张松
在沈阳鸟岛猛禽救助中心,有一个“95后”小伙,他放弃了世界五百强公司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跟猛禽为伴,做了一名猛禽康复师。小伙名叫白仁文,今年25岁。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对野生动物的喜欢,他选择了这个收入较低,很少有年轻人干的工作,这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几年前,白仁文在沈阳理工大学上学。那时,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在沈阳理工大学内开设了一个救助站。从上大学开始,白仁文就开始关注野生动物;大二时,他报名当了志愿者。因为喜欢野生动物,只要有空,他都会去学校的救助中心。
去的时间长了,他便受到了救助中心王唯彦主任的关注。在王主任看来,很多年轻人当志愿者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图新鲜,干上几天就不会来了。白仁文不仅来的时间多,还向他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基础操作。
暑假的时候,学生都放了假,平时热闹的救助中心变得特别冷清,只有白仁文留了下来,他在救助中心里忙前忙后。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这项工作,因此王主任尽所能传授给他野生动物的急救知识。
“多多”是一只游隼,它的伤势较重,身上缠着纱布,耷拉着头,没有一点精神。送到救助中心后,立即开展急救。经过手术,“多多”的命捡了回来。白仁文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去看“多多”,检查它的身体有没有异常,有没有进食。
这天,白仁文发现“多多”的爪子不能弯曲,站立不稳。经检查,“多多”得了禽掌炎。因为细菌感染,才导致“多多”得的这个病,白仁文坚持每天为它更换纱布,以免伤口再受感染。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多多”渐渐康复。半年后,“多多”飞向天空,回到大自然。
大学毕业后,白仁文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这里工作收入高、福利好,很多同学都向往,他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幸运儿之一。没干多久,他有了离职的念头,想回救助中心。不仅家人反对,朋友也劝他不要一时冲动,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就这样放弃,早晚会后悔。
工作不满一年,白仁文决定辞职,回到了沈阳猛禽救助中心。他的到来让王主任特别意外,他培养了不少志愿者,但大学一毕业,他们就跟救助中心再也没有联系。他不仅像“候鸟”一样飞了回来,还准备扎根在这里。王主任担心没有“接班人”,白仁文主动过来报到,这解了他的后顾之忧。
在救助站里,白仁文的工作简单而琐碎。清晨六点多,他起床洗漱,開始一天的工作;不到七点,他挨个给猛禽喂食;幼鸟少食多餐,一个小时要喂一次;猫头鹰晚上八九点喂食;遇到一些受伤严重的鸟,晚上他会间隔一小时查看。白天一早起床,晚上睡不了一个安稳觉。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猛禽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白仁文的手上有多道疤痕,是猛禽的“杰作”。接触猛禽要戴上皮具,以免被误伤,但戴上之后不好工作,尤其是做手术和护理时,还有可能弄伤动物,所以他干脆不戴。
在救助中心,里面的温度不能过高,常年保持在十三四度。如果环境暖和,动物会误以为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会提前换羽、发情。在这里工作,常年都要穿厚衣服。尽管条件不好,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但白仁文没有想过放弃,他要继续干下去。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有了绿水青山,没有动物出现,再贵的金山银山,也已经失去了意义,是人类的悲哀。我选择做一名猛禽康复师,照顾人类共同的‘朋友,让它们回归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条路任重道远,我会坚持下去,不改初衷。”一家媒体记者对他采访,他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