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华 邓云珍
新生儿期间较易发生的疾病为黄疸,诱发因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患儿黏膜、皮肤和巩膜变黄[1]。若不能采取及时的治疗会对患儿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对其安全健康构成危及。现阶段,临床对于黄疸患儿常选择光疗,但是在蓝光照射期间会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因素,不仅会对患儿光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将治疗时间延长[2]。为进一步提升黄疸患儿光疗效果,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诊疗的10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探究综合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诊疗的黄疸患儿10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后证实病理性黄疸,巩膜和皮肤可见黄染;(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出生缺陷;(2)存在器质性疾病;(3)中途退出[3]。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参照组(n=50)。研究组男37例,女13例;日龄3~8 d,平均(5.5±0.4)d。参照组男35例,女15例;日龄2~9 d,平均(6.0±0.6)d。两组日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其体征变化严密观察,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实施针对性处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蓝光照射的注意事项。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将双手进行自然下垂,利用左手轻轻捏住患儿的胳膊,由上臂至手腕方向轻轻挤捏,利用指腹对患儿手腕进行按摩[4]。利用拇指经患儿额头中心处向两侧分推,直到患儿可见微笑状。护理人员的双手在患儿双侧肋缘放置,朝上向肩部滑动,接着复原。经顺时针方向按摩患儿的腹部,指尖由左向右[5-7]。上述操作抚触频率控制在20 min/次,2~3次/d。(2)鼻咽部和口腔护理:加强清洁患儿的鼻咽部和口腔,黏液和分泌物需及时清除,喂养患儿后将其轻轻竖起,并对其背部进行轻叩,这样可将吸奶时所吸入的空气及时排出,有效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8]。(3)早期排便干预: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排便状况,若24 h未排除胎便,需要护理人员佩戴手套,通过右手拇指进行润滑油抚触后自肛门位置向上、下、左、右进行30下按摩,之后进行2 min扩肛运动,以便于舒张患儿肛门括约肌,将患儿双腿提起朝腹部屈曲,增加腹部压力,同时采用石蜡油棉签对新生儿进行纳杠,经旋转方式刺激肛门括约肌,增加其收缩的同时加快新生儿肠蠕动速度,1次/d,共进行3 d。两组均护理20 d。
护理效果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显效:黄疸症状完全消失、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黄疸消失明显,超过50%,胆红素有所下降,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黄疸症状未见消失,胆红素未见下降;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护理后24 h排便次数、退黄时间、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高热、腹泻和皮疹。利用本院自行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展开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基本满意(75~89分)和不满意(低于75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例(%)
护理后,研究组24 h排便次数、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退黄时间早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s)
组别 24 h排便次数(次)退黄时间(d)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研究组(n=50) 1.9±0.3 2.8±0.7 75.6±13.3 22.4±8.7参照组(n=50) 1.6±0.5 3.6±0.8 96.9±25.5 30.3±9.5 t值 3.638 0 5.321 5 5.236 9 4.336 4 P 值 <0.05 <0.05 <0.05 <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参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参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例(%)
在新生儿疾病中新生儿黄疸较为常见,诱因与患儿血胆红素异常上升存在相关性,胎儿在母体内可经母体新陈代谢在体外排出胆红素,分娩后的新陈代谢依靠自身循环系统,但是对于新生儿而言,其新陈代谢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在体外及时排出胆红素,致使在体内大量积累胆红素,从而引发黄疸[9-11]。
现阶段,临床对于新生儿黄疸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物理疗法与药物结合展开治疗,但是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治疗,部分患儿家属也会过度担心,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12]。既往的常规护理主要遵循医嘱,较少关注影响患者康复因素,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的要求难以满足,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护理模式日新月异的变化,综合护理作为全新的现代化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方案尚无明确,主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生活状态和治疗需求将综合性、针对性护理方案予以制定[13]。本次研究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对患儿实施抚触护理、扩肛护理、鼻咽部口腔护理,优化护理服务的同时为患儿提供全方位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可协助家长对小儿黄疸疾病正确认知,防止过度担心。光疗护理可对黄疸消退起到促进作用,抚触护理、扩肛护理、皮肤护理、鼻咽部和口腔护理可加快黄疸消退时间。
经本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家属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使患儿家属的过度担心得到缓解,从而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14]。研究组排便次数、退黄时间优于参照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具有优势,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得到明显降低,家属满意度也会得到提升[15]。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总体效果,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