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乡医学院附属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南 郑州 450003)
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河南 卫辉 453100)
杨瑞静1 闫海龙2 韩东明2,*
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多好发于54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社会经济状况、职业和种族等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2]。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还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3]。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病发病急,并发症多,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4],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疾病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多层螺旋CT脑成像及MRI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39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3.24±4.97)岁。纳入标准: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5];合并感觉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且临床资料齐全;无影像学检查禁忌症;无意识障碍,可进行沟通。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资料欠缺者;心、肝、肾等功能严重障碍者;合并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1.2.1 MSCT检查 设备:西门子双源CT机,模式采用连续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电流120kV、300mA,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mm,重建层厚0.5mm,螺距0.625mm。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碘海醇,剂量80mL,注射速率为2.5mL/s。
1.2.2 MRI检查 设备:美国GE 1.5T磁共振,选用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参数:SE序列T1WI参数,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600ms,回波时间(TE)25ms,层厚6mm。T2WI序列参数,TR/TE为4000ms/101ms,层厚6mm。DWI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36层,TR/TE为3100ms/100ms,层厚6mm,FOV为40cm×20cm。FLAIR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22层,TR/TE为5500ms/110ms,层厚6mm,FOV为24cm×24cm。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选用Gd-DTPA试剂。
1.3 观察指标影像学结果由两名或以上高年资医师进行阅片,并获取一致意见。重点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强化形式等特征,并对比MRI、MSCT检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95例患者临床资料9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脑出血患者18例,脑梗死患者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例。脑梗死患者中肿瘤直径超过18mm的患者有43例,小于18mm的患者有15例。95例患者中,大脑前动脉狭窄患者1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5例,大脑后动脉狭窄29例,颈内动脉狭窄5例。
2.2 不同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比较MRI检出脑出血18例,脑梗死58例,颅内动脉瘤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诊断正确率为100%;MSCT检查检出脑出血16例,脑梗死54例,颅内动脉瘤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诊断正确率为89.47%。MRI检查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MCST检查,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比较[n(%)]
2.3 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女,63岁,突然摔倒,语言含糊。影像学诊断:出血性脑卒中。MRI检查上左侧放射冠-基底节区病变内部呈长T1等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病变边缘呈短T1长T2信号,病变周围T2像上见环状低信号影,于磁敏感成像上亦呈低信号表现(图1~图3)。MRA成像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的局限性狭窄以及左侧放射冠-基底节区的团块样高信号病变(图4~图5)。病例2:患者男,65岁,恶心、呕吐和剧烈头痛。影像学诊断:右侧小脑上动脉瘤破裂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平扫 CT可见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累及基底池(箭头)、外侧裂(箭头)(图6);CTA可见囊样动脉瘤(图7~图8)。
图1 ~图8 典型病例图像分析结果
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目前,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6]。根据症状持续的时间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血管疾病[7-8]。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是指脑缺血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h。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h以上,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9]。该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大约有3/4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10]。早期诊断确诊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超声、MRI、MSCT检查等。其中MSCT脑血管成像技术是临床以往诊断脑血管疾病常用的方法,与常规CT相比,MSCT检查硬件设备方面要好,其次也匹配了强化软件功能,两者的结合可获得更加清晰的脑部血管图像[11-12],且MSCT检查扫描时间和范围都得到提升,减少了运动伪影。但是MSCT检查存在的不足为在检查过程中会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对妊娠妇女和病情严重的患者不能使用,且MSCT检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辐射[13]。
在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下,MRI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备受关注,其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MRI血管成像是一种不用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血液流动与静止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形成对比而直接显示血管。该项技术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颅脑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14]。但是检查时间较长,患者如果配合不好容易出现伪影。本研究中,对95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了MSCT和MRI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显示,MRI诊断正确率为100%,MS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9.47%。MRI检查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MCST检查,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袁冬健等[15]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与MSCT检查扫描基线过低有关,导致扫描出来的图像诊断价值低;或者患者头部没有摆正,导致图像歪斜,有伪影;加上患者的不配合,都可能影响检查的结果。
综上所述,采用MSCT脑血管成像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但MRI检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能力优于CT检查,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