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绿色矿山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21-06-27 10:36郭冬艳路永严
铜业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矿业矿山绿色

郭冬艳,杨 繁,路永严

(1.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2.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科学论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发展绿色矿业,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已经成为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提升矿业整体形象的重要平台和抓手[1-2]。自《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中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共有953家矿山企业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同时自然资源部也公示了50家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遴选名单。然而中国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并不平衡,西部地区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3],亟需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加快矿业绿色发展步伐。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境内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相邻,境外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4858.3万人,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人口数目约占全省的1/3。国土面积为39.41km2,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高原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84%、10%。云南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环境多样,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然而云南处于“三江”成矿带、扬子成矿区和华南成矿区等三大成矿单元结合部,共发现矿产资源14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3%[4],具有矿种多、矿类全、储量丰富的特点。其中铅、锌、锗、锡、铜、镍和磷等资源量位居全国前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和“磷化工大省”之称[4]。目前,采矿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的30%~40%,矿业是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 十四五”时期,云南要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行排头兵。这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云南矿业开发历史悠久,生态保护和矿业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十分必要。作为多山、多民族的边境矿业大省,深入分析其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进展、建设成效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可以为西南地区制定矿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2 工作进展

完善了绿色矿山工作机制。首先是《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明确了发展绿色矿业的要求。其次是由单一部门推动向多部门合力转变,逐步形成了以自然资源部门为主导,生态环境部门、工业信息部门、科技部门、水利部门等多部门联动,省、市、县联创以及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

建设了25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至今共有25个矿山符合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从行业看,磷矿7个、石灰岩矿6个、金矿4个,锌矿2个,铅矿、钨矿、铜矿、铁矿、锗矿、煤矿各1个。从开采方式看,露天开采14个,地下开采8个,露天/地下开采3个。从地域上看,昆明市9个,保山市3个,文山州3个,普洱市2个,红河州、大理州、丽江市、德宏州、临沧市、昭通市、玉溪市、曲靖市各1个。

图1 不同矿种绿色矿山数量

图2 不同开采方式绿色矿山数量

打造了4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参加、社会监督、共同推进”的思路,规划2025年底前在昆明市、玉溪市、个旧市、开远市分别建成磷矿、铜铁矿、锡矿、煤矿等4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其中云南昆明、个旧进入自然资源部公示的50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遴选名单。

搭建了专业技术平台。一是建立了绿色矿山建设评估专家库,在库专家共176人,涉及地质、水工环、采矿、选矿、测绘、环境、生态修复、经济等多领域,且多为创新型青年人才。二是通过ACCESS软件实现对申报绿色矿山企业的信息管理、第三方评估情况、专家评估记录等遴选全过程查询统计功能。此外,创新性的提出了运用遥感技术对绿色矿山进行适时监控的方案。

3 建设成效

综合开发资源,提高利用水平。一是采用先进、安全的开采技术和方式,实现中低品位难选矿的利用水平。如,云南尖山磷矿“采选结合—矿化结合—矿肥结合—综合利用”的方式,采用“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工艺技术”,将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入选品位从23%下降至18%左右。二是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主开采矿种和共伴生矿种开采回采率和综合回收利用率水平。如,玉溪大红山铁矿充分综合回收利用矿石资源,注重对冶金矿产及共伴生有用成分、低品位矿、废石和尾矿的合理利用,实现铜、铁、银、钴金属回收率分别为93.15%、85%、40%、23%。三是研发并应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降低废弃物排放。如, 隆阳区汉庄镇核桃箐石灰岩矿建设300t/日垃圾协同处理系统,利用CKK系统技术处理厂区(城市)生活垃圾,对垃圾气化产生的废气、灰渣及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有效利用。

开展生态修复,恢复绿水青山。一是利用原生态优异自然环境、特色人文风情,打造特色功能分区,分期分批分区域开展绿化,优化矿区环境。如,白牛厂银多金属“花园式”矿区。二是开展专项工作,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展“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和“云南省重要历史遗留矿山详细调查”两项专项工作。截至目前,云南省投入治理资金20.64亿,复绿矿山数101个,复绿面积5990公顷。

资源惠民利民,促进矿地和谐。一是优先矿区居民就业,直接增加经济收入。如,云磷集团将矿山基建工程、覆土植被区的栽种和管护、矿石加工和运输承包等工程优先承包给当地社区或企业,援助新农村建设,解决地方劳动力300人/年。二是矿山企业投入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如,云南尖山磷矿出资615.27万元(约占总投资的60%)实施海化公路大修工程, 解决矿石运输和周边居民出行难问题。三是将矿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开展扶贫救助。如:普朗铜矿派出专人开展扶贫驻村工作,落实扶贫政策;先锋露天煤矿工业反哺农业,每年按原煤产量3元/t标准提取失业农民补偿金,每年无偿向当地农民发放2t/人年的生活用煤。

注重科技研发,建设数字化矿山。一是建立科技研发队伍,推动产业升级。如,先锋露天煤矿将科技创新机制化,构建了以“技术委员会—技术中心—各生产单位技术部室”为主体的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三层架构,开发了露天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露天煤矿边坡稳定分析预警系统,指导煤炭配采、日常配产、边坡设计等。二是建设数字化矿山,实现矿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如,隆阳区汉庄镇核桃箐石灰岩矿建成矿山自动化集中管控平台,能够将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储量管理系统、各种监测系统等集中统一显示。

4 存在问题

对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认识还不到位。一方面是对绿色矿山概念内涵理解不到位,停留在矿山复绿或花园式矿山。绿色矿山不是服务于环保,而是通过建设绿色矿山使矿山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宣传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以申报入库进入名录、享受国家或地方激励政策,企业能够正常生产不被淘汰为最终目标,而没有将绿色矿山管理理念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没有从全系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上进行考量。应准确把握绿色矿业的发展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矿产资源勘查、采选、冶炼、加工、制造、加工、闭坑、治理修复以及后续转型发展的各环节和全过程。绿色矿山建设意味着动能转化,强调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转变。

缺乏省级绿色矿山实施办法,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国家层面绿色矿山建设的文件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战略规范、部门规章、建设规范等,但多以鼓励提倡为主,缺乏处罚措施,地方行政管理部门难以据此追究矿山企业违反绿色矿山建设义务的法律责任。云南省尚未出台有关绿色矿山建设的地方性文件,亟需制定地方绿色矿山管理办法,弥补行政行为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同时探索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约束政策,提高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动力。另外,从第三方评估看,缺乏财政预算支撑,影响绿色矿山的持续推进。

小型矿山数量多,建设水平总体不高。2020年矿山企业约有4531个,但建成绿色矿山的数量仅有25个,占全省矿山比例约为0.53%,远低于全国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比例(1.87%)。云南小型矿山体量大(约4196),占全省矿山比例为92.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74%)。小型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基础差”的问题较为普遍,全面推进绿色矿山难度大。在当前矿业形势整体下滑、矿产品价格波动大、矿山企业经营压力大的背景下,小型矿山投入建设绿色矿山的资金不足。

生态环境脆弱,矿山开采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云南地处三大板块的结合部位,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以及复杂的气候环境导致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发,生态植被和演替较为缓慢,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矿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预期高回报的产业,以往对生态环境不够重视,众多矿山掠夺式开发的开采已经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环保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欠账较多,治理难度较大[4-5]。

5 政策建议

加强宣传交流、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正确认识绿色矿山概念内涵,从系统性、全要素和全生产链方面进行考量,建设绿色矿山是矿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积极组织召开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座谈会和系列培训会,提高矿政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打造绿色矿山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促进矿山企业转变自身观念,深刻认识到建设绿色矿山破解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金钥匙”。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宣传和倡导绿色矿山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提高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各界对绿色矿山的了解度和认同度,营造全社会共建氛围。

健全制度标准,完善工作体系。一是发挥地方性法规对于绿色矿山建设的法治保障作用,探索制定地方性法规[6]。二是根据矿山实际,编制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区别矿种、规模,建立差别化的标准体系,更好的服务于绿色矿山建设。三是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各市、区、县建设任务,将绿色矿山纳入考核目标,加强监督考核。四是激励和约束政策并行,从用地、用矿、财税、金融探索具体可实施的政策,激发矿山企业建设动力。

关注重点行业,有序推进建设。砂石、有色金属约占全省矿山的50%和13%,占比较高。砂石行业早期较为粗放,“多、小、散、乱”问题突出,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下,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限制、砂石资源现状和交通运输条件,划定开发基地,制定地方砂石开发利用标准,对砂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科学布局,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向规模化、集团化、绿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促进矿业转型升级。云南分布着金沙江、怒江等六大水系源头或上游,水源资源丰富,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在有色金属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减少工业固废排放,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控,减少水源污染。

优化治理机制,拓宽治理理念。一是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机制和矿产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落实到矿产开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二是是拓展治理理念,组合治理政策。一方面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区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等工作统筹推进。另一方面是将积极探索矿山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发展相结合[7]。依托云南地区特有的高原风貌、历史人文特色和内涵,充分挖掘旅游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康养价值等,将矿山废弃地打造成矿山公园、矿业小镇、养生胜地、矿山游乐园等。三是拓展治理资金,对于新建和在建矿山,可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筹集;对于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一方面从政府从本级矿产资源收益及其财政资金中安排相应资金,另一方面从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大力构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开放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8]。

猜你喜欢
矿业矿山绿色
绿色低碳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