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加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搭建

2021-06-27 10:35:58李庆松
铜业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套期保值现货

李庆松

(金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1 引言

2020年初随着新冠疫情急剧恶化,全球金融市场一片哀鸿,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断崖式下跌的同时,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贸易物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比如众多铜加工企业出现大幅累库和库存大幅贬值的现象。待疫情得到控制逐渐缓和后,企业生产经营虽然恢复正常,但部分企业因铜价大幅下跌产生了极大的损失。在此背景之下,加工企业显现出了极强的风险管理需求,并重新审视套期保值的重要性。企业搭建以套期保值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而是需要企业事先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部署和构建,当风险发生时才能有效应对。对于铜加工企业而言,套期保值需求受加工利润、采销管理水平、常备库存成本及规模、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同时也决定了其选择风险管理的方式,企业应通过对自身的分析,搭建一套适用的风险管理体系。

2 案例分析

A公司是生产铜板带的铜加工企业,2020年之前未开展过套期保值相关业务。2020年春节前夕,公司为保障春节期间正常运营加大备库,而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下游客户大量减少采购,导致库存累积大量超出常备库存,后遇铜价大幅下跌,铜板带加工费每吨约5000~6500元,而公司5个月内销售不到7000t却亏损将近1100万元,每吨亏损超1500元,侵蚀掉约25%的加工费,对于核心利润为加工费且利润单薄的加工企业而言亏损是惨重的,另还计提了大量存货跌价损失,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B公司是一家以铜管加工为主的企业,多年来秉持坚定的风险管理理念,坚持套期保值工作,有着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专业的保值队伍。在竞争十分充分的铜管加工市场,无论铜价如何波动,B公司都保持铜管毛利率平稳,避免了铜价不利波动吞噬加工利润,实现对加工费的保护。

图1 B公司历年毛利率与铜价对比

因此,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能让铜加工企业平稳赚取加工利润,为企业长足发展保驾护航,而没有开展相关工作的企业在市场大波动的情况下很可能遭受惨重损失。

3 搭建风险管理体系的步骤

3.1 确定风险管理目的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或是承担有限的风险以博取潜在收益。

3.2 设计风险管理的职能架构

为了使企业各部门更好地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协调工作,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保证风险管理工作安全、稳健运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应明确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中相应职能架构。

(1) 计划职能,是指通过对企业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和选择处理风险的手段,设计管理方案,编制风险处理费用预算并制定风险处理的实施计划。

(2)组织职能,是指根据风险管理计划,划分各业务部门职责,分配各自权限,对采购、生产、期货、销售、财务、风控等主管部门进行工作上的沟通、建议和调整。

(3)执行职能,是指对风险处理计划进行解释、判断、传达计划方案,交流信息和指挥活动。

(4)风控职能,是指对风险处理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根据事先设计的标准以计划的执行情况测定、评价和分析,对计划与实际不符之处予以纠正。

3.3 制定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3.3.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前提,它是对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管理过程[1]。

总体来看铜加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价格波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原材料采购或产品销售价格波动产生价格风险,原料供应不足或产品销售不畅形成流动性风险。内部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和会计风险,流程设计不良或矛盾、操作执行发生疏漏、内部控制未落实都会引发操作风险,期现盈亏核算方法不合理、会计准则使用不当造成保值效果评估不准确的风险。

3.3.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识别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具体来看铜加工企业的风险评估是将不同价格走势和幅度情景下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进行量化,并衡量不同利润的企业对风险的态度。终端企业主要估测价格波动对企业采购成本及利润的影响,加工企业主要估测价格波动对企业采销盈亏及利润的影响。

不同市场环境下,原料及产品流动性影响企业的运营,终端企业主要衡量市场原料的紧缺度,加工企业重点衡量原料的紧缺度和产品销售的效率。流动性风险一般发生在比较极端的情形,比如低库存下短期铜矿或废铜产出意外大幅降低造成原料的短缺,疫情之下产品的滞销造成成品堆积等都会形成流动性风险。

交易员操作失误,流程执行偏差、风险监控不及时等导致操作风险,出现超预期的敞口,风险受敞口的大小和持有期间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

不同的核算方法和准则下,期货盈亏对企业经营盈亏核算产生不同的影响,期现不匹配将导致企业核算盈亏时出现偏差,造成对期货效果评估不合理、不准确。

3.3.3 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方法主要采用控制法和财务法,转移或者自留风险。企业通过风险评估后结合管理目的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法。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对冲、期权对冲和现货对冲相结合的方式转移风险,以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期货、期权对冲属于套期保值范畴,在现货对冲基础上,增加套期保值这一对冲工具,以降低或规避各种情景下的风险度,亦可以通过现货对冲单一方式控制风险总量,自留部分无法对冲的风险,用财务法做好成本吸纳准备。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套期保值和现货对冲来规避或者降低价格及流动性风险,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会计准则来规避操作风险和会计风险。

3.3.4 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是指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2]。一是评估套期保值、现货对冲后的结果;二是评估投入的成本。依据这两点评估管理方法是和制度否适用。

3.3.5 风险管理优化

当风险管理不及预期目标时,通过调整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以达到管理目标。管理制度优化总的来说从流程上如何将期货、期权工具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运用到现货上来,并防范、控制使用工具衍生的风险。管理方法的优化核心在于通过有效的价格管理、价差管理等降低采购成本,比如远期订单的价格管理、常备库存的保值管理、期现/跨期/跨市头寸管理等。

4 加工企业选择风险管理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应对方式

4.1 影响因素

铜加工企业按照市场价采购电解铜或废铜,经过一定的加工周期加工生产出产品后,以(市场价+加工费)进行销售。企业的实际利润=(销项市场价-进项市场价)+(加工费-加工成本),核心利润在于加工费和加工成本的价差,实际利润的风险点在于进销项价差,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是规避价差风险,稳定赚取核心利润。以下4个因素会影响企业选择风险管理应对方式。

4.1.1 采销管理水平

加工企业采销管理水平体现在原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否通过采销对冲及高效的流转最大程度的降低潜在的价格波动风险,采购销售定价时间差越短风险越低。企业发展的规模越大,面临的客户类型就越多,潜在风险的种类和量级都在增加。

4.1.2 常备库存成本及规模

常备库存本质上属于企业资产,资产的成本和估值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规模越大、价格波动越大估值影响越大,成本越高被减值计提的风险越高。一般情况下企业会保持一个合理的常备库存,当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比如销售严重受阻时,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状态下,会出现库存不断累积,此时企业面临价格下跌风险增大。

4.1.3 加工利润

加工利润的厚薄决定了企业抵抗原料及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能力的强弱,利润越厚能力越强。同时企业在相同的风险偏好之下,不同的加工利润水平下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加工利润过低或过高,企业被动承担风险的可能性更大,保持适中时企业主动规避风险的意识更强。

图2 中国铜加工材资产、利润情况

4.1.4 价格波动

价格波动风险是指由企业的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引起衍生品价值变动的风险,因此,在看展套期保值项目之前,就要先考虑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如果套期保值标的物价格在现货或期货市场中一直都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且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差值变化不大,企业也就没有进行套期保值的必要。就铜加工企业而言,铜的价格波动较为剧烈,铜价格的波动幅度影响了企业采销作价的潜在风险,然而这种潜在的风险也对应着潜在的收益,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下图以2016 年至今的铜价数据为例,分别统计5日、22日和44日格波动幅度来测算不同作价时间差下价格波动风险,并和加工费进行对比做风险的量化评估。

表1 铜价波动与加工费对比

4.2 主要应对方式

铜加工企业涉及到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和产品销售,整个周期较长,环节较多。不同类型的加工企业的利润、规模差别比较大。同一类型的企业,规模和采销管理水平又不一样。这些情况导致了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现货对冲和期货对冲,有的企业采取单一的现货对冲方式,有的则是现货对冲和期货对冲两者兼有。

表2 铜加工企业特点及风险管理主要应对方式

5 铜加工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方式

从内部出发,铜加工企业将采销作价时间差和库存成本及规模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量级,结合加工利润评估风险承担能力和选择应对方式[3];从外部看,价格波动影响着企业风险发生时损失的大小,也是衡量经营环境的一个指标。通过以上的几个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风险量化评估,以此决定风险管理应对的方式。

5.1 基于采销作价模式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铜加工企业从自身的生产经营出发,在上下游作价模式设置和选择上尽可能缩短采销作价时间差和降低存在作价时间差的采销数量,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利润率和风险偏好,将风险敞口量降低到可以承受的水平。这是现今大多数加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围绕这一核心选择采销作价方式、培育上下游合作渠道和精细库存管理[3]。

企业规模较小或是规模较大且有着出色的采销管理水平的企业通过这个管理体系足以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因此铜箔、铜板带、规模较小的铜管或铜杆企业基本上是基于采销作价对冲来进行风险管理,期货保值需求较小。

5.2 基于生产经营变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铜加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动态的过程,风险量随着内部和外部各种影响而变化。当企业的采销管理无法有效地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承受的水平或者受生产经营的变化导致风险量超出控制水平时,企业就需要其他辅助工具来应对,现今状况下最有效、成本较低的方式就是套期保值。运用套期保值,要求企业能实时监测风险量、匹配保值资金需求、有效地管理头寸和准确地评估保值效果[4]。因此,不管企业现今是否运用套期保值工具,都有必要将套期保值前述准备措施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在风险发生前做好运用套期保值的相关准备,通过期现结合来来进一步搭建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铜板带、铜箔企业保值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之前分析,采销管理水平、常备库存成本及规模、利润水平和价格波动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风险量和经营策略,进而影响保值需求[5]。比如铜价波动加大时现货对冲的风险提高了,靠现货对冲的铜箔、铜板带等企业假如用期货保值,其面临的风险将得以降低;又如铜价大幅下跌后,铜箔企业有了资产配置的动力,用期货配置远期库存,节约投入的资金;再者,铜箔、铜板带等企业库存规模受经营环境的影响急剧上升后,面临库存贬值的风险,期货成为了特殊情景下的保值工具[5]。

铜杆、铜管企业的套期保值参与度非常高,保值头寸规模较大,套期保值的核心在于期现管理,难点在于保值优化。

6 铜加工企业如何运用好套期保值

6.1 运用好套期保值的三个基本要素

(1)坚定合理的套期保值理念。企业的套期保值实际上是对敞口动态管理的过程,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敞口量警戒线后,对超出警戒线的敞口进行期货或现货对冲。预先设定的警戒线需要坚守,守住最大潜在风险量。

(2)期货现货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期货现货原始数据是企业进行风险监控和保值效果评估的基础,涉及多个部门的互相合作,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才能做到精准监控和评估。

(3)风险敞口管理的及时、准确及可控。通过每日期货现货台账监控敞口,采购部、期货部、销售部、生产部和财务部等分工协作,明确职责,互相监督,将敞口控制在警戒线内。

6.2 套期保值职能框架及分工

6.2.1 套期保值职能架构

图3 套期保值职能架构

6.2.2 套期保值的职责分工

(1)套期保值委员会职责。

套期保值委员会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设计套期保值管理方案,包括明确套期保值目标,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和选择处理风险的手段,确定并控制公司最大风险敞口,处理重大突发性风险;

②编制套期保值风险处理费用预算并制定风险处理的实施计划;

③制定保值计划和考核标准,对保值计划实施情况及保值效果进行审定;

④划分套期保值业务相关部门职责及权限;

⑤确定套期保值业务运用的会计准则。

(2)采购部职责。

①每日将采购点价计划告知期货部,客户点价后及时复核点价信息,制作点价确认单并与客户确认;

②每日整理采购供货信息发送至期货部;

③采购合同执行有变化应及时告知期货部;

④每月末与期货部核对客户点价数量和执行数量。

(3)销售部职责。

①每日将销售点价计划告知期货部,客户点价后及时复核点价信息,制作点价确认单并与客户确认;

②每日整理销售供货信息发送至期货部;

③销售合同执行有变化应及时告知期货部;

④每月末与期货部核对客户点价数量和执行数量。

(4)生产部职责。

①根据企业经营生产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

②及时更新物料数量,以备盘点复核。

(5)期货部职责。

①负责研究市场,分析行情,为保值管理委员会和采购销售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参考;

②负责日常点价、移仓及其他权限内的操作;

③负责每日收集、整理期货现货记录,建立并更新现货期货台账,监控保值头寸数量、敞口量,如有异常及时与采购、销售及生产部复核,并向套期保值委员会汇报;

④负责监控期货保证金变动,将账户风险率控制在80%附近,若账户风险率超出控制线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入金;

⑤负责重大风险或价格重大变化时及时向套期保值委员会汇报;

⑥每月末与采购部、销售部、生产部核对现货期货台账,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套期保值委员会并调整,以确保净敞口的准确性。

(6)财务部职责。

①负责资金调拨,每日与期货部沟通保证金需求,确保期货保证金满足点价和风控要求;

②负责每日复核期现表中现货及期货交易记录,确保期货持有头寸无误、净敞口在规定范围内及交易员操作在授权范围内,如发现异常及时与期货部复核,并将复核后期现表发送至套期保值管理委员会;

③负责评估保值效果,形成定期效果评估报告。

6.3 套期保值头寸管理优化

6.3.1 基差保值优化

保值头寸管理的优化是基于一定的头寸规模和持有周期较长的前提下,通过基差交易博取收益。远月订单、异常库存保值、常备库存保值都会形成较大规模的头寸且持有时间较长,特别是铜管、铜杆企业。企业可通过对价格和价差的研究,结合产业信息及资源,构建跨期套利头寸,利用基差变化规律来逐利[5]。另外以废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比如铜板带和铜杆企业,可根据精废价差走势,不断调整旧料采购和保值策略,以此来防范新旧价差风险或是追逐额外利润。

6.3.2 比价保值优化

比价的变化对涉及进出口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铜管企业。现货比价=国内现货价格/伦敦现货价格,反映沪铜和伦铜价格对比的高低。进口成本=(LME三月期价格+对应月份现货升贴水+到岸升贴水)×汇率×(1+增值税率)+杂费,当比价>(进口成本/伦敦现货价)即沪铜价格相对较高时卖出保值放在国内更加有利,当比价<(进口成本/伦敦现货价)即伦铜价格相对较高时卖出保值放国外更加有利。

6.3.3 拓展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可以运用的金融工具有期货、期权、远期和互换等。随着世界各经济体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远期和期货工具越来越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实际经营中的套保需求。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拓展自身使用的套保工具[6]。

以期权为例,与期货相比较,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但是占用企业资金较多,也存在追加保证金风险,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并且即使在牛市时也可能会错过库存价值的增长,而运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则没有追加保证金风险,价格下跌时也不会侵蚀现货的收益。以下举个例子简单介绍:由于看好铜价,企业买入执行价格为30000元/t的平值看涨期权,权利金为1000元/t,到期时间为1个月。如果1个月后铜价跌至26000元/t,企业选择不行权,享受采购成本下降的好处,期权套保的综合收益为:30000-26000-1000=3000元/t。如果1个月后铜价涨至38000元/t,企业选择行权,期权套保的综合收益为:30000-30000-1000=-1000元/t。企业通过支付有限的权利金买入看涨期权,能享受到铜价下跌时现货采购成本减少带来的收益,而运用期货进行套保则不会享受到这部分收益。

猜你喜欢
套期保值现货
对企业套期保值与投机的思考
山西财税(2023年8期)2023-12-28 08:06:00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世界汽车(2022年3期)2022-05-23 13:42:20
美国大豆现货价格上涨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豆粕:美豆新高后回落振荡,现货临近春节成交转淡
当代水产(2021年2期)2021-03-29 02:57:38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4:56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08
浙江电力现货启幕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13
备战电力现货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11
基于套期有效性视角的新旧套期会计准则对比研究
山西农经(2017年5期)2017-06-07 08:22:44
浅析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