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奶牛酮病是对奶牛危害较大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制约奶牛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酮病经常发生于高产奶牛,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阐述酮病的危害、诱发酮病的因素、病状及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提高奶牛的泌乳量,改善牛乳品质,提高养牛的效益。
关键词:奶牛酮病;危害;临床症状;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30
Inducing Factors and Control of Ketosis in Dairy Cattle
Abstract:Ketosis is a metabolic disorder that does great harm to dairy cows.It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that restri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airy industry.Ketosis often occurs in high-yield dairy cows,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and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dairy farms.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Ketosis in local area,the harm of Ketosis,the factors of inducing Ketosis,the symptom of Ketosis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expound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ilk yield,the quality of milk and the benefit of raising cows.
Keywords:ketosis,harm,clinical symptoms,prevention and control
引言
奶牛酮病是奶牛经常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尤其高产奶牛最易发生。奶牛在分娩前后的几天或者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导致能量出现负平衡引起糖类、脂肪的代谢障碍,典型的症状为低血糖、酮血、酮尿、酮乳,消化机能出现紊乱,泌乳量和体重下降,病情严重的奶牛甚至出现神经症状。诱发奶牛酮病的病因较多,病情比较复杂。3~5胎的高产奶牛最易发病,发病高峰出现在产后1~3周。奶牛发生酮病后,很少会引起死亡,但是会使泌乳量下降,乳成分发生改变,乳品质下降,甚至会引起奶牛继发性不孕等疾病,造成的损失较大。
1 酮病危害
1.1 酮病对泌乳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奶牛发生酮病后,会对泌乳量和乳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高产奶牛影响更大。在泌乳早期发生酮病,奶牛就很难达到泌乳高峰。张瑞华[1]研究发现,在产前1~2周,随着β-羟丁酸浓度的升高,泌乳量会显著下降,且乳品质也会发生改变,乳脂率会上升,乳蛋白的含量降低。
1.2 酮病可继发多种产后疾病
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多种疾病都和能量的负平衡有关系,能量负平衡使得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脂肪氧化分解出现障碍,过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分解生成酮体,致使发生酮病。同时,能量负平衡导致体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游离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化及分解利用不足造成甘油三酯在肝脏内累积,出现肝脏浸润现象,也就是脂肪肝;游离脂肪酸渗入肌肉中,导致肌肉的运动不协调,出现皱胃变位或者胎衣滞留;血液中酮体含量的增高还会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乳房、子宫、蹄部等部位因病菌感染而出现炎症的几率提升,尤其是奶牛产后采食的精饲料增加,导致体内形成的酸性物质增加,蹄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多加剧蹄叶炎等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发生酮病的奶牛出现难产和胎衣滞留的几率增加5倍多,死胎率提升2倍,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增加6倍。
1.3 酮病影响繁殖性能
酮病会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使首次排卵的时间延迟,子宫疾病的发生率提升,受胎率下降,空怀期延长,胚胎的死亡率增加。研究表明,发生酮病的奶牛20%会缺少发情期,33.3%会因为不孕而淘汰,出现临床症状的还会造成配种时间延长。据张瑞华[1]的研究,发生酮病的奶牛受胎率比正常的奶牛下降50%,而且也使得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明显提升。
2 诱发奶牛酮病的因素
2.1 奶牛泌乳量过高
奶牛的泌乳高峰一般出现在产犊后4~6周,但是其食欲的提升及采食量高峰的出现却在产犊后8~10周,导致在这段时间内,从饲料中获取的能量不能满足泌乳的需求,如果泌乳量再提高,就会加剧能量负平衡的出现。一头泌乳期的奶牛,每天可以排出1 225 g乳糖,而形成乳糖需要2个单糖,也就是1个葡糖糖和1个半乳糖才可结合成1个乳糖,高产奶牛很容易发生酮病。
2.2 日粮的组成
日粮品质低劣、种类单一会导致营养成分不均衡,甚至不能滿足生产和维持的需求,或者饲喂量不足,或者精粗料比例不当,粗料含量过少,导致血液中酮体含量过高,引起发病,由此形成的酮病为营养性酮病。青贮饲料如果含有丁酸较多,或者饲喂甜菜的比例较大,也会导致酮病的发生。
2.3 奶牛肥胖
奶牛在干奶期,如果长期饲喂能量含量较高的饲料,导致奶牛产前肥胖,奶牛分娩后,采食量恢复也会受到阻碍,导致体内缺乏生糖物质,引起能量负平衡,体脂肪的分解加速,形成大量的酮体,引起发病。由此原因引起的酮病为消耗性酮病。调查发现,很多的奶牛场,干乳牛和泌乳牛混合养殖,干乳牛采食的精料过多,引起产前肥胖症,这是导致消耗性酮病的主要原因。
2.4 继发因素
有些疾病可降低食欲,使采食量降低就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血浆中酮体和游离的脂肪酸的浓度提升,如生产瘫痪、乳房炎、肢蹄疾病、子宫炎症等。
3 流行特点
近年,随着奶牛泌乳量的提升,奶牛酮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美国奶牛酮病的发生率高达17%,印度高达15%,我国奶牛的发病率在15%~30%。根据张瑞华[1]等对上海有关牧场的调查,第2、3、4胎酮病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3.08%、40%和60%;产后第2、3周的发病率高达15.38%;不同病牛病程持续时间也不相同,4周以内的居多,约为92.31%。
4 临床症状
酮病是由于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精神异常,高产奶牛和营养不良的奶牛最易发病,发病早期会出现轻度的不安和过敏症状,从呼出的气体和分泌的乳汁中可以闻到醋酮气味,病程持续不久就会出现厌食、异食、流涎、神情淡漠的症状,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肩部和腹部的肌肉抽搐,有的过度兴奋,盲目徘徊,有的冲向障碍物,步态摇晃倒地,头弯向腹部,病情严重的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会导致病牛死亡。
5 病理变化
奶牛酮病典型的病理变化为高酮血、酮尿、酮乳,高血脂、低血糖。机体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出现障碍,体内生酮氨基酸的数量增加而生糖氨基酸的数量减少。临床型酮病奶牛症状明显,而亚临床型病牛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检测血液、乳汁、尿液中酮体的含量来进行确诊。临床酮病血液中酮体含量高于20 mg/100 mL,亚临床酮病血液中酮体含量10~20 mg/100 mL,当血液中酮体含量6~10 mg/100 mL为疑似病例,低于6 mg/100 mL为正常。临床酮病根据临床症状就可确诊,亚临床酮病要进行定量分析才可确诊。
6 防控措施
6.1 预防措施
预防酮病的关键措施在于科学饲养和管理,尤其要提高干奶期和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对于干奶期的奶牛要适当调整精粗饲料的比例,增加干草的饲喂量,粗料和精料的比例控制为7∶3,让奶牛自由采食干草。在泌乳高峰期,精料的饲喂量随着泌乳量的升高而增加,也要确保干草的饲喂量,精料、青贮饲料、干草的比例要适宜,奶牛每增加3 kg产奶量,增加1 kg精料饲喂量[3]。有条件的奶牛场,尤其是对于有发病史的奶牛,要定期对其血液或者尿液中酮体的含量进行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损失。
6.2 治疗措施
治疗的关键为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提高血糖浓度,同时还要采取缓解酸中毒、镇静等措施。如用50%的葡萄糖溶液100 mL+10%的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的维生素C注射液100 mL+2.5%的维生素B1注射液50 mL,一次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 d。对于出现酸中毒的可以加上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对于出现神经症状的,可用20mL的鹽酸氯丙嗪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还可用清酮解毒汤(100 g大黄、50 g丹参、30 g葛根、25 g生地黄、20 g黄连、20 g木桶、20 g甘草)进行辅助治疗,每天1剂,3 d一个疗程。
7 结束语
奶牛酮病是奶牛养殖业中经常发生的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养殖生产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并定期进行酮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因病产生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奶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41-48.
[2] 王宗毓.奶牛酮病临床症状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2):56-57.
[3] 夏成,王洪友.能量负平衡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机体代谢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9,45(21):32-35.
作者简介:张洪涛(1971-),河南周口人,本科,兽医师,从事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