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蒙台梭利这一教育思想具有极强实践性与生命力的教育理论体系,其对于儿童素质教育与儿童潜力开发而言皆有着诸多裨益。本文主要针对混龄班教学的特殊意义提出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混龄班;平行班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西班牙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其是自由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由其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主张为儿童提供儿童之家这一有准备的环境;遵循儿童发展阶段内在所需,掌握儿童的关键时期;关注儿童的发展等。蒙台梭利教育的关键是要重视儿童的随机发展趋势,并为其提供充足发展空间。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主要特点
(一)吸收性心智
儿童的学习并非运用脑力,而是利用其心理状态能力来立即获得专业知识,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合理互动,消化并吸收周围环境中所存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然后创造自己内心世界。吸收性心智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特征,它决定儿童具有足够的能力来学习周围环境中的知识,从而提升适应能力,向成年人学习并创造自己的独特个性。
(二)教师为“导师”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主要以而同为中心,给儿童自由发展空间,使教师成为儿童的"导师"。教师的作用主要用于为儿童心理状态和发展提供正确引导,善于观察儿童的活动情况,在儿童发展全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协助和具体指导。
(三)关注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受本质驱使,在某一时间范围内,主要表现出一些事情认知能力,尤其明显的兴趣爱好,并持续反复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握儿童各环节学习培训的敏感期,恰到好处地给与文化教育和具体指导,不但能让儿童轻松自在、积极地学习,并且能推动孩子的智商发展,使其终生获益。
二、基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分析混龄班教学的意义
混龄班指的是,不同年龄儿童以混合方式在班级中学习、游戏。平行班指的是校园内不分年龄进行分班的教学。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自信心
在活动中,为不同年龄层和发展水平的儿童出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原材料。儿童根据自身爱好做合适于自身的活动,感受到战胜困难、得到成功的喜悦感,造成积极主动开心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儿童都能积极开展,使信心获得提高。在同年龄班集体里,大家发觉某些儿童不爱说话,讨厌和人相处,从来不积极伸手解答问题。而在混龄文化教育活动中,面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群体,儿童会逐渐开朗并放松,并且乐于表现自身,对自身能力更加信赖。
(二)有益于培养儿童的自身控制能力
在蒙台梭利教育活动中,角色饰演可以培养儿童的自身控制力。主题活动中儿童无需为角色的分派而犯愁,由于总会有与自身相符的角色,也可以根据自身性格、特长以及爱好自行挑选角色,这样儿童根据角色饰演来完成与别人的较为和沟通交流,根据归纳别人的见解,来调节自身的个人行为,慢慢将社会发展规定与社会发展方式转换为本人的价值观念,列入自我意识。当儿童在主题活动中饰演各种各样社会发展角色时,可以了解每种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责任与义务,例如:在儿童扮演交通警察这一角色时,就能了解交通警察无论天气如何、温度高低,都需要长时间站在交通岗位指挥车辆,对儿童展开各种各样行政伦理、行为规范的培育,促使其在潜移默化间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由他控到自控制,慢慢提升自制力。
(三)有益于儿童优良感情的培养与发展趋势
蒙台梭利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大量情感体验的机遇,将不一样年龄层的儿童混在一起,儿童中间存有年纪的差异和从而造成的学习能力差异及经验差异,这种差异令每一个儿童在这个团队中有着了差别于过去的角色和影响力。在同龄班集体中,儿童的角色相对性单一,而在混龄教育中,她们是教师的学院,其他儿童的、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小伙伴,多种多样身份让儿童的体会更加繁杂。
三、蒙台权利教育中混龄班教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一)遵循儿童发展内在需求
蒙台梭利认为,文化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立足点,切合儿童当然发展的规律性,达到她们的本质必须,发觉儿童难能可贵的生理学、心理特征,并以机敏的洞察力深层次了解儿童的内心深处,进而使儿童得到随意。儿童与成人的本质不一样,成年人不能用自身的观念、规定看待儿童,不能用自身的规范考量儿童,也不可以过度干预儿童的主题活动,而应当静下心来走入儿童,掌握儿童的本质必须,为她们提供发展趋势的室内空间,并给与适度的协助,发展趋势她们的活力和个性化。
(二)注重教育环境影响
儿童教育环境分成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二种。外界环境包含课室、教学工具、自然界等,蒙台梭利倡导为儿童提供“有提前准备的环境”,提供的机器设备和用品应适合儿童自身的条件,能够促进她们发展。因而,要适时地为儿童提供合乎她们心身发展趋势的有提前准备的环境,让儿童在环境中随意开展主题活动、放松地主要表现。此外,要高度重视构建老师和儿童中间公平互帮互助的内部环境。教师作为“导师”,扮演着儿童环境的提供者、观测者、示范者和拥护者的角色。因此教师予以儿童充足时间与耐心,能够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儿童,在适宜时间提供恰当帮助,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注重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来看,教育是儿童智商發展趋势的第一步,能够推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益于塑造儿童的审美观能力,为儿童人格健全打下基础。因此,应当有目的性地对每个觉得执行某些刺激性,包含视觉效果、触感、听觉系统、味觉等,遵照由浅入深的标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实际到抽象性,激励儿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必须和能力与周边环境合理互动交流,让儿童的自身综合能力获得持续加强,进而推动儿童智商发展趋势和优良个性化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朱爱妮. 蒙特梭利混龄教育理念在儿童教育中的运用[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 000(001):29-29.
[2]洪明, 杨正刚. 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与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的比较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34(003):25-32.
[3]蒙台梭利儿童观与教育观的探索与反思[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19, 2(6):79.
[4]龙世杰.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教育改革领域中的应用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01):185-186.
作者简介:邱焕霞(1975—),女,湖北黄冈市人,主要从事幼儿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