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娟
摘 要: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倡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依托园所地理环境和幼儿身边的龙潭港资源,我们尝试开发并设计出一系列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以港口为主线的游戏。使游戏真正建立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并逐步与港口以外资源延伸出来的游戏相结合,使“港口游戏”成为优化幼儿游戏的催化剂,让幼儿在体验、探索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
关键词:港口;运输游戏;创生
我园地处远郊,紧靠南京最大江上货运枢纽“龙潭港”,江上行驶的货船;岸边高耸的塔吊;路上行驶的大货车等等,这些都让幼儿产生了探秘港口的兴趣。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港口游戏创生的基本步骤框架,即“调查研究——经验铺垫——资源整合——游戏论证——观察分析——实践调整——完善总结”。首先调查了解当下幼儿对港口及龙潭港的认知经验,并利用各种途径丰富幼儿有关港口的前期经验。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整合龙潭港中的游戏资源;另一方面,设计和开发适宜大班年龄段幼儿的港口游戏。然后在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分析,寻找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指导策略。最后,对研究方式和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主题性游戏。
一、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游戏主题。
港口资源种类繁多,那么“哪些资源是可以让孩子进行游戏创设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和“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游戏的预设走向“开放”,走向“幼儿的生活”,游戏主题要来自幼儿已有的港口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兴趣方向。因此我们与幼儿进行了问题情境式的访谈对话,如:龙潭港里有什么?你最喜歡龙潭港里的什么?…… 通过对幼儿的语录分析,我们知道幼儿很喜欢龙潭港的轮船、吊机、叉车,他们对可操作的东西更感兴趣。
那么游戏怎样因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演变而生呢?孩子们用“一百种语言”描绘着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那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用“一百种语言”进行回应和支持。
二、多通道联动,幼儿游戏经验步步升华。
多通道嵌入,在幼儿原有的经验和兴趣点上生成游戏,尽可能满足幼儿自身的探究需要,使幼儿获得更多相关的认知经验。之后不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新的兴趣点,深入挖掘,衍生出新的游戏内容,拓展游戏的经验的同时为幼儿游戏的逐步升华打下基础。例如:
(一)学习性区域游戏: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了多领域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究和游戏。如:美工区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创意自己心中的轮船;建构区幼儿从主题讨论开始,制定所需游戏材料和搭建计划;阅读区提供有关轮船的图书和绘本故事等等。
(二)主题性环境创设: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师幼共同打造适宜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要使幼儿能融入游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有关轮船的认知经验。
(三)家园合作促发展:亲子实地参观龙潭港,并利用不同的废旧物品进行了亲子手工制作。如“玩转港口”亲子手工创意大赛、庆六一:亲子“港口职业”体验派对等活动,还邀请在港口工作的家长进行了助教活动。
幼儿在有关轮船的知识经验扩充中,渐渐的产生了更多想要探求的新知识如:长江里那么多轮船它们开船时会像马路上一样有红绿灯吗?轮船是如何把好吃的、好玩的从别的地方运到我们的龙潭港的呢?·······带幼儿的问题,港口游戏生发又开启了新的旅程。
三、一游多研,从单一游戏向融合性游戏拓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基于多种游戏理论来进行开发和设计游戏,还要结合幼儿不断更新的游戏轨迹来拓展游戏。不能只局限单一的思考模式,把我们的港口游戏浮于表面,忽略幼儿在游戏的所得所获。一游多研,实现多领域、多游戏的相互融合与贯通。
(一)集体认知游戏: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点,我们尝试通过一些集体认知游戏,满足孩子新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如音乐游戏《开轮船》,让幼儿边游戏边了解一些简单的船只航行知识。
(二)角色拓展游戏:幼儿对当船长开船运货兴趣极高,于是他们提议:我们可以玩开船运货的游戏吗?好想自己真的当船长啊?从集体讨论开始,如:设置什么港口?幼儿为港口设计标记并投票产生“龙潭港”、“上海港”;收集废旧纸盒当“集装箱”并自己根据需要装饰;设计装饰自己的“轮船”……就这样角色区“港口运输”游戏诞生啦!
四、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观察、反馈、调整中完善游戏。
游戏雏形创生完成,在接下来游戏组以“基于大班港口运输游戏的观察、反馈与调整”为主题进行多次游戏审议活动,主要是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分析幼儿当前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游戏环境与资源、游戏活动设置、游戏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如:
“港口运输”游戏审议例一:运货单诞生啦
观察实录:从已有的快递游戏迁移经验,幼儿对港口运输的运货单展开了讨论和设计,有的上面有各种货品、颜色、数量,有的有个数字,他们说那个就是总数;有的还有港口的标志,说这个代表从哪运到哪:集体讨论后,最终决定把他们的想法汇总,生成新的运货单。
游戏审议:运货单上的内容如何呈现?如何制作更便于幼儿游戏?
游戏调整:“运货单”标记放到学习性区域中让幼儿自己画,采用撕拉扣的方式幼儿可以按需粘贴运输单并反复利用。期间实行了游戏区间的联动与融合,让幼儿有了更多自主规划游戏的空间。
收获与感悟:给予幼儿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他们在游戏中是会给我们很多惊喜的,而且很多游戏的创新玩法也会自主生成。
游戏审议中教师的观察能力在不断提高,也逐渐从关注自身指导行为转向关注幼儿,进而教育观也在慢慢转变。观察过程也在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及时调整,解决游戏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成为了学习者,在发现幼儿新的兴趣和需要的同时也是了解和重新认识幼儿的过程。
孩子们的游戏还在继续,我们的研究就没有终点。今后我们可以继续从遵循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入手,借助 “玩.学.创”推进式的游戏模式,在宽松、愉悦的游戏的氛围中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习得技能和相应的游戏方法,从“创玩”到“慧玩”,让孩子们成为自己游戏的建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