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那一艘“诺亚方舟”

2021-06-25 17:08潘真
检察风云 2021年9期
关键词:会堂诺亚方舟虹口

潘真

布鲁门撒尔在“上海名单”墙前寻找自己的名字

“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上海,回到虹口,参观完成扩建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美国良知基金会主席亚瑟·施奈尔说。

“我的父母是躲过了大屠杀的犹太难民。因为有了上海这个避风港,我的余生才有了可能。”劳伦斯·泰伯说,“我很高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重新开放。”这位哈佛法学院教授1941年10月出生在上海,正是犹太难民口中的“Shanghai baby”(上海宝贝)。

2020年12月8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新馆向公众开放。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布置了近1000件展品,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效果,以沉浸式的氛围,引领参观者了解欧洲犹太人的“逃亡上海”“避难生活”“患难真情”“战后离别”“特殊情谊”“共享未来”。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沙皮拉应邀出席新馆开馆仪式。他的致辞很动情:那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时期,纳粹迫害犹太人,很多国家对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但中国上海却打开了大门,上海的虹口区成为当时犹太难民安全的主要避风港……展馆是宣传包容和友爱的最好课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接纳过为逃离纳粹迫害和屠杀而从欧洲来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当年,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區”中,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到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幸存下来。

为纪念保护犹太难民的这段历史,2007年,虹口区以摩西会堂旧址为核心,建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位于长阳路62号(原华德路62号)的犹太摩西会堂,曾经是犹太难民的精神家园。虹口区政府依据原始建筑图纸,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恢复到1928年作为犹太会堂时的历史风貌。从档案馆发现的原始建筑图纸的复制品,则成了纪念馆的展品。

建馆之初,没有一件展品,只有寥寥几块展板简述着犹太人在上海的零星故事。馆长陈俭犹豫,英文馆名将纪念馆翻译成“memorial hall”(纪念馆)还是“museum”(博物馆)。直到最早的一批参观者中,出现一位犹太老人,热心地给他出主意:“你要相信我这个80多岁老太太的智慧!在英文中,纪念馆不是纪念死者就是纪念灾难的。可在这里我完全感受不到那种氛围,我倒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于是,有了“Shanghai Jewish refugee Museum ”(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这个官方译名。

十几年过去了,纪念馆接待过各界中外人士,如布鲁门撒尔、拉宾、海姆·赫尔佐克、托马斯·克莱斯蒂尔、内塔尼亚胡、希拉里·克林顿等先后到访;前犹太难民及其后裔更成了这里的常客,经常有人捐出当年的物品,充实展厅。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环球巡展,不断向世界传播着中国人民“和平、友善、包容”的精神。2014年6月23日,“犹太难民与上海”展进入美国国会山举办开幕式,在纪念馆出国巡展史上属于规格最高的一次。应邀到场的美国议员、奥巴马犹太事务顾问、以色列驻美副大使,一个个主动上台发言;“抢话筒”的朋友中,最醒目的是一位“上海犹太人”——老太太并没被安排发言,却自顾自地冲上台去,“阿拉13岁到上海,在霞飞路住过,阿拉会得讲上海闲话……”

纪念馆牵出的犹太难民故事及后续,被发掘、整理、记录。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首发,结集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虹口记忆”和“上海故事”。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会堂诺亚方舟虹口
诺亚方舟
虹口高中举办“弘文励教桃李芬芳”校友讲坛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上海虹口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走向未来的学校”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校长论坛在福建会堂举行
开启振兴发展新征程
——辽宁两会速读
古代希伯来人的学校教育
不忘初心 稳中求进
——前进中的虹口烟草糖酒有限公司
上海
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