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进校园的意义及开展策略

2021-06-24 22:16杨馨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0期
关键词:意义策略教育

杨馨洁

摘 要:近些年来,博物馆的触角不断延伸,不仅承担了贮存、收藏各类自然、科学以及文学物品与艺术品的责任,还具有了教育功能。在此发展趋势下,基层博物馆必将与学校展开合作。文章结合实际,对基层博物馆进校园的意义及开展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教育;意义;策略

基层博物馆的建馆理念“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面向独特的地域文化,服务公众的方向,充分发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管理”等功能。经调查发现,基层博物馆与学校之间最常见的合作模式是资源共享,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相互共享图书资料以及科研力量等,使双方都得到高效发展。除了共享资源,一些博物馆与学校共建教育或是培训基地等,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基层博物馆走进校园与学校合作对学校、学生等均有重要意义。

1 基层博物馆进校园的意义

1.1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福建尤溪博物馆党支部通过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彰显。一是筑牢根基。通过认真履行抓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建工作计划,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博物馆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全馆党员干部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领导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突出主题。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将“博物馆进校园”主题活动与了解尤溪红色革命岁月、追思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以“尤溪革命史”红色主题为主线,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中央红军村图片展”活动及文博知识普及、宣讲,让广大中小学生重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确保“初心”和“使命”融入文博知识普及工作全过程。三是创新模式。创新“党建+”融合发展模式,围绕“党建+微笑服务”“党建+保护传承”“党建+文物安全”等方面,打造文博发展的风景线,壮大文博发展的事业线,守护文博发展的生命线。

1.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层博物馆走进校园,结合校园师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与学校合作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更能促进学生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发展。当前部分基层博物馆已经与学校合作制定了博物馆教学纲要、教学指南以及适合学生的馆校合作课程等,给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博物馆在走进校园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物资源,让学生不走出校园就能了解熟悉历史,这对于学生正确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中的物品普遍具有教育价值,一件小小的物品背后是悠久的历史以及沉甸甸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常与博物馆中的文字、图画、物品等接触,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历史意识,使学生思想境界以及人生格局都得到发展。①基层博物馆中收藏的各种文物、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岁月洗涤积淀下来的重要物品,这些物品中蕴藏有丰富的思想与文化,是对美的凝练。博物馆走近学校,也将这些凝聚了思想与美的物品带到课堂中去,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1.3 提升学校教育水平

基层博物馆走进校园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蔡元培先生很早以前就提出:“美育在学校,可通过音乐、图画、游戏来实现,在社会,则通过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公园来实现。”可知,博物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品位、艺术素养等方面有重要功能与作用。基层博物馆走进校园后,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例如,福建尤溪博物馆通过结合第44届世界文化遗产在福建省举办的契机,遴选了乾建堡、蔡氏宗庙(蔡氏祖庙、蔡氏祖祠)、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庭美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双兴堂)等四处五个点,与尤溪县一中、实验小学等学校共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博物馆的“第二课堂”與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使学校的教育内容更加完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①

1.4 推动博物馆发展

博物馆主要服务于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博物馆要能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科学调整馆藏规划以及服务规划等,有针对性地优化馆内环境,从而让博物馆更好地得到利用。想要保证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就必须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掌握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以及需求等。通过充分调研和摸底,2020年,福建尤溪博物馆持续发挥场馆优势,传播新时代主旋律,引进各类优秀文化展览、讲座及活动,做大做强宣传文化主阵地,打造尤溪文化新地标。一是免费开放场馆。博物馆、开山书院年均接待全县中小学生约3.2万人次,讲解100多场,热情开放、内涵丰富、井然有序的福建尤溪博物馆正赢得广大学生的称赞。二是文博主题活动。围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传播新时代主旋律,组织开展各类优秀文化校园展览16个、社教活动24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三是其他相关活动。先后举办了校园“翰墨飘香”迎新春送春联、尤溪县青少年宫第三届师生书画作品展、“记忆尤溪”老照片回顾展、“闽中古韵”廖翼恩写生作品展、“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我家在景区·度假来尤溪—少儿书画展等活动,参与师生5000多人次,讲解300多场。以上活动为尤溪县全域旅游工作发挥起到积极作用,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博亲民,文化阵地作用日益突显。基层博物馆在走进校园后,可精准把握当代社会群众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发展需求以及历史观形成状况等,从而让日后的建设以及发展更有目标与方向。②

2 基层博物馆走进校园的有效性路径

2.1 合理利用文物资源

文物资源一方面需要保护,另一方面还需要被利用。只有将文物资源运用于教育或其他活动,文物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发挥。博物馆本身就具有“第二课堂”的功能,馆内的各项物品鲜活生动、直观形象,可以起到很好的寓教于乐的作用。若基层博物馆不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发挥。鉴于此,基层博物馆要积极主动地走进校园,将馆内的相关物品或知识带进校园,使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听讲以及操作等方式了解与学习,以这种方式让博物馆的文字、物品等“活”起来。在走进校园过程中,基层博物馆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的文物资源,并将数字化文物资源引进学校,与学校开展线上教育合作,让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灵活高效。③此外,基层博物馆走进课堂后,协同学校与教师为学生组织创设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拉近学生与文物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文物的了解,让学生与文物都“活”起来。如基层博物馆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讲解某件藏品,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模仿制作藏品,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藏品中蕴含的文化、思想与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2.2 建立相应合作机制

相应的保障措施与引导性、规范性制度是提升馆校合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基层博物馆走进校园过程中,博物馆、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等相关主体应共同协作,建立起相应的馆校合作机制,以便各项工作能顺利、规范开展。在建立合作机制时,基层博物馆与学校应加强沟通交流,各自提出相关建议与诉求等,以便能建立起一套符合双方利益的科学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从而让馆校合作更加科学高效。为了让基层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加顺利高效,双方还应基于共同的利益与发展诉求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以及合作规范,从而减少合作过程中的阻碍,让各项教育活动能更顺利、高效地开展。在基层博物馆走进学校期间,双方应共同树立合作精神,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为共同目标加强合作与交流。

2.3 做好沟通交流

基层博物馆走进学校,要能倾听学校呼声,了解师生需求,不能“我行我素”。

基层博物馆应当基于学校诉求科学规划各项工作,从而提升相关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為使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更加顺利高效,基层博物馆应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采取有效手段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在规划相关活动前,应先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学校的需求与要求,从而让各项活动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实际,更有效果。

在馆校合作期间,基层博物馆可与学校组织开展座谈会,对学校的教育需求、教学能力、校园师生能力素质以及发展需求等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广泛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了解,掌握双方诉求,共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基层博物馆的功能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①

2.4 趣化各项活动

基层博物馆在将相关资源带进学校时,必须准确把握学校的特征特点,要能结合学校每次活动的目的以及具体要求,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开展相关的教育或讲座活动时,基层博物馆可将自身资源与学校现有条件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各项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更为理想。如在开展活动前了解到学校有良好的多媒体条件,那么博物馆可将馆内的音像资料带入校园,给学校师生边播放影片或音乐边进行讲解,从而让整个讲解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②

基层博物馆在与学校合作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时,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收集、分析、整理学校学生学习发展情况,了解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现状,掌握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从而提高学校师生满意度,提升博物馆工作效果。总而言之,基层博物馆走进学校时要以一种更接地气、更通俗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物,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2.5 注重意见的收集与方案的调整

基层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属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博物馆要能不断收集、采纳学校师生的有用建议,对相关工作方案做出调整与完善,让各项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基层博物馆走进学校,一方面要能参与、配合学校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应当及时与学校以及校内师生进行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师生意见,不断调整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方式,从而提升工作水平与质量。基层博物馆在平时可广泛开展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以及基于网络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工作,以便能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效果。

2.6 创新优化馆校合作方式

相关研究与实践证明,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最有效的形式是将其系统融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计划中去。而具体的融入形式以及途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如基层博物馆可利用校外访问的形式与学校建立合作,并将馆内资源提供给学校师生。在邀请校内师生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时,博物馆提前与学校做好沟通,共同协商确定进馆参观人数以及具体的时间等,之后由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到基层博物馆内学习,让馆内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让学生知识视野得到拓展,人文修养得到培养。除了校外访问,基层博物馆还可带着自己的资源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观了解文物,为学生讲解历史文化知识,给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由于馆内人员的专业性很强,掌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因此组织安排基层博物馆进入学校进行讲座教学也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基层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后,不仅为学生带去正确的历史知识,也给学生带去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与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博物馆进校园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同时也为基层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基层博物馆应准确把握学校教育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灵活采用各项技术手段,协同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基层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意义策略教育
有意义的一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诗里有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