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
摘 要: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学校在“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下,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言(蒙汉翻译)专业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都有一定难度,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更大。教师在为蒙古语授课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摸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文基础及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审美、感知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蒙古语授课学生;古代文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2-0101-04
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汉语言(蒙汉翻译)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自小学到大学一直接受蒙古语授课,所学课程中汉语所占比例极少,因此汉语水平无法与汉语授课学生相比。蒙古语授课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的汉语特别是古汉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为蒙古语授课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找寻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得美好愿景。
一、蒙古语授课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障碍
蒙古语授课学生自幼接受蒙古语授课,汉语水平特别是古汉语水平不高的原因如下:
首先,蒙古语授课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汉语,汉语基础相对较差,几乎没接触过古代汉语。他们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未接触过古文,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非常有限。说到李白,似乎只知道《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也因喜爱音乐,以歌词的形式了解,其它古代名篇、名著有的略有所知,有的只闻其名或闻所未闻。就教材而言,中小学汉语文教材中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知识也安排在了课外阅读部分,学生原本无古文基础,再加上没有教师指导,如果学生不自主学习,就会导致他们古文基础的薄弱。但也有些学生因个人的喜好或家长要求背诵过一些经典篇目,所以对于一些经典作品他们还是略有所知。也有的学生自幼背诵诗词的数量不少于汉语授课学生,甚至自己能写一手好诗,但这只是极少数,多数蒙古语授课学生古文基础较弱,甚至不懂古文。
其次,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以及汉语表达能力有限。阅读作品时由于古汉语知识的积累不够,不能很好的阅读原文,理解原文所表达之意。他们在分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时,往往找不到像母语一样能流畅恰当地表达出来的语句。有时甚至出现只能意会却不能用汉语言传的现象,这与自幼接受的教育和用语习惯有关。很多蒙古语授课学生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习惯使用蒙古语表达、交流,很少使用汉语。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容易出现词穷或不自信的情况,进而影响汉语表达。《中国古代文学》是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都难度较大,对蒙古语授课学生来讲难度更大。中国古代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流派、文学思潮、社会背景等复杂繁多的内容。从先秦到明清再到近代,时代跨度大、内容丰富、涉及到许多知识点。面对这么复杂的内容,古文基础薄弱的蒙古语授课学生自然会产生畏难心理,这就会影响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益于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汉语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再次,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观念有待转变。多数蒙古语授课学生认为自己学的是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或者说是翻译专業,学好蒙古语言文学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像《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的课程并不重要,或者没必要学好。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对多元文化的交流、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没有准确的理解。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蒙汉兼通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蒙古语授课学生的优势是有较好的蒙古语基础,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能够熟练自如地切换和运用两种语言。对蒙汉翻译专业的学生而言,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会更高,做好翻译,两种语言、文化必须精通,才能够很好的精准的翻译,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另外,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与古代圣贤进行精神交流,通过分析古代优美的诗篇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怀,使之感受古人的思想境界。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乃至近代,一代又一代圣贤辈出。古代文学涵盖知识面广泛,因此一定要呼吁蒙古语授课学生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学习,掌握和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在提高古文基础的同时,提高汉语水平,加深对汉文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诗词了解中国古代圣贤的精神境界,从中吸取精神养分,指导今天的学习和生活。
面对汉语基础较差的蒙古语授课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该怎样安排课程,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这门课程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培养具有文学素养和情怀的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蒙汉兼通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任务。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探究
学校招收蒙古语授课学生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汉语水平;培养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培养古文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汉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操及审美情趣;进而努力培养蒙汉兼通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要有效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
(一)急需适合学生基础的教材
中文系学生使用的教材对蒙古语授课学生来讲,无论在理解上还是在课时量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既包括作品选又包括文学史,而且他们有足够课时深入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蒙古语授课学生在古文基础薄弱,课时量少的情况下,不适合使用与他们同样的教材。因此蒙古语授课学生更需要与他们的古代汉语基础相符的教材。使用具有蒙古语注文式、蒙汉合璧式原文读物会更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蒙译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达木林巴扎尔主编的《蒙汉合璧中国古典文学》中直译了140篇作品,这为蒙古语授课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较好的原始材料,学生在阅读和鉴赏作品过程中有疑难问题可直接查看译文。使用这样的教材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蒙汉翻译水平。通过蒙汉对照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但是这一译本所收作品有限,在面对数量庞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蒙古语译文显得欠缺或不足。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接触到更多的蒙古语资料,不能更好地进行蒙汉对比教学。下一步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填充蒙译原文的空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难易适中,思想积极向上,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作品,编著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二)选择适合学生基础的教学内容
如何选择适合蒙古语授课学生学习的经典篇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蒙古语授课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侧重于理解、感知和审美鉴赏,所以教师在选择作品时,思想要健康、积极,艺术要炉火纯青,语言要优美。中国古代文学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文学史。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品读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派别。通过解读和品评作品,发挥其“精神陶冶和灵魂引领”的作用。那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作品,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李白的自信,苏轼的洒脱,李清照的愁苦,都给了人们无限的精神力量。借着这些精神力量激起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消除畏难抵触心理,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积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所知诗词中的部分诗句,帮助他们找到出处,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探讨,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学生熟悉的句子。熟句最好安排在前几节课,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更多优秀篇目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学习这一课程。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似乎不太适合今天的教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怎样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克服各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可以采用互动式、表演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如在讲《蒹葭》时可以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甚至可以找寻一些图片,与学生一起讨论“所谓伊人”的“伊人”可能是谁,“伊人”是否专指某个人,从而展开联想与想象。经上述讨论与分析,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朦胧美。在讲《日出东南隅》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少年、耕者等不同角色,通过不同的人遇见罗敷时的表现,从侧面反映出罗敷之美的同时,感受其艺术表现力。学生通过讨论与表演,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听、说能力。教学中加入表演的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进一步感知了作品的表现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等媒介,将古典诗词吟诵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古典诗词的声音美感传达出感人的力量。如果教师本人能够吟诵古诗词,将吟诵注入课堂,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方法,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借助吟诵的形式,既可增加学生背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篇目,又可丰富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呈现方式。
蒙古语授课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课上要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发表不同的观点和声音,逐渐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自信和表达的勇气。进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读、分析作品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为蒙古语授课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必须在讲授课程基本内容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和难点。通过字词句的精讲、古诗词现代翻译、思想内容的总结归纳、艺术特点的梳理、经典作品的背诵等诸多环节,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能力。布鲁纳讲到“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使学生逐渐了解所学课程,了解课程的重要性、丰富性、内涵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课上课下相结合掌握教学内容
根据蒙古语授课学生的实际和中国古代文学浩繁复杂的特点,学生仅课上时间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要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加强古代文学知识的巩固和积累。要使学生自觉地利用好课余时间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生在课外自学时,也需要教师一定的介入和指导。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课下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来督促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例如经典篇目的背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掌握的内容有限,而在课后会出现拖沓的现象,所以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记忆所学内容也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讲授《西厢记》时,课上着重理解内容,把人物形象分析留给学生课外解决,经过课余时间的思考、准备,课上再一起讨论,学生会更积极参与,大家各抒己见,思路开阔,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可以将一些具有表演性的片段,按小组分配给学生,经过课下精心准备、练习,课上学生分组表演,如元曲《窦娥冤》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其他作品如《红楼梦》《西厢记》等也可采取此方法。
近年来,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各大主流媒体相继推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等大家熟知并喜爱的古典诗词节目。此外,蒋勋等文化名人通过新媒体渠道所讲的《红楼梦》《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等也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了解传统文化的极好方式。古代文学的魅力,便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观看此类节目,让学生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思考、心灵感悟、价值取向、人生智慧等,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将这一文化传统很好的传授、介绍给蒙古语授课学生,是教师的任务,也是责任。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以下素养。首先,教师需要蒙汉兼通,能够熟练使用两种语言并讲解课程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接受所讲内容。目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的特点是或汉族教师不会讲蒙古语,或蒙古族教师汉语表達相对差,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急需培养一批蒙汉兼通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其次,中国古代文学教师要有较深厚的文学素养,广博的文学知识。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他的渊博知识储备,融会贯通的教学艺术,也会激发学生求知欲。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②唤醒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本领的体现。文学作品是躺在书面上的文字,要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还要靠教师绘声绘色、充满生机地讲解,通过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讲授来感染和打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本人认为学校要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或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要使蒙古语授课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在教材的编写上,教师要下一番功夫。如前文提到的,蒙汉合璧式的《中国古代文学》教程,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了解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两种文化的特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蒙汉互译能力。将中国古代诗词译成蒙古文的确是有难度的,对翻译者的要求必会更高。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内涵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课程,也是一门与先哲们进行精神交流的课程。面对如此有养分,可以滋养心田的课程,应该有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特别是蒙古语授课学生,需要改变观念,去除惰性。努力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提高汉语综合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蒙汉兼通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注 释:
①沈建东.勿让“半开卷”考试将考试作弊“合法化”[M].科技信息,2013:26.
②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0.
参考文献:
〔1〕乌日罕.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用蒙汉双语教学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2〕乌日罕.高校蒙汉双语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情景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
〔3〕张国军.高职院校蒙汉双语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7).
〔4〕才志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02).
〔5〕梁珍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6〕徐雪梅.蒙、汉双语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教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2(02). (责任编辑 曹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