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82年8月开始,主权债务危机开始在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相继爆发。这场危机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爆发的一场清偿危机。它以墨西哥宣布无力偿付外债利息为始端,随后拉美多个国家也发生了相似的情况,不同程度的被卷入危机中。并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拉美80年代的债务危机的爆发是一串连锁反应,由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弊端开始传导,不可避免地经过庞大的发展计划,导致过度举债,最终由外部石油危机的影响点燃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关键词】债务危机;拉美;原因探析
1.口替代发展模式——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缺陷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模式。[1]在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拉美国家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单一出口初级产品模式的束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结构性缺陷。[2]
1.1结构性失衡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这种模式将民族工业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而农业的重要性被相对忽视。国家在生产要素分配上明显倾向于进口替代工业部门,形成了结构性失衡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从本质上看,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并未对一国的经济部门作结构性的调整和优化,而是把工业化、现代化视为单纯的技术变革过程。[3]
而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80年代,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始终在拉美地区居主导地位。进口替代模式虽给拉美地区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其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工业化活动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并未使预期中的贸易多样化转变为现实,反而使拉美各国形成了过度依赖外国资本,特别是通过举债来促进经济的发展。[4]
1.2国际贸易中的收支逆差
拉美国家长期蒙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統治,使其经济处于畸形状况,依赖性很强,各国都必须靠进口弥补国内的生产与消费的缺口,而其本身的出口收入又不足以填补进口的支出,因此不得不依赖外国资金,这也是导致拉美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结构是以出口少数几种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单一经济结构,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和矿产品的价格猛跌,使拉美国家的出口收入锐减,结果造成了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严重逆差。
同时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农业部门受到“重工轻农”政策的影响,发展逐渐滞后,导致无法满足人口大量增长对食品的需求。拉美国家食品进口量的增加弱化了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提供的外汇支持能力。为了满足本国工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机器设备、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量急剧上升,而工业产品由于缺乏竞争力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外国产品竞争,这使得拉美国家的外汇储备入不敷出,国际收支恶化。
1.3过度的产业保护降低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初期对本国幼稚工业加以保护,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拉美国家对进口替代工业部门的保护超出了正常范围。在20世纪60年代末,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巴西的有效保护率接近100%,而乌拉圭和智利则分别高达384%和217%。[5]另外,这种保护的持续时间长,涵盖面相当广,基本涉及整个工业部门。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不断深化导致了生产的高成本与低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6]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本国工业以替代制成品进口,带动经济增长,加速实现工业化。这就不得不导致国家制定庞大的发展计划以达到经济增速的要求。
2.“祸根”缘起——过于庞大的发展计划
拉美许多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不顾国内资金严重不足的现实,制订了一些过于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实行“三高”政策,即高目标、高投资、高速度,其资金需求超出家财力所能承受的压力。
并且,为贯彻工业化战略,各国政府加大贸易保护力度,进一步促进国内工业化进程,并相继强化一系列政策,包括扩大工业部门信贷规模,高估本币汇率为进口资本货物、设备提供便利,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资)投资国内制造业,扩大国有企业投资规模等等[7]。而这些措施在刺激经济增速后带来一系列经济后果。
2.1财政赤字的不断膨胀
为了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拉美国家一直推行财政赤字扩张的政策,试图以此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金的过度需求导致长期推行的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政策引起国家和私人债务迅速增加,国家财政赤字的不断膨胀。由于不断增加公共支出,大多数拉美国家一直处于赤字财政状态,1980年有将近二十个国家出现财政赤字。如墨西哥公共部门的财政赤字从1977年的10%增加到1982年的16%。[8]委内瑞拉(1976-1980)规划投资4000亿美元,其中国家投资占一半,其余依靠国内私人资本和外资。巴西在1981-1985年的发展计划中,列入了包括能源、矿业、运输、通讯和钢铁在内43个大型项目,需要资金达372亿美元,其中57.5%的资金靠借外债。[9]应该说,这种不适当的急于求成的计划目标,最终使拉美国家陷入了债务泥潭而不能自拔。
2.2通货膨胀不断恶化
在巨额得财政赤字面前,拉美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又不恰当地采用了超发货币的政策,从而引发了这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如墨西哥一方面借入大量美元、英镑、西德马克和日元,同时又大量动用本国银行的贷款,印发纸币,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据统计,1983年拉美十四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82.7%,比1982 年的71.45%增加11.32%。其中有些国家通货膨胀的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如同期阿根廷从 220%增至300%,巴西从 97%增至约 213%,秘鲁从 70%增至120%。拉美国家成为全世界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地区。[10]
2.3过度依赖外部资金
众多国家把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过分追求高速度、高指标。但现实中,拉美国家长期受新老殖民主义的统治,经济底子薄弱,而旧有的经济结构一直未进行必要的改革,以致人民贫困,市场狭小,积累受限,且有下降趋势。
其中,巴西自1977年以来,国内积累已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5%,下降为14.5%,阿根廷在1976至1981年,本国积累缩减了200亿美元。[11]但拉美一些国家政府,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却作出了远远超出本国财力所能负担的庞大发展计划,这就不能不过分地依赖外部资金。[12]一些拉美国家为了推行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不惜大量举借外债。
同时,1974-1975年,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危机期间,通货膨胀严重,国际银行的资金出路不畅,出现资金过剩。国际垄断资本为获取高额利润,大力向拉美国家输出过剩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拉美国家由于急需资金发展本国经济,接受了大量国际贷款,背上了沉重的外债包袱。
3.危机爆发导火索——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世界经济萧条,西方众多发达国家受石油危机影响,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
3.1世界性贸易保护主义
拉美国家的外汇收入,主要依赖出口,出口收入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历来占有很大比重。在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的利益,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名目繁多的保护主义极大地限制了拉美国家的出口,加重了它们的债务负担。拉美经委会的材料表明,拉美国家的一些主要出口商品进入美国、欧洲、日本市场的税率超高。至于诸如许可证、商标、合格证书、商品质量检验等等非关税壁垒更是不计其数。这样,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措施造成了拉美国家巨大的贸易逆差,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13]
3.2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削弱拉美国家清偿债务能力
拉美国家大都依靠少数几种初级产品出口取得外汇,由于西方經济不景气,减少了对原料的需求以及有意的压价、抛售等原因,使80年代以来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降。1982年拉美出口的主要原料及作物的价格平均下跌10%,其中糖下跌40%,鱼粉、铅、玉米下跌20-50%,铜、可可、大豆、锌等下跌10-15%。[14]国际石油价格猛跌又大大减少了拉美产油国的出口收入,这就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拉美债务并削减了其清偿能力。
3.3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利率急剧上升
1981-1988年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利率达到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这造成了债务成本的提高,拉美国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72年拉美国家外债的利息额为69亿美元,1982年上升到390亿美元,1987年高达610亿美元。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期间,拉美国家的债务额增长了3倍,而利息支出额却增加了9倍。[15]债务危机、经济衰退以及政局不稳,使拉美国家的某些企业与私人纷纷把钱存入外国银行或向国外投资,导致本来已经十分紧缺的资金大量外流。
综合以上因素,拉美债务危机在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爆发。如图所示:
由于拉美债务危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拉美乃至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拉美国家经济在这一时期普遍处于停滞阶段。危机的影响十分巨大,它使得拉美各国经济持续低迷,引发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艰难的转型,使得拉美国家普遍开始了一场席卷整个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改革。
注释
[1]徐明.透视危机:百年来典型经济危机回顾与启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庆.试析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兼论1982年债务危机对其的影响[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3):95-100.
[3]苏振兴. 拉美国家社会转型期的困惑[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7.
[4]吴腾月.浅析拉美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大众文艺(理论),2009(07):143-144.
[5]Joseph R. Crecimiento,crisis y viraje estratégico[J]. Revista de la CEPAL,1993(8):70.
[6]Golub 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J].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1991 (1):175-215.
[7]陈以威. 拉美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
[8]王兴贵. 拉美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比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
[9]《拉美论文集》,时事出版社.
[10]王兴贵. 拉美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比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
[11]委内瑞拉《宇宙报》1952年11月14日
[12]齐楚.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J].现代国际关系,1983(05):42-45+62.
[13]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01):23-26.
[14]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84)
[15]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l988).
参考文献
[1]徐明.透视危机:百年来典型经济危机回顾与启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庆.试析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兼论1982年债务危机对其的影响[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3):95-100.
[3]苏振兴.拉美国家社会转型期的困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0:107.
[4]陈以威.拉美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
[5]齐楚.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J].现代国际关系,1983(05):42-45+62.
[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01):23-26.
作者简介:张铭瑶(1996.10-3),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