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
【摘 要】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日,劳动依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加强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培育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应该及时加以改正,做到培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协同发力,不断优化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成果,为国家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劳动精神;大学生;培育
1.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
劳动精神是指勤劳、质朴、积极向上的精神,劳动精神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面貌,是中国精神具体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曾多次谈及劳动和劳动教育,这些思想都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遵循。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①因此,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是国家赋予高校的重任。
2.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现状
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新时代不断加强劳动教育,能够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新时期高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1社会劳动风气逐渐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西方许多不良思想涌入,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出现,接受程度相比过去也要更高一下,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社会风气逐渐淡化。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而且也传播了很多不良的习惯,人们沉迷于网页,不愿劳动,期望能够不劳而获,对于选秀明星、抖音红人的认知远远超过劳动模范,对于新时代我们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几乎一无所知,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但是现在并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这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2学校劳动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依然注重智育和德育,对于劳动教育的要求比较低,片面要求书本知识,对于这种劳动的实践活动参与程度比较低,很多专业也没有增设相关的实践环节,学校一直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只是表面工程,没有真正落实。其次,教师队伍对于劳动精神的宣传也比较浅薄,在平时的考核成绩中单纯注重理论课的考核,忽视对劳动实践方面的考核,最后,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校园中缺少表现劳动美的艺术雕塑②,在精神文化方面,很少关于以劳动为主题的相关讲座,将劳动模范请进校园进行演讲的情况也是比较罕见,这些情况都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
2.3家庭劳动习惯培育不足
父母在家里舍不得孩子劳动,认为劳动浪费时间,应该多看书,在长时间的教育中慢慢养成了孩子不会动手、不愿动手的坏习惯,父母的这种思想观念也是受到中国老一代人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在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劳动也不让孩子动手,只会让孩子机械的读书,而且现在我们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一直受到家里的宠爱,更是一点苦都吃不得,逐渐养成了这种不劳动的坏习惯。有些家长甚至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生活当做是学习的负担,主动要求帮助学生完成,这样就导致孩子不知道劳动的重要性,一味的只知道死读书,家长不放心孩子独立成长,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抗挫折能力差。
2.4大学生自身劳动意识不强
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的自觉。但是有很多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例如天价片酬,这对大学生的劳动观念造成了很严重的冲击。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也一直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受到这些思想的不良影响,大学生们不愿劳动,想要不劳而获,同时又受到家里的影响,认为只有读书才有出头路,劳动是不光荣的,劳动是低人一等的,这些错误说法严重影响了劳动精神在大学生当中的培育,助长了大学生不爱劳动、轻视劳动的不良习惯,这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大地冲击。
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路径
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不仅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氛围,关键是学校发挥主要引导作用,而且家庭也应该发挥好辅助功能,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格外重视对劳动精神的践行。只有这样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3.1社会加强典型宣传,营造良好风气
我们现在享受到的美好生活,都是我们前辈们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在新时代将这种美德不断传承下去。国家和政府应该引导我们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对劳动精神的培育。时代的发展,导致现在年轻人的时间大部分都消耗在短视频、微博等网络媒体上,社会应该积极运用这些平台,加强对劳动模范以及劳动成果的宣傳,让大家在休闲娱乐时间也能感受到国家正气以及正能量。同时,在社会中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平台,家长和学校多多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进入现代化工厂进行学习和参观,有自己切身的感受,而不是单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灌输。通过这些方式,让劳动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学习之中,深化到学生的内心之中,最终外化在学生的行动之上,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拓宽新的路径。
3.2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渗入校园文化
学校是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上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在课下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视频,邀请劳模来到校园开展讲座,让同学和劳模直接更直接的接触和感受,不觉得这是自己遥不可及的。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我们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因此更应该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劳动精神的相关元素,在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开展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和幸福。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根据每一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劳动和课程、就业相结合,逐步端正大学生对于劳动的情感态度,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最后,运用校园公众号以及学校官方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以传播,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提供多样化的方法。
3.3家庭做到言传身教,树立正确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表明幼时的教育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现在国家提倡培养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而不再仅仅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近年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己从陈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通过构建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家风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父母应该在孩子不断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断地为孩子安排一些符合成长的劳动,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劳动不易,努力才回有收获,不断在劳动中体会艰辛。同时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劳动的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孩子对于劳动的看法和观点,针对孩子错误的看法可以及时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对劳动形成正确的态度,对子女劳动精神的培育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4增强个人劳动意识,加强劳动实践
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有掉馅饼的好事。“劳动中激发起的自信、自尊能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③劳动精神的培育固然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但是真正还是要靠自己。我们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劳动意识,在家里要学习父母身上的劳动精神,在学校要积极参与举办的劳动活动以及知识讲座,在社会上要关注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活动中,不断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劳动理论转化为劳动实践,积极参与,不要只是看到别人所取得的成果就想不劳而获,我们所看到的的明星网红的光鲜亮丽,背后也是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努力的,坐享其成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劳动积累。大学生的生活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在平时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等,从中体会劳动的不易,这样在日后也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份劳动,发扬劳动精神。
4.结语
劳动精神丰富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现在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发展就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栋梁和希望,肩负着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学校就应该不断为他们提供劳动相关的课程与实践,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做准备。进入大学的学生身心发展已经渐趋成熟,但是由于社会大背景条件下的影响以及学校和家庭的不重视,就很容易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发扬劳动精神,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同,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踏实奋进的过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托起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不断用自己的双手开创更好的明天。
注释
①王学强.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四重维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0(06):72-77.
②李绍军,徐玉生.困境与重塑:教育场域视野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4):31-35.
③韩和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和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電子科技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