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封明,焦锋,费奉龙,唐东鸣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 广东广州 510800
跟痛症(Calcaneodynia)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足跟部跖面疼痛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和退行性变为主症;目前致病病因有足底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骨高压、跟骨脂肪垫炎等[1],其中脂肪垫炎是引起该病常见病因,已有大量文献介绍跟痛症治疗方法[2-4],其疗效参差,见效慢,如体外震波在诸多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中,经国内外实践证实在治疗跟痛症的有效性,但其治疗周期较长,并存在一定时间依赖性及累积效应[5],且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报道足跟脂肪垫厚度改变与跟痛症有一定关联,本研究采用我院骨伤洗剂联合体外震波对跟痛症进行综合治疗,骨伤洗剂是我院广东省名中医焦锋教授经验总结方,笔者有幸跟诊焦锋教授,在临床实践运用中药熏洗联合体外震波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跟痛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临床医学诊断标准:根据《跟痛症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6]及《实用骨科学》[7]对跖腱膜炎为主的跟痛症诊断标准。
①足底内侧疼痛:在一段时间不活动后重;新行走的最初几步最明显,负重时间延长后加重;②近期负重活动增加引发足跟痛;③跖筋膜近端附着处触诊疼痛;④Windlass 测试阳性;⑤跗管测试阴性;⑥主动和被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受限;⑦Foot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FHSQ)评分异常;⑧非运动员个体的高身体质量指数。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传统医学诊断标准:年龄在18至80岁,体重指数(25<BMI<35,疼痛VAS评分范围4-8);②发现足跟疼痛时间>2周,且就诊前未做其他治疗;③既往无外伤病史;④依从性好,积极配合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有心脑血管、呼吸、肝、肾等严重危及到生命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有足跟骨骨折、陈旧性骨折、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病史者;④患处皮肤破溃、软组织感染、皮肤过敏者;⑤治疗期间出现其他影响观察的疾病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中枢性止痛药、解痉止痛药等止痛药患者;⑥依从性差,失访患者。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4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跟痛症患者共120例,男59例,女61例。平均年龄(55.06±8.55)岁,体重(52.31±6.42)Kg,所有患者病史长达半年以上。所有患者均无外伤病史,治疗前均完善跟骨轴侧位X光。入选的跟痛症患者由电脑随机分成治疗组(骨伤洗剂+体外震波)、观察组(骨伤洗剂)、对照组(体外震波),入组的观察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分组予以相应治疗。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3.1 中药熏洗方法 骨伤洗剂外用熏洗,采用活血化瘀、祛湿除痹类中药熏洗足部,药用:海桐皮20g,宽筋藤15g,桑寄生15g,刘寄奴15g,牛膝15g,白芍20g,钩藤15g,煎药取汁,加白醋50ml泡洗,注意水温,泡洗时间30min,早晚各1次,4周为1疗程;
3.2 体外震波治疗 在足跟部跖侧找最明显压痛点做标记;由同一治疗师实施体外冲震波治疗,采用德国Zimmer2.0冲击波治疗仪行体外震波治疗。治疗探头大小为15mm,冲击频率10Hz,冲击压力2Kg·f·cm-2,冲击次数2000~2500次,治疗间隔1周/次。观察时间为4周。
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 量 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评 分 和Foot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FHSQ)[9]评价患足疼痛及功能情况。B超记录治疗前后患肢无负重状态下跟部脂肪垫厚度变化。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评分和活动度用方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时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做两两比较的统计方法。
将共12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性别、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均完成长达4周随诊。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跟痛VAS、FHSQ 评分、足跟脂肪垫厚度比较,在对照组及治疗组中VAS评分、FHSQ评分及跟部脂肪垫厚度变化较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最显著。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足跟痛VAS及FHSQ评分,足部脂肪垫厚度比较情况(±s)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足跟痛VAS及FHSQ评分,足部脂肪垫厚度比较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VAS FHSQ评分 足跟脂肪垫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7±0.59 3.37±0.77 58.78±8.96 68.2±8.37 10.50±1.17 9.60±0.81对照组 5.45±0.55 2.75±0.87 58.65±8.80 67.18±8.01 10.34±1.21 9.82±0.64治疗组 5.48±0.56 2.05±0.78* 57.53±8.04 77.43±8.52** 10.24±1.03 9.36±0.82***
跟痛症是以跟骨跖面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疾患,由于足跟周围和足底复杂的解剖结构,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7,10],临床多表现为足跟部疼痛为主的症状,跟骨脂肪垫作为决定足跟部组织压力的重要因素[11],局部不断反复积累的微损伤,导致脂肪垫发炎,水肿,厚度增加,产生跟痛症症状[12],Belhan等[13]进一步阐述长期跟痛症患者的足跟脂肪垫会变厚,这是因为足跟部脂肪垫具有缓冲震荡、吸收应力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脂肪垫厚度发生变化,足跟部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的慢性损伤与修复状态被打破,跟痛症的发病率也会上升[14]。
故笔者根据检索治疗跟痛症方案的文献[15],虽跟痛症治疗遵循阶梯治疗方案,相比止痛药物引起胃肠道刺激,及有创的操作造成的损伤,保守治疗往往更易接受;体外震波的生物学效应具有组织损伤修复重建作用,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等[5],在对照组中,40例脂肪垫炎型跟痛症患者,未服用非甾体止痛药物前提下,通过冲击波治疗,FHSQ及va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利用此原理,震波可穿过体液及组织抵达患处,对细胞产生作用力,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细胞氧合,达到治疗目的[16];该方法对软组织无创伤,对骨组织有一定冲击作用,等同于深层微动按摩,可促进慢性炎性组织由硬化转向软化,缓解局部压力,减少代谢产物积聚,改善局部血管通透性,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跟痛症优势明显,通过中药外洗直接作用病变部位,通过皮肤、穴位、经络之力,促使局部软组织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炎症物质吸收,直达病所。中药外治跟痛症的具体组方灵活多变[17],本研究中所运用的骨伤洗剂是广东省名中医焦锋教授自制外洗中药,组方以海桐皮、宽筋藤、桑寄生、刘寄奴、牛膝、白芍、钩藤为主,佐以白醋入肝经,通经络,缓拘急,加之治疗以外洗局部,热疗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于局部炎性水肿消散,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目的。通过本研究观察组中,结合外治之法运用骨伤洗剂中药治疗脂肪垫炎型跟痛症有一定疗效,这与陈耿鑫等[18],马显志等[19],娄纯彪等[20]结论相似,通过中药湿敷的温热作用,改善局部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舒经通络的作用。本研究中,笔者以VAS及FHSQ评分作为评定跟痛患者疼痛缓解及治疗前后足部病情改善的主观指标,以无负重状态下B超测定足部脂肪垫厚度为客观指标,评价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3组对改善跟痛症均有一定疗效,在(中药熏洗联合体外震波组)治疗组中,疗效较其他两组更显著。治疗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这一结果说明,中药外用熏洗结合体外震波治疗对跟痛症患者有明显缓解疼痛的优势,对增厚的脂肪垫型跟痛症有良好疗效。
综上分析,体外震波作为一种治疗跟痛症的有效方法,已取得临床共识,其在改变跟骨脂肪垫厚度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其作用原理与其生物学效应相关,笔者从跟骨脂肪垫厚度变化与跟痛症的联系着手,从中医药外治法出发,协同冲击波的局部治疗作用,对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的跟痛症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具有无创、可操作,患者易接受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