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莹, 沈如群, 孙品阳
(北京大学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北京 100191)
科研仪器是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奠基石”和“先行官”,但由于历史、政策、生产、市场等多方面因素[1],我国高校科研用仪器设备尤其是高端设备长期以来大量依赖进口,而且尤以美国居多。为促进我国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4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宣布对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直接用于科学研究或者教学,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2]。之后,为持续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公布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税清单的通知》等,对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持续施行税收优惠政策。
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两个大国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为高校采购高端仪器设备、促进教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但自2018年3月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公然挑起贸易战,我国政府为维护正当权益,及时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调整至最高达25%的加征关税税率[3-4]。原产于美国的多种进口仪器设备在采购过程中面临着加征关税、采购成本增加、免税申请不能获批、通关周期延长等一系列困难[5],影响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掌握我国科研仪器尤其是高校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现状,摸清各高校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应对措施,探索我国高校在今后复杂国际形势下合理可行的采购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所以,对国内25所高校在2015~2019年的免税进口设备采购数据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选择了3所代表性高校和某高校随机抽取的50个课题组的采购情况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从学校整体和具体用户两个维度来充分展现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高校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现状。同时,本研究对各高校在面对海关加征关税时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广泛调研,并从短期采购措施和长期发展策略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未来国际新形势下我国免税进口设备采购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
本次调研由学校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完成,调研对象为:①各高校设备采购归口管理部门专职工作人员;②某高校随机抽取的50个课题组的仪器设备采购工作负责人/经办人。
(1)问卷调查法。将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对各高校设备采购归口管理部门专职工作人员就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数据与应对措施分别以填空题和多选题的形式进行调研,最终共回收来自25所高校的有效问卷25份。
(2)典型调查法。对3所代表性高校在2015~2019年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数据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3)个案调查法。对某高校随机抽取的50个课题组的仪器设备采购工作负责人/经办人就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进口设备采购是否受到影响进行逐一调研。
被调研的25所高校属于不同类别且位于我国不同地区,其中,16所为“双一流”大学,占总数的64%;9所是非“双一流”大学,占总数的36%;其地理位置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南、广东、福建、宁夏、青海共11个省份和直辖市。由于不同类别高校的采购特点有所区别,且采购金额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尽可能从数据上反映我国高校的真实采购情况,所以本研究在综合类院校、医药类院校、理工类院校中各选取了1所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校,取其百分率的统计数字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以从学校整体的维度呈现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高校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现状。
(1)综合类院校代表。研究发现综合类代表高校其免税进口采购居前3位的国家每年累计份额基本占免税进口设备采购总额的70%左右,其中2015~2019年美国一直位于免税进口设备采购国的第1位,但2015~2018年其份额占比一直在40%以上,而2019年下降至34.98%;德国2015~2019年一直位于第2位,份额占比基本在20%上下波动;除此以外,2015~2019年间,日本、英国、荷兰分别占据过第3位,其份额占比大多在10%上下波动(见表1)。
(2)医药类院校代表。研究发现医药类代表高校在2015~2019年间,美国、德国、日本3个国家一直位于免税进口设备采购国的前3位,3个国家每年累计份额均占免税进口设备采购总额的70%左右。在2015~2018年间,美国始终居第1位,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的2019年美国降至第2位,份额占比也从原来最高的41.77%降至22.49%;而德国在2019年从原来的第2位升至第1位,份额占比也从原来最低的19.00%升至33.21%;日本始终位于第3位,其份额占比基本在10%上下波动(见表1)。
(3)理工类院校代表。研究发现理工类代表高校免税进口采购国居前3位的国家每年累计份额基本在免税进口设备采购总额的70%左右甚至80%以上。2015~2019年美国一直位于免税进口设备采购国的第1位,2015~2017年其份额占比基本在50%上下浮动,而从中美贸易摩擦伊始其份额占比呈下滑趋势,在2018年降至41.34%,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的2019年降至37.75%;日本、德国、英国大多位于第2、3位,除此以外,法国、新加坡、瑞士分别在2015年、2018年、2019年占据了第3位(见表1)。
表1 代表性高校2015~2019年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现状
科研一线的各个课题组是提出仪器设备采购需求的单位也是实际使用的用户,所以调研各个课题组免税进口设备采购受影响的情况是更直接地、从具体用户的维度呈现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高校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现状。所以,本研究专门针对某高校科研一线随机抽取的50个课题组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发现:
(1)40%的课题组表示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其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量降低,降幅均在20%以上。而且,其中14%的课题组表示对于国产同类型设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会选择放弃进口转为国内采购。
(2)60%的课题组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该课题组免税进口设备的采购并未受到影响,仍按原计划进行采购。
因不同高校对于不同设备在应对加征关税时的措施多样,所以本研究针对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和非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分别以多项选择的形式进行调研,结果发现:
(1)非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①84%的高校对于部分非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选择改为购买国产的、可替代且能满足使用需求的同类设备;②84%的高校对于部分非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选择改从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进口、可替代且能满足使用需求的同类设备;③44%的高校对于部分非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选择承担加征关税继续从美国进口;④20%的高校选择放弃采购部分仪器设备,相关实验借助学校/院系的大型仪器平台的仪器设备完成;⑤20%的高校选择等经费充足后再购买相关仪器设备。
(2)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①76%的高校对于部分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选择承担加征关税继续从美国进口;②52%的高校选择放弃采购部分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相关实验借助学校/院系的大型仪器平台的仪器设备完成;③40%的高校选择等经费充足后再购买相关仪器设备。
各高校对于海关加征关税的承担方式是由中标商/供货商、设备使用单位、学校三方协商承担方及承担比例,并以补充协议等方式进行明确。调研发现:①由中标商/供货商、设备使用单位和学校三方共同承担的占44%;②由中标商/供货商和设备使用单位两方共同承担的占32%;③完全由中标商/供货商承担的高校占12%;④由设备使用单位和学校两方共同承担的占8%;⑤完全由学校承担的占4%。
(1)可满足使用需求的国产产品以国货优先。在调研中欣喜地发现84%的高校对于部分非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在中美贸易摩擦后改为购买国产的、可满足使用需求的同类设备,14%的被调研课题组也表示在国产同类型设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会选择放弃进口转为国内采购。近年来,我国科研仪器行业初具规模,部分品牌的色谱、质谱等常规设备已能满足科研需求,而进口产品往往存在价格昂贵、资金风险高、合同的权利义务方不对等、外贸代理诚信风险等问题[6],所以,广大科研人员在采购该类仪器设备时应优先选用国产品牌。而且,科研仪器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广大科研人员大力支持我国科研仪器行业才能发展壮大,采购国货会使采购人、国内厂商、和国家科技进步达到共赢。
(2)国外垄断产品选择共担风险。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6%的高校对于部分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选择由中标商/供货商、设备使用单位、学校三方协商加征关税的承担方及承担比例的方式继续从美国进口,以保障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与美国等科研仪器强国相比,我国科研仪器设备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理论创新不足,配套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7]。我国现有的科研仪器除色谱仪、光谱仪和质谱仪关键部件的研制取得突破外,其余多处于行业内中低端水平[8],如800M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国外垄断的高端精密仪器设备,我国短时间内确实还需要依赖进口。对于该类设备若面临加征关税等影响科教用品进口免税政策的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应以最大程度保障用户正常使用和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为核心,由采购方与供货方共同协商、共担风险。
(1)依托大型仪器平台提高抗风险能力。调研中发现52%的高校选择放弃采购部分美国垄断性仪器设备,相关实验借助学校/院系的大型仪器平台的仪器设备予以完成。自201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后,各高校大力推动大型仪器平台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①极大提高了对各种影响科教用品进口免税政策的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②免税进口这一政策红利更好地惠及高校科研人员,③还避免了重复购置,提高了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9-12]。高校大型仪器平台建设虽然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但相信未来可期。
(2)从依赖进口到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方能决胜千里。198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提出在依靠我国自己技术力量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制造若干套重点建设项目的技术装备,力争在前10年内把这些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13];从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至今,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位,持续推动科研仪器国产化[14-16]。对于我国科研仪器的发展而言,只有坚定不移地激发创新活力、增添内在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科研仪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之路,从依赖进口到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中美贸易摩擦,我国硬气地予以回击,这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励精图治、先辈奋发图强,使得我国科研仪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空前提高,在面对威胁与挑战才能底气十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唯有自主,才能强国,唯有自强,方能无畏。那么,持之以恒地走出一条科研仪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之路,大力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吾辈之国人,当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加速科研仪器国产化进程奋斗不息。
致谢非常感谢北京大学的荆明伟老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刘娟老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袁园老师在问卷调研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