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

2021-06-24 12:16赵珈艺周光辉魏琦傲
科技促进发展 2021年11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产业链火箭

■ 赵珈艺 周光辉 魏琦傲

1.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0

0 引言

商业航天按照市场规则分配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1]。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空间(new space)开始在美国被用来描述新一代的空间发展。Martin 将new space定义为“出现一种不同的风气,在这种风气中,现有的航空航天方法和业务受到更具创业精神的民营部门的挑战,采用了更敏捷的方法并利用最新的商业现成技术”[2]。当前对商业航天的理解主要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的“商业航天”通常是国家传统航天作为主体,狭义的“商业航天”的实施主体一般为依照市场化规则成立的私营航天企业,具体实施方式为私营航天企业通过市场化规律从事招投标、投融资、研发、制造、运营、合作等生产经营运作,开展各类商业航天活动[3]。可见狭义概念的“商业航天”更多地表现出由独立于国家航天企业之外地私营航天企业承担开展商业航天活动的功能。本文认为,商业航天是传统航天与民营航天企业合同协作或民营航天企业独立开展商业航天活动,处于广义概念过渡到狭义概念的中间过程。

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这短短五年来,无论是传统航天还是商业航天都取得了一些成绩,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例如,2016 年12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2016中国的航天》[4]白皮书——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体系,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5]。5 年来,创业公司也层出不穷。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盈利的商业航天企业,在多个民营火箭企业中,截止在现在只有两家企业真正成功将火箭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发达水平,但商业航天迟迟不能突破瓶颈,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市场,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中国商业航天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

因此,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分析了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五年来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当前中国商业航天现状,总结提炼出3 种主要的商业航天商业模式:军民融合模式、局部产业链模式和集成闭合模式。通过对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和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火箭”)两个案例的剖析,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探索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

1 相关理论

1.1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概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Drucker 明确指出,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各种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6]。Teece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描述了组织如何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7]。本文采用Chesbrough和Rosenbloom 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即商业模式是将技术进行商业化的价值创造过程[8]。

要从创新中获利,商业先驱者不仅需要在产品创新方面表现突出,还需要在商业模式设计方面表现突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不足以维持竞争优势,一个差异化的(难以模仿的)且有效的商业模式更有可能产生利润。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一条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7]。

商业模式创新是价值持续创造的重要源泉,超过半数企业高管认为新商业模式比新产品或服务更重要[9]。因此,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研究的重要拓展。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有4 个方向: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聚焦于如何定义商业模式创新最核心的内容[7,10];将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过程联系起来,将其视作一个动态过程[11-12];研究在特定行业或组织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后会产生怎样的结果[13-14];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对组织绩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5-16]。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新颖的,而是对于一个产业来说是新颖的[17]。因此,结合Aspara 等对商业模式的定义“通过挑战在特定产业现有的商业模式、角色和在特定地理市场区域的关系来创造价值”[18],本文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通过增加新活动、改变商业模式核心要素间关系等方式,最终实现为整个产业创造价值。

1.2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如果要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合适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战略是实现商业可行性的必要条件[7]。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说同等重要。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彼此相互促进[19]。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20];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中间部件[8],创新技术和新兴产品需要借助商业模式来创造价值[7,21];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创新技术能够创造价值的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和创新技术融合的程度[22]。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匹配阶段,由于市场不够清晰,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战略层面的创新引导技术创新向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23]。

2 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洋葱研究模型(research onion)[24]作为研究方法,如图1 所示。从研究哲学、理论发展方法、方法论选择、策略、时间范围、技术与程序6 个角度设计本文研究。

图1 洋葱研究模型

2.1 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从商业模式视角下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贡献知识,因此采用认识论的方法,结合认识论的方法,也使用实用主义的方法,因为本文关注的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中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以期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

2.2 理论发展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梳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分析当前中国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发展现状,在整合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探索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因此,本文采用归纳法。

2.3 方法论选择

本文使用单一定性方法,根据中国商业航天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特性和近五年发展进程中的变化,从内部角度发现事物本质,并从商业模式视角下提出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思路。

2.4 策略

在策略方面,本文采用了多案例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星际荣耀和航天科工火箭两个案例,一是因为本文研究问题是在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中国商业航天如何发展,案例研究非常适合解决“怎么样”和“为什么”类型的研究问题[25]。二是因为多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观察多种商业模式和多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有助于得到更具普适性、更准确的研究结论。

案例选择主要遵循两个标准,典型性原则和数据充足原则。典型性原则:本文选择的两个案例企业都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中的佼佼者,其商业模式具有代表性;数据充足原则:本文考虑这两个案例的信息可靠度和充分性,两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分别做过多次公开演讲,接受记者采访,公开信息相对充分。

2.5 时间范围

在时间范围方面,本文采用从纵向视角,基于时间顺序观察中国商业航天在快速发展的这五年时间内商业模式的变化,有利于理清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商业模式的整个演变过程。

2.6 技术与程序

本文数据收集的来源主要来自案例企业相关人员的访谈资料、公司官网及相关报道等,其他二手数据来自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学术文章、行业报告数据、媒体报道等。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25],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案例内分析和案例间分析,利用收集到的二手数据对两个案例进行案例内分析,并通过在两个案例企业间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将发现总结出新的理论。

3 中国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演变

2021 年,全球创下144 次轨道级发射纪录,其中133次获得成功。中国2021 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达55 次,位居世界第一。[26]。2004 年,美国推出星座计划,积极推动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逐渐退出地球轨道发射任务,转向深空开发,并将近地轨道运输任务交给商业公司。SpaceX 独树一帜,十几年来创造了全新的商业航天商业模式,带领全球商业航天走向全新的时代[27]。在美国政府支持下,SpaceX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闭合商业模式,打破以往各环节由不同单位分别承担的传统生产模式,独自承担大部分火箭和飞船的设计、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核心工作,尽量减少采用产品外包的方式,在商业航天整条产业链中实现一体化商业模式。SpaceX 一直大力发展重复使用技术,节约商业航天成本,技术创新也是SpaceX实现闭合商业模式的关键一步。2021 年,SpaceX 已完成31 次航天发射任务,共发射1224 颗卫星,占全球成功入轨卫星总数的71%,占全球成功入轨航天器总质量的48%[28]。其中包括美国军方任务、其他商业公司任务,SpaceX 已经获得了多方面用户的高度认可。

2015 年,第一颗商用高分遥感卫星“吉林一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大门[29]。在短短五年时间内,中国商业航天从以传统航天为主导,到逐渐注入社会资本,再到当下民营航天的蓬勃发展,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适应着产业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注册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为313 家[30]。2020 年,中国发射商业卫星50 颗,占全年卫星发射的56%,非商业卫星发射39 颗,占全年发射量的44%,在轨运行卫星数量大幅提升,中国拥有112 颗商业卫星,占全球的5%。从发射时间来看,2020 年2 月至4 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并未有商业发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太大影响国内低轨卫星星座部署进度,多个商业低轨卫星星座加快部署[31]。2020年,中国全年发射次数中,商业发射11 次,占据28%,分别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32],2020年,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成功发射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的第二家民营火箭企业[33]。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活动活跃,共发生27 次融资活动,投资分布呈现从制造业向运营服务业和配套供应链延伸的趋势,资本主要流向火箭研制和卫星研制的建设中,但2021 年商业航天融资明显减少,截至2021 年11月,中国商业航天仅发生8次融资活动[32]。

通过对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商业模式的分析提炼,将当前中国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3.1 军民融合模式

军民融合模式是一种融合传统航天和社会资本,各取所长,实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的快舟火箭系列是中国商业航天军民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利用传统航天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优秀人才,融合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大部分为民营航天企业,并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减少经济损失。民营航天企业的项目也会采用军民融合模式,比如星际荣耀第一枚成功入轨的运载火箭双曲线一号是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在社会资本的支持下由民营航天企业独立设计制造,最终在国家发射中心发射,该项目的成功也意味着军民融合模式在商业航天逐步落地。

军民融合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推动传统航天的技术转化和资源共享[34],充分调动传统航天的宝贵资源,大力提升商业航天产品的研发速度和效益,加快中国商业航天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如果没有正确应用军民融合模式,会大大降低传统航天和民营航天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浪费人力、财力等多种资源,减慢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速度。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军民融合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融合体系不健全,在融合模式下军方民方分离的管理制度限制了军民融合的发展,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双方资源共享体系不完善。

3.2 局部产业链模式

局部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在商业航天完整产业链中的某一局部环节以一体化经营理念为主导的商业模式,民营企业完全掌握完整产业链中局部产业的上、中、下游,即在完整商业航天产业链中的局部环节的一体化服务。

商业航天由上游卫星设计生产、中游发射及地面设备制造、下游卫星应用及运营等多个环节组成[35],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自成一条局部产业链,大部分都是采用局部产业链模式,代表企业有星际荣耀、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分别在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卫星运营等局部环节实现商业模式闭合。

局部产业链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从各自所属局部环节中的源头控制航天产品的质量,减少中间商差价,并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劣势在于相比于军民融合模式,企业本身需要承担更高风险,一旦某环节失误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当前中国大部分商业航天企业采用局部产业链模式,很多企业在各自产业上还没有形成闭环,还无法向相应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且,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在整条产业的上、中、下游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相互制约影响彼此的发展。

3.3 集成闭合模式

集成闭合模式是集火箭发射、卫星生产、卫星测控、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服务等多个生产制造环节于一体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的企业非SpaceX 莫属,已经实现在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及运营等多个环节的集成闭合运营。由于在航天产业中,实现集成闭合模式花费成本高,实现难度大,因此,目前中国尚未有集成闭合模式的商业航天企业。

集成闭合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化,全程掌握产品质量,有充分条件率先尝试创新技术,有助于实现登月、载人飞船等宏伟目标。劣势在于企业需要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承担产品回报率低等众多风险。当前中国未出现实现集成闭合模式的商业航天企业,还未出现领军企业引领全行业的发展。

4 案例分析与发现:星际荣耀和航天科工火箭

本文采用了多案例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星际荣耀和航天科工火箭两个案例。星际荣耀作为中国第一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民营航天企业,实现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零的突破”;航天科工火箭的快舟火箭系列,是中国首次商业化研发并应用的火箭,也是中国航天产业在军民融合模式下的先行者。这两家企业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商业模式创新,因此,本节重点分析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

4.1 星际荣耀的商业模式

星际荣耀诞生于2016年,企业致力于研发优秀的商业运载火箭并提供系统性的发射解决方案[36]。两年后,星际荣耀完成了两轮融资,并在海南发射场完成了首次成功发射。星际荣耀的主攻方向是填补中国航天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上的空白,以及可重复使用的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37]。2019 年7 月,星际荣耀在酒泉发射中心完成“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发射,将多颗卫星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是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将火箭成功发射到预定轨道[38],也是全球第三家具备火箭入轨上市能力的民营航天企业,标志着军民融合模式的成功,也意味着星际荣耀在运载火箭这一局部产业链上实现了商业模式闭合,可以为低轨卫星及星座用户提供商业发射一条龙服务,即包括卫星发射服务、应急发射服务、搭载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2020 年8 月25 日,获得了11.9 亿的融资金额。星际荣耀对未来的愿景是结合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可以提供星-箭-地一体化服务的集成闭合商业模式。

4.2 航天科工火箭的快舟火箭系列的商业模式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创立的,是中国首家以“火箭发射”为经营范围的公司,填补了中国固体商业运载火箭的空白[39]。快舟火箭系列是由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是传统航天的产物。2017年,快舟一号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搭载了3颗卫星,此次任务采用完全商业化的发射合同,火箭上的一些产品外包给民营航天企业,通过纯商业化的采购方式,将火箭每公斤发射成本降到3 万美金以下[40]。快舟火箭成功发射次日,航天科工集团与另外两家企业联合成立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最大一支基金,首期募集到25.8亿元资金。同年,快舟火箭系列所属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筹集了12 亿元的社会资本,获得了16 个商业发射订单[41]。后来又分别在2018年、2019年成功完成了两次商业发射。2020 年,快舟一号甲被摆在了线上直播间的货架上,以4000 万的价格被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拍下。快舟火箭开启了探索航天技术采用军民融合模式之路,并证明了军民融合模式的可行性。

5 中国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发展之路展望

中国商业航天在这5 年的发展过程中,民营航天企业爆发式增长,不断有社会资本、创业者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在众多初创企业中,一些企业通过军民融合模式和局部产业链模式已经在中国商业航天市场中崭露头角,并开始向集成闭合模式努力。基于中国当前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星际荣耀和航天科工火箭两个案例,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发展思路。

继续完善军民融合模式。军民融合是中国航天产业赶超其他国家的重要途径[42]。美国SpaceX 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大力支持,包括技术转移及项目合作[43]。军民融合模式不仅可以是传统航天吸纳社会资本,也可以是民营航天企业吸收传统航天先进技术。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将商业航天军民融合的意识深入渗透到传统航天和民营航天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渠道,端正合作态度,促使双方发现新的机遇,找到新的盈利方式,通过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不断加深双方合作,并同时对现有军民融合模式进行提升改造。和传统基础产业相对比,军民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更需要技术的支持[44]。双方要建立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的机制,重点开发门槛低、技术含量高、效益高的商业航天产品,采用合理的人力资源制度,让军民双方都能获得可观的合作收益。

对于现阶段已完成局部产业链闭合的民营航天企业,可以继续完善其商业模式,向对应的用户在自己所属局部产业种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局部产业协同的方式逐渐形成集成闭合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商业航天完整产业链上,各家民营航天企业缺乏合作交流,各局部产业链发展参差不齐,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集成闭合产业链。因此,局部产业链协同模式可能会成为下一步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即已形成局部闭合产业链的商业航天企业协同整合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直接面向产业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提高合作的主观意愿。民营航天企业要改变闭关自守的观念,充分意识到产业协同模式的优势。技术协同创新。中国知识密集型产业基本处于协同发展的状态[45]。国内民营航天企业应该以合作共享为主要路径,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国商业航天创新技术的发展。资源协同共享。建立资源协同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共享完整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信息,形成产业闭环,充分吸收各局部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打破传统航天的分工布局,打破当前各家民营航天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一条闭合的集成产业链。

中国商业航天还未出现一家实现成熟闭合模式的民营航天企业,基于中国国情,不可能完全照搬SpaceX已形成的闭合商业模式,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需要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政府需要加大对航天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对民营航天企业进入航天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捐赠或设立基金会等方式。商业航天作为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产业,政府需要帮助构建共性技术平台,积极推动传统航天、其它国家科研平台的数据、资源进一步向民营航天企业开放,将中国商业航天充分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推动产业链多元化,帮助民营航天企业实现闭合商业模式。从民营航天企业的角度来说,不仅要专注于技术创新,更要加快航天技术落地的速度,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深入挖掘商业航天应用的各种可能性,提供一系列与终端息息相关的消费需求,让中国先进的航天技术真正走入大众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集成闭合商业模式。

6 总结

综上所述,商业航天企业不仅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更需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否则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将受困于技术创新的发展,不能在航天市场中获得收益。本文分析了近五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演变,总结提炼中国商业航天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分别为军民融合模式、局部产业链模式和集成闭合模式:军民融合模式:融合传统航天和社会资本,各取所长,实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局部产业链模式:在商业航天完整产业链中的某一局部环节以一体化经营理念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在完整商业航天产业链中的局部环节的一体化服务;闭合模式:集火箭发射、卫星生产、卫星测控、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服务等多个生产制造环节于一体的商业模式。

通过对星际荣耀和航天科工火箭两个案例的剖析,本文分别从总结提炼的三种商业模式的视角,探索提出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传统航天企业和民营航天需要继续完善军民融合模式,积极应对协同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构建良好的合作渠道,通过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不断加深双方合作,重点开发门槛低、技术含量高、效益高的商业航天产品,采用合理的人力资源制度,促使双方都能得到发展;已形成局部闭合产业链的商业航天企业可以继续完善其商业模式,向对应的用户在自己所属局部产业种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也可以协同整合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突破当前局部产业闭合的瓶颈,直接围绕产业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开展一系列商业航天应用活动。共同建立资源协同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共享完整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信息,形成产业闭环,充分吸收各局部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向形成闭合集成产业链努力;中国商业航天还未出现实现成熟闭合模式的民营航天企业。国家需要从战略层面予以支持,把控中国商业航天总体发展脉络,从税收政策、基金会等方式从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加大对商业航天的鼓励,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帮助商业航天产业充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无论是民营航天企业,还是背靠传统航天企业的商业航天企业,都需要积极利用好国家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在提升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更多的价值。希望本文从商业模式的视角总结提出的商业航天的发展路径,能对当下在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上探索的企业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产业链火箭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商业模式从0到N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