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超、张强强
(山东省城建设计院,山东济南250021)
城市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市政道路交通设计的影响,市政道路的全面建设,也可有效推动城市的深入发展与规划,带动城市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城市交通设计,主要是将城市的总体交通状况进行科学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时常出现拥堵,导致居民的日常出行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对城市道路也造成了严重压力。这不单因为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还因为以往道路建设中的交通规划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市政道路的交通设计工作,需要针对道路交通建设中现有的路网十字路口、紧急停车带、公共汽车临时停车点等开展统筹、管理工作,从而在车流高峰阶段将人流与车流及时疏通开来,这也是目前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对交通设计提出的基本要求[1]。
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本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来进行。同时,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交通节点的通盘科学化设计,以此来面对交通拥堵等状况,这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城市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主要利用的是交通的力量,完善的交通可以有效帮助车辆激增的城市减少道路拥堵、分散人流及车流。
开展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时,为确保设计的质量及水平,设计人员需客观掌握不同的设计环节的设计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因为缺乏对市政道路设计标准的执行力,导致出现质量问题。举例说明,由于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感,使得道路设计未与基础设计相契合,降低了设计标准,令道路路基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开展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时,交叉口设计工作不能忽视,若工作人员忽视了对市政道路的全面研究与整体分析,可能影响施工效果。事实上,交叉口设计工作中,经常有一些重要问题被忽视,设计人员也无法将自身的专业理论与经验发挥出来,完善交叉口的规划工作,因而常常会出现道路交汇问题。
目前,开展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时,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协调性较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车道三条车道之间。开展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会盲目增加机动车道的宽度,而压缩非机动车道、人行车道的宽度,甚至出现了拆除行人天桥等问题,对人们的正常出行非常不利,甚至会阻碍交通,引发安全问题。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时,如果缺乏合理设计或设计协调性不足,可能对交通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2]。
导致交通事故出现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人的因素、外界因素、交通道路设计因素等。在人为因素中,相对显著的表现是驾驶员不规范、不合理的操控。例如,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但是驾驶员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新手驾驶员缺乏驾驶经验,因此,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交通事故[3]。交通体系中除了人与车辆的因素外,外界因素也会对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当地的气候、道路交通状况、天气、环境等,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如道路湿滑、雾天能见度低等问题,车辆就容易打滑或追尾。
而交通设计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担负着交通运输任务的公路、桥梁与隧道及其附属设施道路,是道路交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人和车辆,道路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更大。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的道路因素有路面条件、道路的几何限行特殊路段等。比如特殊路段存在隧道路面坑洞、照明差、隧道窄等问题[4]。
市政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多样化的,并且各个道路设计环节都可能影响交通安全。比如,对交通安全影响相对较大的因素是交通标线,道路设计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斑马线,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相关人员要基于实际交通状况,使交通标线设计达到合理的要求。并且市政道路设计的质量优劣状况,也会极大影响交通安全,因此需正确认识到道路因素可能会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只有在多角度思索设计的基础上,才可令交通安全得到保证。
另外,交通安全也会受到道路条件因素的影响,道路条件有着相对广泛的设计面,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依照相关要点开展设计工作,基于人流量与基础设施完善设计工作,保证道路设计整体质量安全的同时,保障交通安全。
开展道路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实地勘察道路施工场地的地质结构,客观记录环境信息,以此增强市政道路的设计质量。市政道路的设计质量,是道路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道路的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以此增强道路的实际使用周期,降低坍塌、沉降等病害问题的概率。同时,设计人员也应持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进而保障路基的稳定性。
设计交叉路口的数量与位置时应注意,车辆越多的路段,越容易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因此,驾驶人员在驾驶时,不但要考量交叉路口的车辆、行驶轨迹等,还要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车辆的前进方向等进行全面考量。
复杂的路面情况会对驾驶员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交叉路口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交叉路口上设置水平曲线时,曲线半径应大于最小半径,道路交通路口的位置需在顶部的凹型垂直线上,交叉点斜率也要进行适当控制。
在设计市政道路节点时,要基于节点功能选择不同的设计方式,将不同节点交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开展市政道路设时,一定要从实际状况入手。针对具体情况,依照交通设计的结果与城市规划交通的原则开展规划工作,形成实践性与实用性较强的交通设计方案。基于交叉路口位置及实际交通流量,进行合理调整。并且为令交叉路口道路通行能力互相协同,保证交通安全,需适当增加交叉路口车道数量,令交叉路口的空间环境得以扩大。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主干道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市、区可积极借鉴优秀的路面设计模式。以沈阳市市府大路为例,分析主干道路面结构涉及的力学原理。主干路累计轴载作用次数是500 万轴次,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初拟路面的结构形式表现见表1。
表1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初拟路面的结构形式
主干路机动车道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主干路机动车道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参数
市政道路设计的质量与交通安全存在密切联系,无法得到保证的市政道路设计质量会令交通安全无法保证。基于此,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设计人员需从设计关键点入手,不断增强质量控制力度。具体开展纵断面设计时,需协调配合两侧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和地面排水等,反复与精确地计算特殊点高程,这对有效保证设计安全非常有益。视距与汽车发挥动力性能由道路纵断面线决定,对长大纵坡来说,上坡之时车速会被动减缓,超车需求量增加,也会影响着动力性能较好的车辆,在进行坡度设计时,需使用平均纵坡来控制连续上下坡路。并且设计时,也不能忽视设计警告标识,适当加宽路肩进行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适当地增加路面摩擦系数。另外,为降低出现汽车失控时可能致使的危机状况,需在纵坡下合理设置避险车道。进行主干路与次干道相交的设计工作之时,需保证主干路横纵断面固定,降低出现主干路交通拥挤问题的概率。
开展道路设计工作时,需依照路段的具体状况和地理特征,灵活开展材料的使用,对比路段土壤、掌握土壤间的差别、客观分析土壤性质与性能、掌握什么样的土壤适合什么样的材料等。选择材料时,需依照实际状况,考虑材质与特征及土壤的性质,依照实际状况选择空隙较小、透水性好、压实度较高的材料,确保道路在投入的使用后,地基的稳定得到保障。
道路绿化方面,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进行道路绿化工作时,需要重视车视线诱导工作。对市政道路的主干道进行设计时,为预示路线变化,可适当在弯道外侧与凸形竖线、曲线道路两侧,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二是重视绿化带的功能和美观效果。开展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时,要依照使用人员的实际观赏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绿化方式。道路绿化在防尘、装饰、遮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市政道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街道景观和绿化相互融合的方式,可以将其在功能和景观方面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需尽可能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起来,降低出现资源浪费问题的概率,并且积极引入更多高水平的建设技术与设备,令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升,适当减少污染量,尽可能减少城市道路建设对环境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需保证其原有的样貌,这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依照各城市的具体状况,完善城市交通事故救援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医院等卫生部门的交通事故救援队的组建工作,同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救援模拟演习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救援效率。二是保证救援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以此促进交通事故救援体系趋于完善。
严格审查车辆的安全性能,积极鼓励、提醒车主主动、定期进行车检,确保车辆在安全状态下行驶,并创建安全、稳定的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以此将超载、超限等不安全问题控制在最低水平。交通参与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交通规则的学习,接受守法教育,科学分析交通参与人员的交通意识与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令交通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开展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设计人员需重视实地勘察所在城市的道路交通,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道路的基础与结构设计工作充分重视起来,重点关注总体规划和节点布局,以此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工作,保障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