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王一飞/文
目前,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恢复国际航班的运营。在此过程中,航空公司需要面对来自公共健康、法律法规、培训、航班运行、机组人员和乘客信心的多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有效地降低来自上述因素的干扰,并在疫情防控措施解除之后建立相关的替代程序,对于航空公司尤其是航班运营管理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笔者结合国际国内相关政策、资料及前期研究,从航班的程序审查与风险评估、航班运行准备以及航班人员管理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国际航班安全运行工作及今后发展有所助力。
疫情形势在不断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民航疫情防控政策时所考虑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航空公司航线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可能差距较大。航空公司在进行复工复产以及航班计划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航班运营的效率,加强机组人员和乘客的信心,降低航班运营过程中的疫情风险,应当注意以下相关内容:
1.结合航线以及目的地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本次航班的感染风险级别;
2.本次航班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疫情防控要求;
3.目的地对机组人员的疫情防控以及隔离政策,包括对曾经感染并已经康复人员的疫情防控政策;
4.机组人员的住宿、餐饮和交通等具体安排;
5.防疫主管部门对机组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标准和要求,包括防护装备的可用性及后续处置等内容;
6.目的地的卫生防疫标准和处置程序。
各个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保证与疫情的变化相适应。相对应的,航空公司也应准备定期审查其风险评估流程和结果,以确保遵守当地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并准备逐步恢复正常的运营活动。
为了更好地应对航班运营过程中的疫情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航空公司应当制定相对应的疫情风险评估程序。该程序应具备有效发现并评估在航空器运行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各种风险的能力。风险评估应涵盖所有航线和飞越国家和地区,包括与现有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和建议措施之间任何临时备案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否被计划航线沿线国家和目的地国家接受。
航空公司在评估每条航线的疫情风险等级时,应采用风险分级的方法进行。不同的风险等级意味着该航线在执行过程中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服务或缓解措施。风险等级将根据当地人口流动率、预定乘客量、航班运行时间和其他情况适时调整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的来说,航空公司的疫情防控等级在疫情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包括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以及疫情应对的不同等级,具体内容详见表1。该表由笔者根据资料整理。
表1:疫情防控等级划分
基于前期对疫情形势的了解,以及各航线风险的评估,各航空公司在航班运行准备时重点应包括空调系统、地面准备和飞行中防控三个方面。
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播性在封闭的空间内可能更强。在之前的SARS疫情防控中,HEPA(高效微粒空气)滤芯能够有效的预防SARS-Cov-2病毒在机舱环境中的传播。HEPA滤芯可以被用于机舱内部的空气循环系统中,以降低新冠病毒在机舱中的传播概率。但是在飞行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在机舱中的传播性,并提高机舱内部的空气流通循环效率,即便是安装了HEPA滤芯,舱内空气再循环系统也应当始终保持工作状态。
航空公司在调整航班上的PACK(增压空调套件)系统档位之前,应联系设备供应商以获得相应的技术指导,并依据实际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说明选择适当的功率。例如,波音公司建议给747-8、MD-80和MD-90等型号飞机的PACK系统设定高功率,因为这将有助于最大化舱内通风率。但是,这一设置可能会导致航班飞行过程中油耗增加。不过,对于747-400和737等型号来说,PACK系统的高功率并不会有助于提高航班的舱内通风率。同时,波音公司建议所有安装HEPA滤芯的航班在飞行中都应该始终保持舱内空气在循环系统处于工作状态。与波音公司的建议不同,空客公司的技术指导中提到,PACK系统的中功率将有利于舱内的空气交换率的最大化。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航班在起飞的过程中应该保持PACK系统的开启。如果由于设备的原因无法在起飞前开启PACK系统,那么应当在航班起飞之后第一时间开启PACK系统,以保证其能够提高舱内的通风率。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乘客与机组人员的接触程度,在旅客登机和下机的过程中,航班应当始终保持舱内通风系统的开启,降低新冠病毒在机舱内部传播的概率。
飞行组在准备飞行前,应确保驾驶舱已清洁干净并经过消毒。航空公司应编制相关程序文件,以确定对驾驶舱的具体消毒程序和标准。如有需要,可为飞行组提供额外的消毒或清洁湿巾,以便对共用耳机和其他设备进行消毒。考虑到在清洁或消毒过程中,驾驶舱的开关和控制按钮被误触可能性的增加,操作人员和飞行组应采用标准操作程序,并在飞机启动前检查驾驶舱所有开关和控制器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境外机场所在地出台了各种要求和规定,飞行组成员无法下机完成飞行前的航空器例行外部检查。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应当制定相对应的替代措施和解决方案。如果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允许,可以有一名飞行组人员或技术人员下机完成外部检查和加油。同时,该人员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地勤人员的直接接触。
由于许多航班的乘客人数减少,乘客登机流程可能会缩短。因此,在舱门关闭和旅客登机完成的情况下,有些飞行组为了减少在停机位上的时间,可能会急于进行飞行准备。这可能会导致遗漏程序、起飞数据计算失误等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发生。飞行组人员应当对这些可能的风险和隐患有充分的了解,并尽量避免这类风险和隐患的发生。
乘务组要减少与飞行组的当面接触,如确有需要,可指定一名乘务员进入驾驶舱。除此以外,不应允许其他人员进入驾驶舱。在航班运行过程中,乘务员应定期用对讲机与飞行组进行联络,以及时了解其身体状况。在高风险航班上,飞行组只能在必须的生理休息时短暂离开驾驶舱,并应在此期间避免与乘务组或乘客发生接触。
由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下的特殊运营环境,乘客的心理状态可能更加敏感,扰序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可能会增加。飞行组应通过对讲机与乘务组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提高机组资源管理的效率,尽量避免扰序事件的发生。此类事件一旦发生,机组人员应按照航空公司提供的程序进行有效应对。乘务组可以利用机舱广播对乘客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安抚,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的机舱环境。
如果在飞行中遇到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机组人员应遵循现有的传染病应对程序进行应急处理。飞行组应提前与地面处理小组进行充分沟通,以保证机组人员能够获得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并且航空器可以获得充分的消毒,以保证航空器后续的运行和使用。
在飞行期间,飞行组成员应仔细检查面罩、手套、护目镜等疫情防护设备,并充分了解这些防护设备可能对驾驶职责的干扰和负面影响。飞机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的机务资源管理始终是飞行组的首要任务。疫情防护设备可能导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减弱或丧失,也可能干扰飞行组包括正确操纵飞机在内的多项机能。飞行组在使用疫情防护设备时通常禁止佩戴氧气面罩,否则可能会妨碍机组成员的通信。航空公司应与设备供应商提前充分沟通,以深入了解疫情防护设备对特定机型飞行组人员的影响。如果有需要的话,航空公司还应联系民航监管机构,为飞行组在驾驶舱上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制定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飞行组在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同时不会影响到航班驾驶和航班飞行。
在航班疫情形势审查和风险评估以及航班运行准备的基础上,航空公司还需要关注机组人员资质、技能和机组人员的健康安全政策两个方面。
在疫情期间,大量航班取消,飞行组成员的飞行时间减少,飞行组技能水平也会随之下降,专业操作意识变弱,其实际操作可能偏离既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因此,在新冠疫情期间,飞行组人员应当保持一定水平上的自我训练,并对当前的运行政策和程序进行充分学习,以保证对最新的飞行政策和程序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航班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可能会对飞行组人员的飞行时间限制产生影响,因此在制作飞行计划时航空公司必须充分考虑目的地的疫情防控规定对飞行时间限制的影响。一些管理部门已经发布了机组人员飞行时间限制的豁免政策,这将有助于机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兼顾飞行时间限制和疫情防控政策,有利于机组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可能会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其中包括健康预防措施、检疫标准、个人防护用品标准等。机组成员需要随时保持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以保证自身操作的合规性。如果航空公司调整了关于新冠疫情防护的相关政策,则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通知,以确保与政策相关的所有人都能够及时的接收和理解政策中的关键信息。
航空公司应向机组人员提供必要的疫情防控指导,以防止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包括通勤途中感染新冠病毒。虽然国内外的疫情都没有完全平复,但根据目前的情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措施有效降低机组人员在航班运行中被感染的概率。首先是感染病例的隔离:完全不与他人进行接触,防止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其次是限制或减少与潜在感染者的接触:与他人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当出现密切接触者或疑似病例的时候,应当及时对其进行病毒检测并隔离,以减少对周边其他人的影响。最后,当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可避免时,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同时,每人都应当经常洗手,并在可能感染的环境中保持佩戴口罩、面罩和手套,以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这些措施可能给航空公司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应在其风险评估过程中加以识别和处理,以确定在不同的情况和环境下所需的不同等级的防护措施。卫生主管部门可能要求航空公司采用措施来加强对机组人员自我保护,这些要求通常会根据本地疫情情况而变化。因此,航空公司应规划其运营流程和程序,以便能够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迅速调整自身的疫情防控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的航空公司运营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民航局紧急出台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保证航班的正常运行和行业的尽快复苏。这些防疫措施和标准已经得到国际上许多国家以及ICAO、IATA、ACI等国际行业组织的认可。在这种背景下,航空公司应当全力落实防疫措施,积极执行民航局、相关部门以及通航国家、地区的防疫要求,为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准备,为我国民航运输的全面恢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