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学的初心

2021-06-23 09:07吴建华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6期
关键词:平原趣味人文

吴建华

《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说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陈平原先生是一个绕过不去的人物。作为现代文学研究奠基人王瑶先生的嫡传弟子,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研究可谓首屈一指。他的新作《文学如何教育》出版,系统展现了作者近30年对文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思考。在这本书里,作者对于“文学”的含义进行了“回归本源”的追溯,力图体现“文学”本来的面貌和新时代应该承载的功能。

文学,曾经就是“教育”的意思。建安八年,曹操下《修学令》,令“郡国各修文学”,具体来说,就是要设校官,选才俊,认真培育,以使得社会风气改良,“而有益于天下”。在国外,文学也曾指广义的文化教育,而不是令人熟悉的Literature(文献)。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里占据了半壁江山,所谓文史哲不分家,这都属于“大文学”的范畴。

进入了现代社会后,合理化和专业性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文学”变成了一个学科,随之成为一个有明显界限的专业领域。文学的“领地”也越来越小,以至于很大一部分人,中学毕业后就不再亲近文学了,升学、就业、买房、孩子教育等种种压力使得大家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对于这样的现象,陈平原的评价是公允的。他认为,这并不取决于个别文人学者的审美趣味,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决定的。文学依旧有其独立价值,但其重要性明显下降。若以大学为例,文学作为众多专业中的一类,已经有即将“泯然众人”的危机。

怎么办?陈平原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术大咖”,显然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虽然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日渐消退,但是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上升,而文学教育正是培养现代人温情、诗意与想象力的关键一环。他还提出,作为人文方面的学者,要能够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文学的优势和贡献。同样,作为爱好文学的人,也可以自豪地认为文学素养是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人”的关键。

在這方面,既有理性的认识,也有直观的感受。一般认为,人在20岁的时候,如果不曾热爱诗歌,那么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青春波澜不惊,人生是有缺憾的。如果一个人30岁仍然喜欢诗歌,那才是真正的热爱。那么,对于那些30岁之后就不再写诗,甚至不再碰诗的人来说,是否就意味着诗歌教育的失败呢?作者认为,只要诗歌在一个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体验了凝练精微的语言魅力,提升了审美的格调和趣味,这就够了,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当然作者对文学的教育方式也不乏反思。他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长期积累,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想象与叙述,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要把相关知识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同时依照现在的学时安排,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学生也只好以阅读教材为主,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缺少真正的品读,故常识丰富、趣味欠佳。对此,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做适当调整,兼顾“周全”与“精深”。毕竟,文学不是技术,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

猜你喜欢
平原趣味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午睡的趣味
人文社科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