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2021-06-23 01:09王文文
新课程·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健康发展青少年

王文文

摘 要:体教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青少年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健康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坚实基础。首先对深化体教融合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从理念和各个层次应当如何开展等多方面进行阐述,继而重点分析了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教融合;青少年;健康发展

2020年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当中明确提出了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的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培养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坚定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获得健康的体魄是保证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体教融合是为了克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使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得到更大的释放。

一、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具体策略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实现“三个纳入”: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正式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被纳入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被全面纳入体育考试当中。

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体育和教育部门要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服务社会机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社会参与方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落实、一体化实施。确立学校体育的核心地位理念,体育部门主动融入学校体育,在提高体育课质量、开展业务训练、举办赛事方面发挥作用。树立体教协同育人理念,使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产生1+1>2的效果,树立多元开放融合的发展理念,积极对接社会、市场,推动更多社会组织成长为青少年健康的新阵地。

2.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融合

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要同向发力,体教融合的目标才能实现,要全面认识体育的多元功能和体育事业的重要价值,从服务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高度,理解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责任使命。要全面更新育人观念,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深刻理解体教融合的精神内涵。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对教育的监督,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场地建设,加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此外,学校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赛促学,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工作。社会各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宣传工作。此外,体校改革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内容。为加强体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今后各级体校将成为地方青少年体育中心。通过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培养专门的体育人才。因此,体育和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继续下去,应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生或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推动地方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与体育学校深度教育相结合;利用体育教育资源,进行深刻改革,全面发展体育学校。

3.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其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体育高等院校、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建设体育职业学院,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遴选建设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中小学校青训教练员。另外,还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除了竞赛,如何吸引更多普通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培养体育兴趣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优化体教一体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引入校园,可以解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问题,其中学校体育教练员的培养也需要突破障碍。根据新闻发布会,更多的体育教师将在学校接受系统培训。今后,优秀退役运动员可以通过先进后训的方式进入学校体育教练员和教师岗位,既能更好地发挥其体育特长,又能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

由教育、体育等部门联合举办,统一报名资格。将学校竞赛与U系列赛相结合,建立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地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将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与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教育、体育部门对学生的体育水平认证制定统一标准,并进行联合评价。大力发展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确保高技能退伍军人和教练员接受体育教师培训;在中小学建立兼职教练员制度。必须加强政治保障和政策制定,包括评估和确保运动员的专业发展,鼓励在世界各地建立健全的人才体系,解决技能发展和人才流失问题。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和活动。

4.加强家庭教育引导

加强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让更多家长能够深刻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青少年的正确方法。给予青少年无条件的关爱。给予青少年无条件的关爱不等于无条件地迁就和溺爱,不论发生什么,都不放弃对青少年的爱,爱是责任、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依靠父母的爱来获得力量,父母的爱,是青少年形成自尊、自爱、自信、安全感以及其他一切良好品德的基础。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正常的“父、母、孩子”三口之家,父母之间相亲相爱,青少年依恋父母、敬重父母,三人之间的“三边”关系都是“正性”的情感,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出问题,青少年就会处于“分裂”状态,因此,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能推动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体魄。因此,体教融合应当融入家庭教育的部分,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了解加强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义

体育是文化,要使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持续提升,学生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体育文化的引领。体育不仅能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魄,更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加强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中国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教育,提高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比如,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随着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深入,全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共同的文化,重视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对文化学习的重视还不够,轻度体育锻炼仍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常态。

1.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深化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涉及体育与教育两个方面。从体育的角度看,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青少年体育管理体制要与教育管理部门转型融合,体育部门要以职业体育和社会体育为重点;二是运动员培养体制要转变为一体化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三是青少年体育竞赛体制要转变,与各级学生的体育竞赛相结合。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部门要面向包括运动员在内的全体学生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优秀运动员进入高等教育提供条件。教育部门要有高水平的体育教练员资源,学校要成为未来高水平运动员的摇篮;教育部门的学生运动会要改革成为青少年体育竞赛水平最高的赛事。

2.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制定竞赛计划,统一报名资格。专业青少年体育赛事由个人社团组织,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负责协调。教育、体育部门整合学校竞赛、系列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跨区(县、市、省、县)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周末组织校内比赛、校际比赛,节假日组织跨地区、全国性比赛。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更名为全国学生(青年)運动会。教育部牵头,体育总局配合。具体事项如组团设置、组织实施、竞赛制度安排等由组委会研究确定。加快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充分发挥个别协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积极与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合作,以足球、篮球、排球、冰雪运动为主导体育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改革进展情况积极推进。

3.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按照“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将原有的传统体育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进行整合,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对传统体育学校进行评价。教育、体育部门要共同提高传统体育学校的竞赛水平和师资培养水平。教育部门支持具有优秀传统体育特色的学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体育部门对各类青训活动开放,允许学生课余时间参加,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促进学校体育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冬夏令营活动,以传统体育特色学校为主要对象,实施运动技能训练,组织力量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和指导,提高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的体育水平。教育、体育部门每两年对传统体育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教育、体育部门要共同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规范项目布局、招生规模、招生考试和评价。鼓励高校积极申请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合理规划高水平运动队覆盖面,增加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

三、结语

加强体育教育是保证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强调要提高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例如,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借口不从事体育活动”,随着社会融合程度的提高,人们形成了更加重视体育的共识。我们应教育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繁重的文化体育活动仍然是我们学校的正常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葛蓝英.“健康中国”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体医融合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8):258.

[2]武魂,王素芳.探寻体教融合之路,创新体育育人模式[J].2013(12):127,158.

[3]姚明.体教结合促进健康造就人才[J].体育科研,2012(2):94-95.

[4]钟秉枢.问题与展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10):5-6.

[5]李毓毅.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论点摘编: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为推进体教结合,建设体育强市而奋斗[J].体育科研,2012,33(2):87-88.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健康发展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