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攀 洪飞 俞彪
(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 上海 20020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儿童游乐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幼儿园、亲子商业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商业儿童无动力主题游乐园也日益增多,常见的儿童游乐设施有:滑梯、跷跷板、秋千、摇马、旋转盘、爬杆、爬网、综合游具组等,这些大部分属于无动力户外游乐设施的范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ttee, CPSC)的受伤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有147例儿童因为游乐设备导致的死亡案例,平均每年有大约211 000名儿童因为在游乐场受伤而接受医院治疗[1-2]。我国儿童游乐场受伤事件也时有发生,余杏侠等[3]和李梅香等[4]分别对武汉和长沙等医院儿童意外伤害的统计研究发现,游乐场所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场所之一,占比超过40%,高于家庭和学校。儿童游乐设备种类日益丰富,其安全性涉及因素复杂多样,服务对象庞大,很难把控每一个可能的风险,因此需要从设计规范、场地布局以及管理的角度去系统化的对风险点进行辨识和评估,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
国外游乐设施行业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游乐设施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5]。国内学者对游乐场所的安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大型游乐设备,如过山车、观光车等,这类设备均已纳入特种设备的监管体系,而儿童游乐场中小型或无动力游乐设备的标准以及配套监管法规还有待完善,当前对儿童游乐场安全的研究还不多,主要集中在场地安全性设计、国内外标准对比研究以及游乐场主要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的介绍[6-10]。
总结我国对于儿童游乐场的安全与风险研究发现,鲜有对儿童游乐场进行系统的风险辩识和评估,所以需要从游乐场的风险点着手,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管理能力,降低和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价包含发现隐患、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3个环节。本文介绍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在儿童游乐场的应用,首先以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和辨识,然后运用风险矩阵法进行半定性分析,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危害程度两方面确定危险源等级。通过风险隐患辨识和评估分级,可以为儿童游乐场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游乐园的风险辨识、分级和控制提供借鉴作用。
安全检查表法是安全评价最常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燃气等领域[11-12]。它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的结果,能够更全面、系统的总结出危险源,确定检查的内容和依据。针对儿童游乐场的安全检查表评估方法被经美国国家游乐园与公园协会(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 NRPA)认证的游乐场安全检查员(Certified Playground Safety Inspector, CPSI)广泛应用于儿童游乐场安全评估项目中[13]。
风险矩阵法是最常用的结构性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后果和可能性两方面的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估,为风险的防控提供数据参考[14]。该方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提出并应用于美国军方武器系统研制项目的风险管理中[15],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16-17]。使用风险矩阵的步骤为构建风险矩阵,确定风险栏、概率栏、后果栏[18]。
本文综合运用儿童游乐场安全检查表法和风险矩阵法建立儿童游乐场设施安全评估体系,通过安全检查表法可以对儿童游乐设施进行科学高效的风险辨识,并运用风险矩阵模型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
依据儿童游乐设施的风险特点以及儿童游乐设施相关国家标准,包括GB/T 27689—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 儿童滑梯》、GB/T 28711—2012 《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GB/T 34272—2017《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T 20002.1—2008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1部分:儿童安全》等编制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检查表,对儿童游乐设施的风险点进行辨识,并对危险源可能给儿童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主要的风险类型包括:机械危险、热表面风险、用电风险以及不充分的信息等,潜在的危险源包括不合规的缝隙和开口、突出物、危险高处、夏季高温表面等,可能造成的伤害则包括窒息、限制血液供应、勒死、划破、刺伤等。
表1 儿童游乐设施风险类别和潜在危险源
儿童游乐设施风险矩阵模型的构建需要评估儿童在体验游乐设施时暴露于风险之中的频率(概率栏)以及受伤的严重程度(后果栏)。
概率栏主要考量儿童在游乐场不同功能区块或所接触的游乐设施不同部位的停留时间,比如同样的头部挤压风险,处于滑梯的平台、通道时,风险暴露的频率较处于设施防碰撞区域外围更高,如表2所示。
表2 风险概率等级
后果栏根据儿童在体验游乐设施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及法规符合性情况分成H1—H5 5个等级,如表3所示。其中,H1表示符合法规,但可能导致轻微伤;H2表示不符合法规,可能导致轻微伤;H3表示不符合法规,可能导致轻伤;H4表示不符合法规,可能导致暂时残疾;H5表示不符合法规,可能导致死亡、永久残疾、肢体缺失。
表3 风险后果级别
根据上述儿童游乐场中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伤害程度组合影响来构建风险等级评估矩阵,如表4所示,将风险级别从高到低划分为3级:高风险(III级风险)、中风险(II级风险)、低风险(I级风险)。III级风险表示暴露在危险区的频次高、时间长,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较高,并且设计不符合法规,事故一旦发生会致残或者致死,对儿童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风险需要优先分配资源,立即根据法规的要求整改。II级风险表示暴露的时间比较长,设计不符合法规要求,事故发生会造成轻伤或者轻微伤,这种风险需要采取措施达到可接受的范围,并持续监控。I级风险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或者事故发生造成的伤害比较轻微,这种风险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张贴警示标识或者进行安全教育。
表4 风险等级矩阵
本文以上海某新建儿童无动力游乐园项目为例,综合运用安全检查法和风险矩阵模型对该儿童游乐园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级。该儿童无动力游乐园占地面积近50 000 m2,安装的儿童游乐设备超过100台(套),均为无动力小型游乐设备,主要包括滑梯、摇马、秋千、滑索、蹦床、旋转盘和攀网等,这些设备中除了进口及国内的标准游乐设备,还包括自主设计的非标设备。
经美国NRPA机构认证的儿童游乐场认证安全检查员(CPSI)组成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组,结合美国儿童游乐场设备ASTM系列标准、《美国公共游乐场安全手册》[19]、《GB/T 34272—2017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等儿童无动力游乐设施标准以及小型游乐设施安全标准,编制儿童游乐场安全检查表,以设计文件审核和现场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游乐园项目进行安全风险预评估和验收评估,并运用风险矩阵方法对隐患进行分级。
2.2.1 评估准备
现场检查中,根据儿童游乐场标准要求,使用的检测工具包括:封闭开口检测棒、半封闭开口/V型开口检测棒、突出物检测环、手指挤压检测棒、卷尺、游标卡尺、拉力计、测距仪等。
2.2.2 评估对象
项目涉及的无动力或小型游乐设施种类多样,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将项目评估内容划分成6个模块,分别为场地选址和布局、设备选型及布局、地面材料、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设备风险和设备运营维护,具体的评估内容如表5所示,这6个模块涵盖了游乐场风险点的要素和类别,构成了主要的检查框架。
表5 安全评估模块和内容
对该儿童游乐场的各评估单元按照安全检查表的细则进行逐项隐患排查,共排查出隐患108项,如表6所示,涉及的风险类型包括机械危险、不充分的信息、用电和热表面。机械风险是主要的风险占86%,其中游乐设施封闭/不完全封闭开口尺寸不合规占28%,高度不合理或者缓冲材料不合格带来的跌落风险占26%,结构完整性不良占9%,突出物占9%,其他占14%。另外不充分信息占8%,用电占5%,热占1%。
表6 隐患分类
2.3.2 风险评估分级
根据风险矩阵法结合儿童游玩时的停留时长和意外发生造成的伤害程度,对检查中发现的108个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分析和评估,如表7所示分成3个等级,III级红色风险占18%、II级橙色风险占50%、I级黄色风险占32%。
表7 风险等级
评估中发现,该无动力游乐场的高风险主要是各类平台、滑梯、滑索和攀网,这些是儿童游玩的主要的或者需要通过的部位,停留时间长、游玩高度高、速度快,容易发生高处坠落或者缠绕,导致脑部或其他部位内伤以及骨折。设施防碰撞区域空间不够、缓冲区域内存在障碍物,容易发生多方冲撞,造成二次伤害。缓冲材料不合格,则不能降低跌落后带来的冲击。这些危险点需要根据法规和标准评定的细则进行整改,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性。
中风险主要是游玩过程中的磕、碰、卡、夹,涉及的风险点有突出物、锋利边缘、设备不稳固以及孔径不规范。如游乐设备的螺栓螺头突出,螺钉端头有锋利边缘,承载索上下站固定端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秋千的链条开口不合理易卡手指。
低风险主要是公共区域内和场内道路上,这两个单元的空间相对比较大,设备和人群密度小,儿童停留时间短,只要进行适当的监控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1)总结了儿童游乐场的风险包括机械风险、热表面风险、电气设施风险和不确定信息,主要的危险源包括缝隙和开口、危险高处、突出物、转角和锋利边缘等。
(2)提出了儿童游乐场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安全检查表和风险矩阵法对儿童游乐设备构建了儿童游乐设备风险辨识和风险分级模型。
(3)运用儿童游乐场风险评估方法对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某新建儿童游乐园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安全检查表法检查出不合规安全隐患108条,主要的危险类型为头/颈部挤压、跌落和缠绕的机械风险,危险部位主要是滑梯、攀网、秋千以及附属平台等。
(4)运用风险矩阵模型对不合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分级,其中高、中、低风险的占比分别为32%、50%和18%,通过风险分级,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5)通过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严格和精细,能够更好的监督和把控风险点,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