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观察

2021-06-23 09:09刘春阳
当代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氯雷组胺紫癜

刘春阳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023)

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儿童,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以皮肤出现瘀斑瘀点、腹痛、蛋白尿、关节肿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安全[1]。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症,易反复发作,严重者甚至并发消化道出血、肾脏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目前,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有研究指出,氯雷他定可有效抑制过敏性紫癜患儿炎症反应[2]。另有研究指出,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疗效显著,利于降低复发率[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氯雷他定与西咪替丁协同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旨在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5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3)。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02±1.49)岁;病程12 d~3个月,平均病程(1.26±0.35)个月;体质量14~54 kg,平均体质量(29.14±4.76)kg。观察组男21 例,女22例;年龄3~12 岁,平均年龄(6.07±1.53)岁;病程10 d~3个月,平均病程(1.32±0.39)个月;体质量15~52 kg,平均体质量(28.93±4.91)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相关诊断标准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首次发作者;④符合腹型、关节型、肾脏型等同时受累表现。排除标准:①近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②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重症疾病者;④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常规治疗:维生素C(华中药业,国药准字H42020614,规格:0.1 g)口服,每天2 片,钙剂(湖北午时药业,国药准字H20059419,规格:10 mL)口服,每次10 mL,每天1 次,潘生丁(广东华南药业,国药准字H44020689,规格:25 mg)口服,每次25 mg,每天3次,同时,避免接触致敏食物。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雷他定(拜耳医药,国药准字H10970410,规格:10 mg)治疗,体质量≤30 kg者,每次5 mg,每天 1 次,体质量>30 kg 者,每次10 mg,每天1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西咪替丁(广东南国药业,国药准字H44024630,规格:0.2 g)治疗,取0.2西咪替丁融入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静脉滴注,每天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包括紫癜消退、腹痛缓解、蛋白尿消失及关节肿痛减退时间;②采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空腹静脉血4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三烯B(4LTB4)、组胺水平;同时,经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紫癜消退、腹痛缓解、蛋白尿消失、关节肿痛减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LTB4、组胺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LTB4、组胺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3)t值P值关节肿痛减退6.14±1.59 4.12±1.17 6.682 0.000紫癜消退10.93±2.32 8.04±1.21 7.225 0.000腹痛缓解5.79±1.28 3.67±1.35 7.426 0.000蛋白尿消失13.47±3.68 9.46±2.73 5.715 0.000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清LTB4、组胺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血清LTB4、组胺水平比较(,pg/mL)

注:LTB4,血清白三烯B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胺55.76±9.84 56.73±9.67 0.458 0.648 29.92±8.75a 12.87±7.45a 9.681 0.00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3)t值P值对照组(n=42)观察组(n=43)t值P值LTB4 76.32±11.48 75.16±10.57 0.485 0.629 36.47±9.64a 22.59±8.76a 6.950 0.000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3)t值P值对照组(n=42)观察组(n=43)t值P值IL-6(ng/L)83.75±9.54 82.97±8.61 0.396 0.693 54.18±7.34a 41.92±7.85a 7.434 0.000 IL-8(ng/L)61.84±8.32 62.53±8.49 0.378 0.706 39.78±7.94a 26.72±6.13a 8.500 0.000 TNF-α(µg/L)1.91±0.45 1.84±0.37 0.784 0.435 1.57±0.32a 1.26±0.18a 5.521 0.000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童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lgA介导的免疫符合物是导致该症的重要因素之一[5]。近年来,有研究[6]指出,炎症因子、细胞介质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LTB4、组胺是该症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炎性介质,其中组胺可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功能产生影响,使其产生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还可增加组织与多种细胞分泌及合成IL-6、IL-8 等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促使小血管壁及毛细血管及周围组织产生炎症,进而产生过敏性紫癜局部或全身症状。

氯雷他定为H1受体阻断剂,是一种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可特异性选择外周H1受体,竞争性抑制组胺导致的多种变态反应[7]。氯雷他定进入机体后可对P-1选择素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对炎性细胞活化及释放产生抑制作用,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进而达到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8]。但单纯使用该药仍难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紫癜消退、腹痛缓解、蛋白尿消失、关节肿痛减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TB4、组胺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治疗方式利于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LTB4及组胺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为,西咪替丁为特异性H2受体拮抗剂,可对组胺、胃泌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进而降低过敏性紫癜造成的小血管损害,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此外,该药还可抑制H2受体,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性肾脏损害[9-10]。

综上所述,氯雷他定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降低血清LIB4及组胺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雷组胺紫癜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祛风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氯雷他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