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军,韩永才,宋存红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是小儿常见的发育障碍,可导致患儿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问题[1]。目前,临床尚未寻找到特效治疗方案,主要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但部分患儿康复效果不佳,因此,需探寻新型治疗方法。神经节苷脂(GM1)属于糖神经鞘脂,对神经阻滞亲和力较高,能透过血脑屏障,调节机体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机体神经修复及再生[2]。而认知知觉障碍训练侧重于认知、知觉等方面锻炼,并强化行为指导,重视患儿个体差异。但目前关于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治疗中GM1 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应用价值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M1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 例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7 例;年龄3~6 岁,平均(4.54±0.34)岁;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7例。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6岁,平均(4.52±0.42)岁;轻度20 例,中度15 例,重度8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3]中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标准;②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4]≤70 分,轻度(55~70分)、中度(<55分,≥40分)、重度(<40分,≥25分);③存在社会生活能力缺陷;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精神异常者;②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者;③治疗依从性差或研究期间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训练(根据粗大发育水平进行运动指导,每天1 次,每次40 min,每周5次)、作业治疗(手部感知觉输入、抓握训练、双上肢协调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理疗(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等方法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等。1个疗程为4周,共治疗6个疗程。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以每次20 mg GM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40)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 次,持续治疗4 周。并由专业康复师根据《0~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估病情,进行针对性认知知觉障碍训练,1个疗程为4周,持续治疗6个疗程。具体包括:①认知训练,康复师与患儿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采用儿童化语言引导其正确了解康复训练目的、方法等;采用不同音量、频率、音质的玩具,引导患儿感知声音;选择患儿熟悉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记忆力训练等。每次30 min,每天1 次,每周5 次。②语言训练,一对一进行发声、读音、理解等训练,以游戏方式帮助患儿正确理解单词含义并引导其发声,逐步过渡到单词、短语。每次30 min,每天1 次,每周5 次。③感知觉统合训练,指导患儿触摸、观察辅助器械(如玩具、卡通图片等),集中注意力,正确感知其特点;此外,通过大滑梯游戏、滚筒游戏等,引导患儿经由视觉、触觉、知觉等感觉系统,搜集周围环境信息,有效整合,使大脑及时做出反应。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④运动疗法,一对一进行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训练,包括调整肌张力、行走坐卧姿势等。每次45 min,每天1次,每周5次。⑤行为训练,训练内容具有针对性,如指导患儿模仿某个指定动作,5~10 min 后引导其再次独立做出规范动作,动作难度随训练时间逐渐增加。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测评两组语言能力、精细运动、粗大运动、社交能力、适应能力;②治疗前后,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检查表(S-M)评估两组社会生活能力缺陷情况,≥10分为正常,9分为边缘,8分为轻度缺陷,7 分为中度缺陷,6 分为重度缺陷,≤5 分为极重度缺陷[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Gesell 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Ge‐sell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esell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esell评分比较(,分)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社交能力51.15±8.25 50.95±8.18 0.113 0.455 68.56±7.13 61.06±7.21 4.850 0.000组别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适应能力59.21±3.58 59.15±3.46 0.079 0.469 70.04±3.64 62.16±4.12 9.399 0.000语言能力58.21±9.02 58.35±9.11 0.072 0.472 72.14±9.25 63.36±8.95 4.478 0.000精细运动56.65±9.87 56.59±9.35 0.029 0.488 71.05±7.96 64.24±8.15 3.920 0.000粗大运动67.21±8.24 67.19±8.95 0.011 0.496 78.52±7.12 72.25±7.65 3.934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S-M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S-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M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M评分比较(,分)
组别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治疗后8.89±2.01 8.01±1.87 2.102 0.019治疗前6.78±1.89 6.72±1.91 0.146 0.442
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病因较多,包括遗传、颅内出血、代谢障碍、窒息缺氧等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刺激大脑,导致脑组织发育迟缓[6]。当前,临床针对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治疗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普遍认为加强康复训练是治疗的关键[7]。分析原因为,婴幼儿时期为大脑发育的旺盛时期,及早对患儿进行训练刺激,能最大限度恢复和发掘潜能,降低神经系统相关后遗症发生率。既往常采用运动训练、作业治疗等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手部感知觉,提升上肢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但部分患儿效果不佳。
本研究应用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其中认知训练重视拉近与患儿距离,有利于改善其配合度;进行简单声音、人物、事件等认知训练,可促进患儿认知功能恢复;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训练,引导患儿发音,并过渡到简单词语、对话等,可改善语言功能;强化感知觉统合训练,进行粗大动作、精细运动等运动疗法,可提升患儿感知觉能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建立,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加强行为训练,可锻炼患儿认知、记忆能力及模仿能力,增强观察力。GM1是细胞膜中的一种鞘糖脂,可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保护及营养神经作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塑。且GM1能保护细胞膜,有效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发挥对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GM1还属于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能促使机体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且能促进脑功能发育,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相关动物实验还表明,GM1 能促使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内NO 含量降低,保护脑损伤后脑组织[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Gesell、S-M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GM1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效果理想。分析原因为,GM1 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可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一方面经GM1保护脑组织,发挥神经营养作用,保持神经完整性,促进脑发育及神经修复,另一方面还经强化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改善认知能力、感知觉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进一步促进脑发育,改善智力水平,减轻社会生活能力缺陷。
综上所述,GM1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智力水平,提升社会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