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真
(博白县龙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玉林 537624)
中小规模饲养场是我国生猪养殖的重要机构,而非洲猪瘟的出现,会对我国中小规模饲养场的养殖工作以及市场猪肉食品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只有科学的防控才能够将非洲猪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水平,基于此,本文则针对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在新形势下的生猪饲养过程中,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通过全面而深入的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小规模饲养场饲养人员的认知水平,使其对非洲猪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是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是4~20h,在被感染后,猪只会表现出体温快速上升,周身多处出血,鼻腔、眼部等出现大量分泌物,猪只还会出现呼吸受阻,部分感染严重的猪只会很快死亡。通过对饲养人员的科学教育和宣传,使其明确认识到猪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严重后果,在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现猪只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向相关防疫部门反映。在教育宣传过程中,还要指导饲养人员掌握一定的处理技能,比如,指导其如何在发现病猪后在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工作,如何通过科学隔离将非洲猪瘟的蔓延控制在最小范围。作为饲养场工作人员也要主动加强自我学习,针对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并将学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对于中小规模饲养场而言,不断规范生猪饲养工作,确保猪只健康生长,这能够有效降低其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几率。为此,针对生猪养猪,中小规模饲养场要建立起完善的养殖流程,并按照规范性的养殖流程严格完成每一环节的养殖工作。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科学选址,饲养区域要远离人类居住区和饮水区,两者相距至少为3千米。在猪只的食水供应过程中,要做好食水供应工具的消毒处理,比如,严禁使用未消毒的水管向猪只喂水。在生猪的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做好饲养场的全面消毒,针对进出饲养场的车辆也要做好消毒处理,以此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如果要开展屠宰活动,则需要做好屠宰区域的全面清洗和消毒。另外,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生猪引种,引进的种猪需要先进行10d左右的隔离,在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才可以作下一步的引种工作,谨防非洲猪瘟病毒进入饲养场。
中小规模饲养场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需要对猪只进行定期检疫,及早发现不正常的猪只,提早隔离,从而将非洲猪瘟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水平。中小规模饲养场管理人员需要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对本饲养场的猪只做定期健康检测,检测生成的数据信息需要及时上传专业研究机构,在数据分析时如果发现异常,则需要作深层次的确认,如果却认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则需要根据数据信息及时查找传播源,从而将非洲猪瘟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水平。为了确保检疫效果,检疫部门要做好检疫技术的更新和引进,并做好检疫设备的升级,从而为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确保检疫工作效率,检疫部门可以对特定区域内的中小规模饲养场进行集中检疫,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投入,还能够通过减少相互流动来达到疫病防控的目的。
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够为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中小规模饲养场首先要建立起应急处理制度,面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侵袭要做好未雨绸缪,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比如,病猪的隔离预案,及时出现了感染情况,则可以将病猪及时隔离,将猪瘟疫病的蔓延控制在最小范围。其次,完善内部监督制度。饲养场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本场生猪饲养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在发现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中小规模饲养场的监督力度,针对饲养场的生猪饲养、疫病防控、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尤其在非洲猪瘟病毒更容易蔓延的夏季要加大监督频率,及时发现中小规模饲养场生猪养殖中的不规范之处,并做好相应的反馈和指导,确保饲养场各项工作都能够按照防疫规定严格执行,这对于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生猪饲养工作的有序推进以及猪肉食品的安全,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科学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小规模饲养场要针对该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规范饲养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各项防疫工作,在防控工作中还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相应的工作作出科学调整,以此不断提升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