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烨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210000)
高校后勤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三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三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及教职员工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及时性、层次化、准确性的特点,为新时代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后勤部门已不单单是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部门,更是后勤服务的产生和供应部门,如何将传统后勤服务业务中的水电维修、餐饮商业、车队服务、物业服务、环境卫生、学校医疗保障等工作进行整合,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后勤服务,承担起“三服务、三育人”的职责,尤其是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是高校后勤部门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高校后勤部门为学校育人工作提高物质条件,确保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井然有序[1],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后勤管理和师生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师生对学校的整体环境评价,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社会对学校的整体评价度。
一是后勤管理利用密切接触学生生活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勤俭节约、互帮互助的生活习惯[2];二是后勤管理可以利用大数据统计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出入宿舍等情况,数据分析后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来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3]。
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组织受学校委托,以“三服务、三育人”为管理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师生学习、生活、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的需要得到满足。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守旧思想,一是对后勤的定义仍停留在服务层面,“重服务轻管理”,忽视后勤的管理特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较为困难;二是忽视后勤人才专业队伍建设,与学校其他部门相比,大部分高校后勤人员文化程度及职称较低,培训机会较少,上升途径较窄,学校不重视对高学历、专业后勤人才的招聘等,造成后勤管理人才紧缺,形成管理恶性循环。
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部门现行的内部管理模式基本都是“科层式”管理体制下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形成了“以控制为核心思想、以行政为主要手段、以指标为工作目标”的控制型模式[4]。这种模式以后勤内部的部门职能为核心,后勤部门间缺乏横向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度差,信息传递路径长、矛盾多,科室之间存在的交叉问题易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空白。领导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协商调配,管理人员很难熟悉全面情况等,无法及时回应师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后勤服务需求,管理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三服务、三育人”的后勤发展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后勤面向师生等的外部信息化渠道,如报修平台、用车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后勤对外的沟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对后勤内部管理而言,目前仍缺少后勤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后勤管理机构较学校其他部门结构更为复杂,业务交叉内容多,管理模式未从以职能管理为核心转变为以流程为核心,业务部门和人员只关心流程中关于本部门和自己的部分,对整体业务最终的结果漠不关心,不对整体产出效果负责,忽视服务对象的感受,内部沟通成本高,管理效率不高。
一方面,学校应突破传统观念,重视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职责,加大后勤管理队伍培养,灵活改变后勤用工形式,根据需求对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按照行业标准聘用。尊重后勤管理原则,建立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激发师生等各行为主体参与后勤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在管理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在后勤管理部门内部,将流程再造理论传递给全体后勤人员,使全体人员了解业务流程重组、流程优化、流程管理的理念,将流程作为优化目标,以师生满意作为优化标准,引导后勤部门改变传统思维,在全体后勤人员心中重建流程再造思想,充分了解再造流程的重要性。
业务流程重建指的是在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从问题的本身出发,进行现有流程的整合,摒弃一切不必要环节,合并无效、多余的流程环节,对流程重新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现有流程的分析、新流程的再设计、新流程的实施三个环节。现实的业务流程再造实践中,将后勤管理中的全部流程一一整理,涵盖水电维修、餐饮商业、车队服务、物业服务、环境卫生、学校医疗保障等全面业务,细化各业务流程,分析现有流程的风险点及不完善的地方,根据学校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并制订各业务流程的完成标准。
组织结构再建是建立在业务流程重建的基础上,建立“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组织结构替代传统“以职能”为核心的科层制管理组织结构,成立业务活动中心,率先将传统后勤服务业务中的水电维修、餐饮商业、车队服务、物业服务、环境卫生、学校医疗保障等整合到一个新的集成部门——后勤服务中心。配备熟练掌握服务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他们被授权后,可以灵活、快速、适时地对师生的需求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对策;设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负责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设立后勤综合管理部门等,实现后勤基本服务、共性服务“聚”和个性服务、专业服务“分”的目的[1]。
图1 “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组织结构
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以业务为核心”后勤管理的基础保障,实现各项业务的集成、分配、分析。后勤信息化建设一方面继续改进后勤部门与师生(客户)之间的信息化交流平台,满足师生需求,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和微信服务公众号,对师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行分类并提供服务,不再按照“收集-整理-分配-服务”的既定顺序进行操作。后勤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和微信服务公众号直接和师生进行沟通和反馈,不但增加工作效率,而且更能获得大家对后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后勤部门内部信息化平台,为后勤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转提供基础保障,实现快速的内部信息共享及工作分配。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分析、智能分类和知识组织,实现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提升后勤管理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