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谢志锋 李明
(新疆地矿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昌吉 831100)
(1)滑坡规模及类型
经过本次地面调查工作结合山地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工程,截止目前调查区调查滑坡7处,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2004-02)中滑坡分类表中滑坡物质及结构因素分类表、滑坡其它因素分类表划分标准,对调查区内两处滑坡隐患进行划分:7处滑坡依据隐物质组分依据来分属于黄土滑坡;以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的关系依据划分为均质岩土滑坡;以滑体厚度为依据划分属浅层滑坡;依据滑动作用启动方式划分属于牵引式滑坡;依据发生年代划分属于现代滑坡。
(2)滑坡形态特征
新源县滑坡平面形态主要为半圆形和不规则形或成圈椅状,舌形和矩形较少,滑坡剖面形态以凹形为主,阶梯型次之。
(3)滑坡边界特征
滑坡后壁是滑坡的显著特征之一,指示为滑坡后边界。区内滑坡后壁较明显,而处于变形阶段的滑坡多未形成滑坡壁,一般以最边缘的拉张裂缝为滑坡后界,还有极少数滑坡后壁为基岩。滑坡壁平面形态多呈半圆形,开口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同,一般坡度较大,多在22°~50°之间,与原坡向基本一致,坡度明显大于原坡面,顶部与原斜坡形成转折棱坎。后壁高度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一般中部坡高最大,向两侧弧形弯曲并降低。
表1 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表
据本次调查,区内滑坡两侧边界大多较为清晰,与原始坡面可明显区分,部分还可见到有明显的拉张裂缝及台坎。滑坡两侧岩性一般为黄土层,土体较松散,个别滑坡边侧以基岩为界。
滑坡前缘一般位于坡脚、谷底或道路内侧。区内大量滑坡由降雨、融雪引起,造成斜坡前缘鼓涨或直接堆积在道路上,滑坡前缘临空面地形坡度相对较陡,尤其处于变形阶段的滑坡最明显,而滑动后趋于稳定的滑坡其前缘一般较平缓。
(4)表部特征
裂缝是本区滑坡的主要特征,包括滑坡体表面的拉张裂缝和鼓胀裂缝,滑坡体表面多以拉张裂缝为主,一般裂缝弯曲,但大致与滑动方向垂直,裂缝宽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可见深度最大达数米,延伸长度数米至百余米,由于地表土体松散,加之雨水冲刷,裂缝形成后不久即被填充。裂缝造成植被被毁,加上雨水及融雪水的入渗速度、入渗量及坡体上或坡前缘地下水(或泉水)的浸润,促进滑坡滑动,造成恶性循环。
(5)滑体、滑带(面)特征
调查区滑坡主要为黄土层滑坡,滑体物质以黄土为主。滑体土一般不含水,在降雨、融雪期间临时含水,松散块碎石土有利于降水及融雪入渗。深部土体湿度相对较高,淋滤作用使土岩界面上粘性土富集,成为(潜在)滑动带。调查区多数滑坡滑动带(面)为层内错动带,主控因素为地形坡度,呈多级或局部滑动,少许滑坡具崩滑性。
(6)滑床特征
调查区滑坡滑床多以黄土、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共有6 处,占总滑坡数的86%,碎石土有1 处,占总滑坡数的14%,滑床出落基岩的有3 处,岩性为砂岩、凝灰岩及安山岩等。
调查区内滑坡现状下多处于稳定性较差或稳定性差状态。
(1)滑坡灾情分级
滑坡均未发生滑落,属于滑坡灾害点,并未对下方人员及财产造成实质伤害,灾情等级不做分级。
(2)滑坡危害程度分级
滑坡隐患下方人类活动较频繁,滑坡下方空地有高压输电线路,距滑坡约100m 处存在公路,流动人口车辆较为密集,滑体发生滑坡时堆积体会冲毁公路、输电设备、通讯设计,掩埋房屋、牧民及家畜。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2004-02)(表2),判定7处滑坡隐患灾害危害程度等级均为小型。
表2 滑坡灾害危害性等级划分表
(1)那拉提空中草原盘山公路一带滑坡灾害
根据计算,那拉提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仅在地震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因此,那拉提滑坡整体不会出现滑动。根据计算分析,即使在地震工况下,那拉提滑坡最大下滑力处为中上部高陡地段,即那拉提潜在滑坡处。进一步验证了那拉提潜在滑坡划分的正确性。
(2)那拉提空中草原盘山公路一带滑坡隐患
那拉提潜在滑坡在自重+地下水工况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前端(中下部)存在不稳定因素,根据野外调查可以得出该结论,滑坡体前缘316省道附近边坡切坡处易发生小型崩塌和滑坡。
综合上述分析认为,那拉提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那拉提潜在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容易失稳;盘山公路潜在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地段稳定性差;无论那拉提潜在滑坡滑动或者盘山公路附近潜在滑坡局部滑动,均有可能导致那拉提调查区整体稳定性下降,进而诱发其他地质灾害,因此必须对1个潜在滑坡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