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苗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八大队,江西 上饶 334700)
近年来,随着矿产行业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工作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早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进入矿山的环境治理阶段。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成了综合系统的开采环境治理工作。在多个社会学科融合下,通过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完善和加深环境治理措施。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大量矿企的出现和发展,矿山作业完成后出现了严重的地面坍塌和水土流失现象。对于废弃的旧矿,在治理手段上仅局限于填土和覆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迟迟得得不到正规的治理。在以省为单元的矿山地质调查工作中,大批的勘察学者在走访和调研工作中首次摸清了我国矿山开采的地质环境现状,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近10年来,在不同的矿山区域内,通过对矿区地形、地貌、地址类型的分析,调查了矿区的气候环境,根据适宜生长的植被和土壤类型,防治易引发的地质问题,取得一定的治理效果。根据我国矿山开采地区的地质环境治理现状,总结了矿山开采区域治理的现实意义,借鉴成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设计了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效思路,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有力依据。
国内矿山的开采模式主要是煤炭和金属采集,主要集中在以盆地或山区为主的偏远地方。大部分矿业完成利用后,直接废弃矿区,在下一个区域直接开采。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集中废矿以及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开采区内的地面塌陷和裂缝。降雨集中的山区地带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对上述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监测和治理措施后,将该区的原始状态与目前的环境进行对比,发现已形成的地面沉降已基本完成回填和覆盖工作[1]。国家以各省市为单位,在财政双政策的支撑下,重点识别沉陷区的相应的矿山开采企业,对开采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梳理,消除安全隐患。目前,我国集中矿山开采以防治为主,在预防结合的手段下,以工程为单位完成单向治理工作。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理方式为主动避让和填土掩埋,提前完成开采矿工工作基地现有建筑物的搬迁。如有居民区较多,就要尽量减少开采。一旦发现不宜搬迁的地方,要预留安全采矿区域,划定好的禁采边界,在高效监管下完成开采工作。根据矿山开采区域的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分析上述对策产生的实际意义。
所有的矿山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植被恢复。作为矿山开展综合治理的生物模式措施,可以对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势态起到重建作用。植被重新被利用后,矿山开采区的动植物与微生物才能有生存的环境,整体的生态系统才可以在一定状态下自我建立平衡系统,真正的完成生态修复工作。大部分矿区的地质环境问题破坏以塌陷为主,主要的修复手段是通过草萍覆盖和树木锁水,即在塌陷区域内进行土壤的回填和适宜的区域草木种植,在多个草种的混合使用下达到植被的生态综合恢复,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矿山治理效果
从图中治理效果来看,对矿山土壤的生态治理是沿着山体坡度改造的原则,将矿山开采完毕后的表面进行土壤翻平并填土覆盖调整。采用锁水的植被在不同的坡度高度上进行绿化,在已经塌陷的区域进行浅草回填种植。在整体的治理过程中较为适宜的草籽有苜蓿和沙打旺两类,经过几年的治理工作当前山体的植被和草场长势较为良好,大部分废旧矿山表体完成了生态修复。
大多数矿山的废水与废渣产出量在年度范围内占比较大,为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对选矿和开采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均相对贫乏,因此会产生大量的选矿废水需求,为了降低矿山的企业运行成本,大多数开采矿企采用了废水治理的循环与利用。在开采前对基层较厚的区域挖制回水坑,对开采出的煤炭以及金属矿石直接进行清洗工作,并加入自动过滤装置,减少地下水的抽取工作。其次对完成清洗的废水转移至沉淀坑,利用水自身的净化作用,对矿山资源中超标的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进行消解。在没有进行滤过作用之前禁止对农业用地发展灌溉做工,产生的废水资源可以选取一定的化学制剂完成净化,并引入供电厂进行水力发电,提高废水资源的利用效果[2]。在开采阶段直接对矿业工作进行干预,形成尾矿的库坝打底回流收集废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既能够节约水资源又可以避免废水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问题。
发挥人民政府在自身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用,以市政府为主要责任监督部门,成立多个治理小组,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作用,按照分配好的小组选取领导人员,按部门开展矿山开采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首先,地市级别的自然资源部门要对矿山企业的开采方案进行检查,采取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采矿所属人讲解矿山开采的地质环境保护责任,按照政府规定开采矿区的范围和数量缴纳开采区域内的环境保证金[3]。在开采工作完成后,收取保证金的自然资源负责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验收工作,当所涉及区域的环境没有被破坏或者破坏程度小于20%,可以将保证金按照分期方式进行返回,在后期监测的时间内一旦发生环境问题,可以相应的扣除返还时间段内的保证金。如果采矿人在验收结果发生了逾期交付或者大范围的环境破坏,则将所属保证金全部扣除,并按照治理方案要求其限期整改,若矿山所属人没有能力或者不参与整改工作,收缴保证金的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公开的社会招标方式,直接将保证金用于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并收回该矿山三年内的开采权利。
建立有效监测矿山的地质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矿山在实时变化的地质环境存在的规律,利于后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在重点的矿山开采区域内设立信息监测和收集站,利用市政府的网络环境在各个矿山内部形成联网效应,在全市区范围中心形成相对完整的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体系。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导向作用,及时对将要开展矿山开采的企业进行采访和宣传,在地质环境治理期间不定时的对矿山开采进度进行播报,一旦出现开采不当的矿山采取曝光手段,树立典型的批评目标。在季度总结工作上可以加强采矿所属人和开矿工作人员的教育工作,培训不正当的开矿人员,提高采矿人员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为他们自觉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提供思路。严格执行矿山开采破坏治理统一的原则,直接对破坏的企业依法实行资金扣除与权利回收的机制。未完成治理工作的矿山企业不容许二次取得使用权,直到在其完成治理后才能参与矿山开采的竞标工作。利用信息化监督管理手段,对进行矿山开采的工作全程实行透明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地质环境的破坏,减少后期治理成本。
本文根据当前矿山地质环境三维治理成果进行分析,采用不同治理方法对矿山土壤的改善情况和矿山废水的重复利用充分了解,重新对环境治理思路进行设计。从责任制度落实和监督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展开信息化的监督与管理体系建设,为矿山开采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提出解决思路。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只针对现有的现状做了简单了解,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在后续研究中会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从更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更科学的治理对策,为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