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途径探讨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

2021-06-23 02:57王孟欣
绿色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绿化乡镇森林

王孟欣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1 引言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措施[1,2]。1999年,唐开山首次提出了“森林城”的概念[3];2003年,江泽慧[4]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森林城市;2004年,第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召开,贵阳市率先成为“国家森林城市”[5,6]。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9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森林城市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7],森林城市建设需把握基础条件及科学分析、“创森”对标分析以及重点工程规划等内容[8]。

2 建设背景

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位于省会福州市西南侧、闽江下游,呈月牙形拱卫省城福州,也是福建省离省会最近的县,素称“八闽首邑”。截至2019年,全县林地面积14.51 km2,林木覆盖率为62.90%,森林覆盖率为59.27%,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生态县”。

3 建设意义

3.1 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生态福建战略的需要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闽侯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方面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形成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和谐共赢的空间格局,实现森林惠民;另一方面强化各类生态要素空间管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制度体系,对于践行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是全面契合福州森林之城、建设生态八闽首邑的需要

闽侯县是福建省离省会福州最近的一个县,县城离福州市区仅18 km,境内有7个镇与福州城区接壤或隔江相望。闽侯县作为八闽首邑,是福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福闽同城化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同城化,也是生态发展的同城化。因此,闽侯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全面契合福州森林之城、建设生态八闽首邑的需要。

3.3 是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加居民生态福祉的需要

森林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城市生态绿地、城郊生态屏障、通道绿化、水源涵养林建设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人居环境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大幅提升城市整体人居环境,为广大群众营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空间,增加生态福利。

4 建设内容

4.1 建设目标

立足建设八闽首邑山水生态江城,贯彻“山为屏、水为骨、绿为魂”的建设理念,以“八闽首邑·山水秀灵”为愿景,改善人居环境绿色空间,树立福州绿色生态屏障,构建先进的森林产业体系,以森林文化为载体,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把闽侯建设成“人水和谐、水兴城盛、森林环绕”的全国示范性国家森林城市。

4.2 建设布局

结合闽侯自然条件及城市发展格局,提出“一核多极·一带两屏·一网多点”的全域空间总体布局。

“一核”指闽侯县中心城区,以公园绿地为建设重点,构建“城市公园”“生态绿廊”“绿道网络”等绿色福利空间。

“多极”指闽侯12个乡镇以及乡镇下的居民点的绿化建设。针对乡镇建成区的森林建设,以公园建设为主体,依托现有公园或山体、河流等自然景观,新建、扩建或改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公园。

“一带”指贯穿闽侯城区的闽江生态景观带。加快闽江沿线森林生态综合治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兼顾的景观带。

“一屏”指环绕闽侯县域的山体生态屏障。通过林相改造、森林抚育等工程,构筑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

“一网”指城市道路、河流所形成的绿网。在道路、河流两侧营造生态林带,完善道路、水系林网,采用乡土植物构建近自然生态群落,实现廊道美化、彩化升级。

“多点”指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公园等节点。依托闽侯丰富的山水和动植物自然资源,建立布局合理、类型丰富的生态游憩和生态文化基地。

5 规划途径

5.1 透彻分析闽侯森林城市建设基础,保证数据详实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建设背景与意义、城市基本概况、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分析和指标评价等内容深入分析闽侯县的创森基础条件。以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分析为例,结合闽侯资源特色和创森工程设置,对森林资源、城区绿化、湿地资源现状分别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中森林资源现状分析明确了全县林地资源、权属结构、林种结构、活立木蓄积量、树种比例、龄组结构等内容,为后面的指标评价和营林造林、森林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指标评价部分,每一项指标都涵盖了“指标要求+指标现状+详细数据佐证+指标评价”四项内容,使现状数据清晰,一目了然地明确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图1)。

5.2 严格响应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完善规划体系

一是对标创森标准的“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五大指标体系,提出“森林生态体系、森林健康体系、生态福利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五大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细分工程,如将森林生态体系细化落实到城区绿化建设工程、乡镇绿化建设工程、村庄绿化建设工程、生态绿廊建设工程和森林屏障建设工程。二是工程规划完成后,需要再次将其与指标对应检查,保障指标没有遗漏、能够全部在建设后达标。三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城区—乡镇—村庄绿化三级体系对人居环境和绿色生态空间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为广大群众营造生态秀美的生活空间(图2)。

5.3 深入挖掘闽侯自然人文资源内涵,突出地域特色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意识[9]。在提炼、总结闽侯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内容突出城市特色:通过规划愿景彰显城市特色,以“八闽首邑、山水灵秀”浓缩闽侯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寓意闽侯生态宜居、绿满全城;以“一核多极·一带一屏·一网多点”的规划布局顺应城市发展格局,融入五虎山、闽江等山水资源,以及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另外,在工程详细规划中对特色资源工程重点倾斜,如进行林下经济建设规划时,考虑到闽侯县的金线莲、铁皮石斛、草珊瑚、灵芝等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现状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工程也相应以这些林下产业基地的新建和提质提效为重点,在所属各个乡镇新建林下经济种植基地约1200 hm2。

5.4 科学布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精准落实工程

通过对闽侯县创森指标达标情况的深入剖析,充分了解闽侯生态建设的优势、特色和短板,将工程划分为补短板、促提升、展特色三大类型。森林城市规划的核心在于建设任务布局,重点工程需注重推进民生工程实现惠民利民,即规划必须受益人民[10]。

补短板为针对闽侯的弱项,为满足森林城市各项指标达标而开展的工程。如乡镇绿色空间营造工程,针对乡镇绿化不达标的情况,通过乡镇建成区内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的绿化建设,提高林木绿化率和景观效果。其他乡镇根据乡镇等级、人口规模等,在提升乡镇公园景观的同时,满足使用人群需求,为老年人与儿童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打造集美化与实用功能于一体的乡镇休闲空间。

促提升是为保证整体生态基底稳步提升而开展的建设项目。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针对林地中林木老化、树种单一、质量低下的林分进行改造,更新造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抗干扰、抗逆能力,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特色是为突出闽侯创森的优势特色而开展的亮点工程项目。如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工程,鉴于闽侯县城区绿地现状情况非常好,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5.15%,故工程规划中结合实际需求,以现有公园的提升改造为重点,与绿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推行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打造现代化、科技化、生态化的宜居空间。

6 结语

闽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昙石山文化遗址有近5000年的历史,是孕育和诞生福建文明的摇篮,是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境内山川秀丽,山峰延绵起伏,还有众多名山、名寺、名园。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区位优势是建设森林城市最好的基石,本文阐述了闽侯的森林城市建设背景、意义和核心建设内容,探讨了规划编制的思路和途径,以期为未来更多城市的“创森”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出一份力。

图1 现状分析思路

图2 规划体系

猜你喜欢
绿化乡镇森林
朱屺瞻《绿化都市》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哈Q森林
我爱绿化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