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真心爱这个“全国文明城区”

2021-06-22 04:53吴雪
新民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城崇明文明

吴雪

花博会开幕前一周,当你驱车在崇明的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这样的景象:两旁绿植迎风飞舞,空气里弥漫着青草气息;疾驰向前,农家小院墙面洁白一新,路边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走进一处菜场,每个摊位都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抽样检测、公示价格……

肉眼可见的细节与画面,只是崇明文明城区创建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以来,崇明城乡面貌蝶变的同时,居民的文明素养也在悄然提升。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创城,居民的认识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的,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主动参与,居民之间仿佛有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慢慢建立。

2016年,崇明区撤县设区,原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崇明,被打乱了节奏。撤县设区后,崇明必须从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转段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根据2017年6月份全市创城专项测评结果,崇明创城支持率达到98.5%、满意度达到94.7%,是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县级文明城市。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崇明才得以直接晋级全国文明城区的提名。但那时,相比几个已经创过的区,崇明在全市创建的基础并不扎实,无论是硬件的缺失,还是软件的有待提升,崇明离精准对标还有不小距离。

后来,崇明人民从创城指标体系入手,注重顶层设计、聚焦民生保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文明融入群众生活,尤其针对崇明实际,精准制定实施了十八个专项行动,以“绣花般”功夫,将创城工作细致覆盖到了崇明人民的方方面面。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宣布,上海市崇明区正式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崇明区委书记李政参加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捧回了这份荣誉。

很多人疑惑,崇明首轮创城成功,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关键在于从群众需求出发,立足于惠民、利民、靠民。“创城考核指标近200个,涉及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测评小组随机抽取居民调查满意度,只有居民真正体会到幸福了,才会给出满意的答卷。”

而要让70多万崇明人民全部非常满意,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三年来,崇明全区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把创城的指标、对生活的改变,宣传到每家每户,动员老百姓全情投入,切实提升崇明的城市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

创建文明城区,崇明人民向往的,不仅仅是一块“金字招牌”,而是通过三年积极创建,在世界级生态岛上发生的可喜变化。家住城内小港社区的居委干部钱秀芳说,前两年,她以社区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创城工作中,一路看着管理难度大的小港社区彻底蜕变,垃圾没了、道路宽了、河道清了、环境美了、人也更和谐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人人都是创城参与者,人人都是创城主人翁”的意识,正在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崇明人人参与创城,体现了精神素养和内涵,反过来,创城的成果又会反哺每一个崇明人。”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要义,崇明,就是践行者、获得者。

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护。每个崇明人的自觉行动,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从美化自己的房前屋后做起,从邻里间的守望相助做起,从养成文明健康的习惯做起,从热心社会公共事务做起……

让老百姓真心满意的“大变样”

过去几年,崇明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同时,崇明通过治理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规范市民行为、丰富文化活动、健全社会保障等,回应居民对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迫切要求。

具体到老百姓满意的身边事,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崇明首先在硬件设施改造上花了大力气,按照创城攻坚行动部署,先后投入超过3亿元对集贸市场进行硬件设施改造,优化摊位布局,追溯食品安全,为老百姓营造更规范、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

五年前,全区集贸市场状况参差不齐;五年后,地面没有污水,摊位整洁有序、环境敞亮、没有异味,是崇明全区53家集贸市场的写照。居民们评价多是环境清爽、菜新鲜、价格公道。

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新民周刊》,菜场不但是服务窗口,更是形象窗口、民生窗口。而一扇扇窗口,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在崇明,创城办会同区经委等部门,对集贸市場、四大运营商、银行网点、超市点位等10多家窗口单位开展近40次督导活动,问题整改反馈率100%。

市场舒适了、道路拓宽了,崇明的人居环境也紧跟着亟待提升,为了提升崇明人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崇明立足三岛实际、农村特点、生态特色,推进“美丽家园”住宅小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如何走出一条让居民满意的生态建设与文明创建融合发展之路,是重中之重。

城桥镇湄洲新村西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老旧小区,一直存在停车难、环境差、配套设施少等问题,居民改造的意愿强烈。借着生态美丽家园建设的契机,湄洲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全程参与,真正体现了“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核心要义。

特别在改造当中,党支部充分征询居民意见,由“政府派单”变“群众点菜”,结合居民房屋渗水、充电难等实际困难问题,形成了平改坡、雨污分流、安装充电桩等改造项目。其余如改造休闲广场、公共绿化带,增加垃圾处理站、停车位、健身步道等诉求,基本得到满足。

改造前,小区内存在一些违法搭建。党员们带头自拆,其他居民纷纷跟进,很快完成了底楼70多户天井等违建的拆除工作。如今,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它不仅为本小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让周边居民共同分享和体验美丽家园建设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在村庄改造的基础上,崇明不断充实美丽乡村的“7+X”项目整合模式。除了“7”里面的整合村庄改造、农村危桥改造、危旧房改造等“规定动作”,目前,崇明区“X”的自选动作,已涵盖小型农田水利、生态景观廊道、花村花宅、15分钟体育生活圈、老年助餐点等项目。

猜你喜欢
创城崇明文明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请文明演绎
“创城”进行时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