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袁隆平最好的纪念,就是向他学习

2021-06-22 09:58
新传奇 2021年21期
关键词:袁隆平杂交水稻

“最后在医院的这段时间,他的梦呓都围绕杂交水稻,而且很有逻辑性,或是关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研发,或是关于杂交水稻某个技术环节,杂交水稻播种、制种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关心得很细致……”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最后在医院的这段时间,他的梦呓都围绕杂交水稻,而且很有逻辑性,或是关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研发,或是关于杂交水稻某个技术环节,杂交水稻播种、制种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关心得很细致……”袁隆平的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哽咽着说道。

痛失国士,何以致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向他学习。习近平曾多次与袁隆平见面,称其从事的是“伟大的事业”。我们应该向袁隆平学习些什么?

一个震撼世界的名字:袁隆平

这是一张典型的湘中老农的脸:线条精瘦,晒得焦黑,皱纹像刀刻,满额头沟壑,又短又硬的“板寸”早变成灰白,所以很年轻就显老了。一双眼睛既坚定又凝重,放着牵肠挂肚的心事,但一看到田里的宝贝稻禾,就眯缝成又弯又细的月牙,欢喜得很。

这张脸,有一个震撼世界的名字:袁隆平。

袁隆平去世,“神农”陨落!整个中国大地陷入巨大的震动与悲痛。十万百姓,潮水般从全国各地涌向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十里长路,两侧密密麻麻堆满几米高的鲜花。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此时,前往袁隆平工作生活了37年的安江农校,正是单季稻(中稻)插秧的时节,沿路有一方方水田,一个个农人。这秧苗,是袁隆平研制的超级稻稻秧;这农人,都有着和袁隆平一样精瘦焦黑的脸。再过3个月,这些秧苗就会长到1.2米,抽穗、开花、结实、饱满地垂下来,农人们坐下来歇歇,就实现了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也实现了农业中国几千年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丰衣足食梦。

如果你问问这些农人“今天送不送袁隆平”,他们会大声回答:“好好种田,送他老人家!”然后认真地告诉你:“年轻人,你们晓得袁爹爹有多了不起吗?以前我们种什么都吃不饱,种了他的杂交水稻才有饱饭吃。种了几十年双季杂交水稻,最热的七月份‘双抢,抢收早稻赶种晚稻,结果他又搞成功了超级稻,现在种单季,产量比双季都高了,还减少了农活,不用‘双抢了!”

这一刻,你就会深刻地明白,为什么说袁隆平让中国人牢牢端住了饭碗,为什么中国大地会爆发出如此深情送别他——他把祖国和人民深深放在心里,祖国和人民就把他高高捧起!

他跟每个中国人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袁隆平。一位85岁的老人从绥宁赶到长沙,只为看一眼袁隆平的遗容。她说:“我是农村人,种了一辈子水稻,袁老解决了全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我们打心里怀念他,我舍不得他走啊!”年轻人在卡片上、网络上的留言句句催泪:“袁爷爷,您是等我们好好吃完午饭,才放心走的。”“我好像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14亿人民的怀念,是因为他的伟大——时代需要他解决吃饭的问题,他就义无反顾投身农学,而且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不为功利所动,不断超越科研的极限;更是因为他的普通——他明明是中国最著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却认认真真做普通人,一辈子甘当农民,并为此感到快乐。

正如习近平在对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问候中所言,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万家粮食中国粮”

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发布后,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多国政府部门以及全球媒体和网民,纷纷发文缅怀。

联合国官方微博:“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文表示,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悼念称,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些献给袁隆平的刷屏式赞誉,见证了他及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无疑,袁隆平的成就,是“中国方案”解决全球粮食短缺、消除贫困的成功。在国际社会,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如今,全球40多个国家、800万公顷的超国界种植,足以说明问题。“万家粮食中国粮”。袁隆平的实践表明:中国人不仅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实际上,像袁隆平这样造福世界的中国故事还有很多。年过九旬的中国女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了以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年近九旬的钟南山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与国际医学研究一线,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的抗疫做法和经验,不遗余力挽救生命……

中國科学家们以及“中国方案”,正努力让世界“医食无忧”。这种至高之善,体现了“天下大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理想。这就不难理解,中国何以能不断证明它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无数愿为世界前行贡献一己之力的中国人,就是最大的底气支撑。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夙愿。如今他虽离去,这一追求依然延续。一个个鲜活的造福世界的中国人故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各国的机遇与伙伴。

谨以此文,致敬袁隆平伟大而普通的一生,并庄严地告诉他:我们纪念您,是为了将来成为您,像您一样“做一粒好种子”,像您一样度过这样有意义的一生!

(《环球人物》2021年第11期、央视网等)

猜你喜欢
袁隆平杂交水稻
水稻种子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袁隆平戒烟
“常染色体遗传”等于“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与性别无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