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书院设计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1-06-22 19:34黄钊峰李谨颖熊惠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

黄钊峰 李谨颖 熊惠华

摘 要: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关键词:乡村书院;传统建筑;高步书屋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许多乡村加强了文化建设。由于中国乡村结构的特殊性和乡村文化的独特性,乡村建设一直处于既迫切又艰难的状态。书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如何设计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能传播传统文化的建筑,如何建造村民喜闻乐见又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乡村文化场所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中国书院发展历程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既独立于官学与私学,又与官学、私学相联系,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从此以后就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代,书院以开放的姿态接纳西方学校的制度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成为连接古代与近现代教育的桥梁,几乎独立承担起贯通中国教育血脉的重任。现代办学以学校为主,传统书院逐渐成为历史,退出教育舞台。书院成为和宫殿、坛庙、园林等纪念性建筑一样拥有艺术价值的建筑景点。而它独特的亲民性、实用性反映了一个地方特定时期的民俗风貌和建筑艺术。

二、书院发展现状

书院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就有诸多关于书院的记载和研究,对书院起源、发展、规模和状况等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对书院建筑空间结构设计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现代书院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学术界对现代书院的研究也不断涌现。通过对书院建筑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传统书院在功能和运作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建筑师可以在传统书院原有基础上,根据当代的生活模式和社会需求对书院建筑进行创新设计,保留传统书院部分功能,提取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使乡村书院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

书院作为一种文化建筑,国外诸多建筑师在设计时,多从建筑材料、建筑造型、空间秩序等方面来体现城市特征,展现传统文化。例如,建筑大师隈研吾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为传统材料与文化再现于现代建筑之中做了大量的尝试工作。

三、阻碍书院发展的因素

当前传统书院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需求,以下从其功能和所处位置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影响书院发展的因素。

(一)书院功能被替代

传统书院具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主要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学习了科学文化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书院的祭祀功能逐渐被忽略,而学校和图书馆两大主体取代了书院的讲学和藏书功能。传统书院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逐渐衰落,退出教育舞台。

(二)部分书院所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古代书院一般修建在山水秀丽、幽静偏僻的地方,文人墨客在此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都深藏于山林中。如今,这些书院大多远离城市经济中心,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经济支持,当地无法把书院推广出去,扩大书院的影响力,并且教育方面改革的新动向也无法及时传递到书院所在的地区。

四、乡村书院设计创新与实践——以高步书屋为例

高步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该村有2500余人,和许多偏远地区一样,面临着劳动人口迁移到城市造成的空心化问题。由于当地没有完善的教育资源,孩子10岁后要到临近的乡镇上学。由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联合策划、设计并募资捐建了高步书屋。高步书屋是给当地村民设计的一座图书馆。为村中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空间,同时给村里人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吸引村民们聚集,促进彼此交流,为整个高步村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高步书屋面积约200平方米,共三层,采用传统干栏式建筑结构,屋顶为双坡青瓦屋顶。这种形式不仅与当地村落肌理完美融合在一起,立面也和周边建筑形成呼应,如图1。由于场地三面被建筑包围,因此书屋选择用山墙面作为入口,与周边建筑形成对比,但没有完全脱离整个村落的建筑形态,在村中“融合又突出”。

高步书屋是按照当地侗族的房屋式样和方法去建造的,具有侗族建筑的风格。高步书屋作为高步村的标志性建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人们对如何使用传统材料建造现代建筑物有了新的思考。高步村周边其他村落也会受到书屋的启发去建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从而激活村落。

(二)传承传统建筑结构与材料

高步书屋以侗族传统干栏式建筑为原型,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模式进行设计,并由当地工匠采用传统木构架的建构方式进行建造,如图2。这样不仅符合当代村民的生活模式,满足村民生活需求,而且实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这种设计方法为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筑材料采用传统的杉木,部分立面采用半透明阳光板,如图3。建筑在南立面木构架上安装阳光板,为内部提供充足的光照,东西北面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进行书架布置。阳光板与杉木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既具有传统建筑的特色,也有现代元素的身影,在形式上形成有机的统一。

(三)延续侗族建筑元素

侗族建筑中的楼梯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元素,村民经常在楼梯旁聚集交谈,当地的儿童喜欢在楼梯上玩耍,如图4,所以楼梯成为贯穿整个书屋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书屋以通体红色的楼梯串联各层楼层和各个楼层的错层,形成了丰富的内部空间形态,使书屋空间宽敞有层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富有趣味的读书、活动场所,也给村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四)重新定义乡村书院

乡村书院是设立在乡村,以培养乡村人才为目的,同时具备传统教育文化特色的教育场所。高步书屋虽然本质上是图书馆,与书院有明显不同,但它位于高步村小学旁,以小学为依托,弥补书屋缺少教育功能的缺陷。小学提供教育功能,书屋提供藏书、活动聚会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类似于书院性质的综合体。

五、结语

高步书屋的设计与建造,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延续了侗族传统建筑的特点,激活了当地社区,并且增加了互动场所,有利于培养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建筑设计不仅要借鉴传统建筑的形式,更要传承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让传统建筑文化得以延续。乡村书院是一个村落的文化中心,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建造师需要融入乡村的特色文化,加强对传统书院建筑的传承,进行乡村书院设计创新。或许我们目前无法转变近年来中国乡村空心化的问题,但可以汲取传统建筑设计的精髓,建造现代书院,来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达到激活乡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洪波.乡村书院的演变及特点[J].教育评论,2003(4):78-81.

[2]吴超,张之佐.2003年书院研究综述[J].船山学刊,2006(1):169-171.

[3]师永伟.近三年来书院研究综述[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5):122-129.

[4]邓洪波,黄沅玲.书院:读书人的文化遗产[J].中国文化遗产.2014(4):10-21,8.

[5]覃勤,王子夫.乡村书院: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新思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24):160-161.

[6]王治国.通道县高步村公共空间体系演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