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研究

2021-06-22 19:30刘蕴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刘蕴蕴

摘 要:文章以南京中央饭店为例,围绕我国民国时期建筑特色展开研究,对南京中央饭店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南京为例,对我国整个近代民国建筑发展史从四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建筑学视角对南京中央饭店建筑特色进行了全方面的审视,分析了南京中央饭店的建造之美、设计之美,通过对南京中央饭店建造风格的研究,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个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南京中央饭店;民国建筑;建筑特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地域民国建筑特色传承研究”(18YSB004)研究成果。

民国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产物,无论是在造型艺术、建筑风格还是装饰设计上都极具独特之处。而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受当时《首都计划》的影响,其城市建筑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更吸引了以梁思成、吕彦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归国建筑师,进而诞生了一大批建造精美、流派纷呈、风格多样且极具高等级、大规模的民国建筑,使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建筑博物馆”。而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中央饭店,更是位于南京总统府东侧,是当时社会名流、政府要员的主要下榻之所,多次举办重要军政活动。其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用途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南京中央饭店建造设计的高标准、高要求,是民国时期建造设计集大成的结果。作为建筑学工作者,我们在倡导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今天,有必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以中央饭店为例围绕南京民国建筑特色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南京中央饭店简介

南京中央饭店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237号,与南京总统府毗邻,以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等为代表的民国时期许多风云人物、达官显贵多踏足过此地。这同时也使得南京中央饭店成为当时各种军政要务、酒会、记者会的主要举办地,决定了其民国时期最豪华最大酒店的社会地位。整个饭店建筑呈一个巨大的“回”字形,在每层楼都设有宽达3米的观光走廊。又因建筑中央呈“口”字形天井,因此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房间的照明,使任何位置的房间都能够显得十分明亮。从建筑规模上来看,南京中央饭店上下三层结构,共200多套客房,包括单、双人间,以及三、四人间的大客房,底层更是专门设有用于为顾客服务之用的理发店、小商店、洗衣部、餐厅、车辆出租部等。同时为彰显酒店的服务品质,除为每个客房配备电风扇、暖水汀等家居设备以及西式盥洗室外,酒店还专门定制了标有中央饭店字样标志的西式铜床、家具,并安装了进口电梯。

从正式营业开始,中央饭店始终作为南京一座标志性建筑存在,是当时社会重要的商业、政治活动场所。中央饭店先后经历了西安事变、南京沦陷、解放战争的洗礼,极具历史的沧桑感。1995年我国首次启动对中央饭店的装潢改造工程,意在保留其原貌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保护性改造。由此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洗礼,中央饭店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虽然与许多现代建筑相比,其建筑、装饰风格稍显陈旧,但也正是这种历史的沧桑感,使得以民国建筑风格闻名的中央饭店,能够给人一种历史风云变幻之感,身处其中仿若时空回转。

二、南京民国建筑发展历程

民国建筑极具特色,这一时期的建筑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古建筑之美,又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以高规格建造而成的南京中央饭店,则又可称为南京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民国建筑。对南京以及南京中央饭店建筑发展历程的局部性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我国整个民国时期的建筑发展历史,研究其建筑特色、风格、元素等都是极为有利的。通过对南京民国建筑整个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洋风”盛行的产生发展时期(1912年到1919年)。这一时期的南京建筑仍然主要以传统中国古建筑为主,虽偶有新式建筑,也多采取全盘照抄西洋建筑的做法,具体的内部建造结构仍然以中国传统砖木结合的形式为主。

第二阶段——“中西合璧”的转型发展时期(1919年到1927年)。这一时期在五四运动的作用下,民主、科學给广大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陵女子大学、江苏省邮政管理局、东南大学图书馆等,这些建筑在当时是中西建筑合璧的最佳代表。在建造上整个建筑抛弃了中国传统的砖木式建造手法,开始采用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三阶段——“民族固有式”的鼎盛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这一时期的南京民国建筑既没有完全沿袭传统,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而是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创造性地进行了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

第四阶段——“现代派丛生”的停滞发展阶段(1937年到1949年)。在这一时期,南京经济建设受到重创,随之围绕城市建设所开展的各项建筑活动也逐渐停滞下来。融融汇中西的民国建筑之风开始出现在百姓生活当中,成为民居建筑、工商业建筑的首选设计,如南京颐和路一带的私家花园住宅、中山北路的馥记大厦。

三、南京中央饭店建筑特色

(一)建筑类型

通过对上述南京民国建筑发展历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民国建筑逐渐从建设政府大型公共政治、商业建筑发展到了日常民用建筑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国建筑风格的普及化,使南京民国建筑形成了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等为代表的较为完善的建筑发展体系。其中南京中央饭店就属于上述品类当中的社会公共商业建筑,它位于南京民国时期最具盛名的商业街区——新街口商业区,周围遍布酒店、商店、书店、银行、电影院、大戏院等,从中能够看到我国近现代早期的商业街区文化形态。

(二)建筑特色

位于中山东路237号的南京中央饭店,坐北朝南,是一座典型的中西混合商业建筑。在建造之初,中央饭店的建造者原计划将其建造为七层,但因政府部门安全方面的考虑,最终改建为三层,但局部仍保留有四层、六层的建筑结构。整体来看中央饭店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央饭店外墙装饰采用红白相间方格,大面积为红色墙面,局部以白色线条为点缀,由此起到立体分割的效果。在建筑顶层收头部位还设有齿饰廊檐及精美浮雕,尽显别致。

中央饭店采取西式古典几何立面构图,受此影响不仅建筑的外墙会表现出这种体块化模式,其横竖叠加的建筑外形轮廓、方正的门窗造型,都能够看到体块化模式的烙印。如,南京中央饭店墙面横平竖直,少有装饰物,外观简洁大方,远观犹如一个外形规整的方形物体。中央饭店建筑整体造型采取纵向3段式划分、横向5段式划分的方式,顶部还设有小型钟楼,尽显几何中轴对称结构所带来的庄严感。

中央饭店在门窗设计上,采取三层建筑门窗尺寸统一、位置对齐的做法,同时房间玻璃窗为别致的窄瘦型,给人以时尚、典雅之态。而中央饭店在阳台建造上也极为用心,不仅装饰有以黑漆铁艺为代表的西式建筑元素,同时还将中式传统花纹以浮雕形式装饰在阳台外立面上。

中央饭店建筑内部又以内廊式组合形式为主,入口处设有柱式门廊,并在门廊中央位置添加三角形罗马山花点缀。考虑到一层对外联系密切,因此一层为餐饮空间,从二楼开始则为“回”字形走廊串联起来的一间间客房。从功能角度来看,中央饭店建筑整体布局极具合理性,带有明显的空间紧凑感。

(三)建筑风格

《首都计划》方案详细介绍了南京城市建筑风格,要求必须达到“发扬光大本国固有之文化也”,这为后续南京民国建筑发展奠定了基调。在此方针的引导下,包括政府办公建筑、军事建筑、纪念性建筑、文化建筑等,采取我国传统建筑造型,如金陵大学科学馆、中山陵等。

然而以中央饭店为代表的商业建筑,属民间私人筹办,相对而言政府对其管控力度较弱。并且为达到一定的商业目的,与社会公共建筑保留传统建筑造型的做法不同,中央饭店很好地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主義、折中建筑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其注重建筑比例、突出中轴线、强调对称关系、讲究主从关系的建筑布局,都属于欧洲宫廷建筑风格的典型做法。在中央饭店内外布局、装饰上,我们能够同时看到带有典型罗马风格的山茶花元素,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普遍的内凹形线脚墙面装饰,中国传统花纹浮雕等。

综上所述,南京中央饭店作为民国时期重要建筑项目,外观上我们能够看到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与世界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倡导我国建筑设计要重新回归地域性、民族性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以南京中央饭店为例对南京民国建筑的建造之美进行研究,能够对我国当代建筑设计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效应。

参考文献:

[1]王之千.南京民国建筑及装饰风格的历史与美学价值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9):14-17.

[2]朱庐宁,丰志勇.多元历史街区同城相融共生的微观解读:以南京明清及民国历史街区的建筑层次构建分析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0(5):149-156.

[3]陈晨,王柯.民国建筑师在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创作轨迹(1927—1937年)[J].建筑师,2019(4):107-114.

[4]陈尚峰.民国时期建筑设计与再利用研究浅探:以南京总统府建筑群空间分析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3):46-47.

[5]冯琳.参酌古今,兼容中外:从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看南京民国时期建筑设计艺术[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3):78-80.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