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站队HSE管理体系优化实践

2021-06-22 09:58:52覃芳刘燕烟吴珂赖宁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队伍标准化

覃芳,刘燕烟,吴珂,赖宁

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 广汉618000)

油气生产施工现场存在工艺复杂、危险因素多、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加之天然气存在易燃易爆的特性,现场安全风险很大,因此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优化基层队伍HSE管理体系,使之适应现场生产实际,提高管理效率,才能有效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施工作业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1 基层站队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1.1 管理组织结构

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总经理为领导核心,下设4个副总经理和5个部门,4个副总经理分别分管党政、市场、生产和安全。5个部门包括: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市场开发部、质量安全环保部、技术服务部,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该管理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优点是可以将企业的管理系统有效集中起来,以领导作为带头人可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缺点是部门之间的协作性较差,办事效率不高,增加了领导的工作量。

1.2 安全管理模式及现状

1.2.1 安全管理模式

公司采用的是四级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公司、部门、队伍和员工。每一级都进行了详细分工,确定了各自的岗位责任,公司与每一位员工都签订了HSE承诺书,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各级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图1 公司管理组织结构图

由质量安全环保部牵头组织实施员工的健康体检、入职培训、安全教育,定期开展现场监督检查,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持续改进和完善公司HSE管理体系。公司领导和上级领导不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提出安全管理问题,由技术部和质量安全环保部共同负责问题的整改。

1.2.2 安全管理现状

对于基层队伍作业现场生产管理采用的是:制定→审批→监督→整改的模式,由队伍制定施工方案、HSE作业计划书、应急处置方案、演练方案等,交由相关部门审核审批,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作业队伍负责整改。当前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管控风险,但是整个过程较为被动,等待发现问题,再进行整改,施工过程也不能进行全程监督管控,整改后也没有进行复查,检查提出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公司基层队伍自建立以来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可靠性,保证了作业过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为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同时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持,现有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管理过程繁琐,重复性工作多,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

通过对现有体系文件和现场生产情况的调研和梳理,总结出公司基层队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体系冗杂,上级管理文件多。队伍不仅要遵循集团公司、分公司、工程院的管理体系,还要遵循本企业的管理体系,诸多体系之间交叉、重复,没有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管理效率提高有限。

2)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虽然公司有系统的管理手段,但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大,人员增多、信息量加大,传统的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如设备动态信息、人员动态信息、施工作业实时信息等,无法及时获取,信息传递存在很大的滞后性。

3)人员安全行为不规范。虽然公司一直强调“提高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但违章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如人员从吊物下穿过、井口操作不规范,行车途中不系安全带等。此外,安全生产过程的考核也不完善,没有具体实施奖惩机制。

3 基层站队HSE管理体系优化措施

3.1 打造HSE标准化队伍

为解决基层HSE工作与日常生产作业活动脱节的现象,根治现场“低、老、坏”和习惯性违章,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和企业基层工作实际,2014年底,中石油集团公司HSE委员会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基层站队(车间、库、所)HSE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6年12月8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启动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试点建标工作,下发《西南油气田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方案》,目标定为2019年9月公司实现100%基层站队达标[1]。今后,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也逐渐将HSE标准化“三册一图”作为基层单位体系运行与审核的唯一标准。

圣诺公司作为内部承包商,根据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HSE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于2018年5月启动了带压修井作业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了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

1)管理标准化。形成了《带压修井项目部QHSE管理手册》和《带压修井作业操作手册》,两个手册的编制及应用,使带压修井现场作业得到进一步规范,现场操作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提高了基层工作的管理效率。

2)现场标准。①办公操作区域、生产作业区域、生活后勤区域的设备摆放、区域布局、安全间距符合标准要求;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管线和作业区域的目视化标识齐全醒目;③现场风险警示告知全面到位;④采取铺设防油地膜、工器具操作台等,达到现场规范化要求,实现清洁化生产;⑤各类工器具和物品定置定位,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3)操作标准。通过系统识别风险,完善操作规程,加强技能培训,强化岗位执行,明确岗位操作的具体内容和风险管控要求,做到“人人上标准岗、个个干标准活”,实现操作规范无违章。

3.2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企业信息管理,通过对公司拥有的设备、人员、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准确地收集并加工处理各种信息资料,实时提供给管理人员,方便第一时间进行决策,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系统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包括隐患排查模块、事故事件管理模块、风险管理模块、安全培训模块、积分考核模块等。现场作业人员通过该系统实时上传作业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及隐患图片,建立相应数据库,通过系统上传至管理层。管理层在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形成决策,下发至现场作业队伍,现场根据决策进行整改,然后后台数据管理人员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基层队伍现场安全的实时管理[2-3]。例如风险管理模块,现场作业人员可依据现行的风险识别清单所建立的安全检查表对每一项作业、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将发现的问题以文字、图片及视频的形式在线上传。所传问题将按照系统流程逐步进行闭环完善,并纳入数据库。管理层将数据库新增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后再滚动更新风险识别清单及安全检查表。

3.3 严格实施考核机制

质量安全环保部以及技术服务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重点针对常见违章、习惯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统计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及频次,纳入员工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最终根据考核机制算法,形成所有人员的考核得分和考核评价报告[4-5]。考核过程如图2所示。

4 效果分析

优化后的HSE管理体系弥补了当前体系的不足,以带压修井队为例,过去一年,带压修井共完成31井次,管理流程更加规范,现场目视化更加标准,实现了操作规范无违章,大大提高了带压修井作业的风险管控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了带压修井作业队伍的安全生产。

图2 考核流程图

4.1 基础管理方面

1)作业队伍按照《带压修井项目部QHSE管理手册》相关要求,对人员职责、基础资料台账、设备设施及工器具维保、特种设备管理、作业现场布置等,有了明确的规范,避免了做重复资料,队伍资料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50%。

2)《带压修井作业操作手册》明确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及流程,并配以图文,同时对关键步骤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作业过程中,各岗位人员按照手册规范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有效避免操作的冗余并降低安全风险。作业时间由10天∕井次缩短到5.5天∕井次。

3)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远程培训及考核,有效克服了作业现场偏远、员工分散的困难,可高效及时地对员工进行新技能培训、新要求传达等。培训周期(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由半个月缩短到3天,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同时系统内培训数据的积累也为后期员工岗位能力评估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4.2 风险管理方面

1)通过作业现场安全信息化检查的方式,对现场作业风险、隐患进行持续地排查及评估,有效完成了作业风险的实时积累,使得风险评估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同时,结合作业检查表的运用,要求重点检查项目需拍照或拍视频上传,使得管理层可实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再结合系统的检查闭环机制,有效形成了作业现场的远程管理模式,缩短了问题闭环整改时间。以二季度现场安全检查为例,发现问题4项,问题照片、整改措施制定批复、回执等都在系统内完成,在2天时间内完成了问题的闭环整改。

2)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建立的考核机制对现场作业人员自查发现问题及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等均有相关考核标准。因此,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作业人员自身操作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约束,同时提升了队伍隐患排查的积极性。从产生问题、发现问题、闭环问题等多方面着力,有效控制了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

5 结束语

针对圣诺公司基层队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基层队伍HSE管理体系的优化措施,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和员工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由要素到程序,由管理体系到实施过程的整合探索,大大提高了带压修井现场安全管理效率,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队伍标准化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标准化简述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18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