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悦,陈 彬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秦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文化之一,是黄土高坡孕育的与这片土地同样淳朴、粗犷、高亢、激昂的艺术,也是地方文化的代表符号。地方语言、历史变迁、民风特色全都融入了小小的戏台中。
秦腔角色共有“生”“旦”“净”“丑”四大类型,清朝中期,角色被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到了20世纪30年代,因京剧在各地流行,陕西各路梆子戏向京剧学习,角色分行又有所变化,秦腔发展为四大行十三门二十八类[1]。角色的更新变化并不意味着秦腔文化的发展壮大,时代的更迭、快节奏的发展,使得秦腔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服装及服饰品具有使用和装饰两大功能,在人类文明伊始,祖先们就会用树叶和动物皮毛包裹身体,将动物的羽毛、牙齿等做成装饰品凸显使用者的地位。至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服装及服饰品设计造型繁复且极具装饰性,到现如今,服装及服饰品设计的存在让人们对生活产生不同的感悟,服装及服饰品设计成为个人情感的载体。将现代设计方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创新思路,还可以让传统文化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
生角是秦腔中男性角色的统称,细分为“老生”“武生”“小生”“娃娃生”。老生多戴须,因古代男子成年之后会蓄起胡须,故以此代表成熟。依据其服饰造型的不同,又分为着黄袍戴冠的王帽老生、着官衣的袍带老生、着褶子的褶子老生、头扎巾踩厚靴着大靠背靠旗的靠把老生、着箭衣的箭氅老生以及着粗布衣的苦条子老生。小生不戴须,脸上妆容与旦角相似但较淡,服装色彩明亮,代表青年男性角色。依据服饰造型不同,分为戴文生巾的巾生、头戴雉翎的雉尾生、身穿靠服的长靠小生、穿短衣短裤持短兵刃的短打小生以及身着苏褶子的穷生。除此之外,还有武艺高强的武生以及扮演幼儿的娃娃生[2]。
旦角是秦腔中女性角色的统称,细分为“正旦”“小旦”“花旦”“老旦”“武旦”“彩旦”。青衣正旦多着黑色褶子、花彩正旦着凤冠霞帔。小旦打扮得十分富贵优雅。花旦的服饰色彩艳丽且多绣着花朵。老旦分为贫富两种,富有的老旦衣着光鲜华丽,佩戴的首饰也十分考究;贫穷的老旦则穿素色的粗布。刀马旦和武旦虽都被称为武旦,但是造型上不尽相同。刀马旦造型厚重,着靠背旗,头戴帽和花翎,而武旦衣裤皆短且十分轻便。彩旦与花旦的服饰上绣有花朵,扮相浓艳。
净大多为画脸谱的男性角色,净角分为戴官帽、着蟒袍、踩厚靴、戴长须、身份尊贵的“大净”以及各有特点的“毛净”两种。
丑角分为“大丑”“小丑”“武丑”,虽然服装造型不同,但面中皆涂白粉,用墨勾画眉眼,涂红唇或黑唇,若角色需要,也在两颧以及印堂揉红彩或抹黑烟。
角色在舞台上以一种三维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但在设计中则是通过二维的形式呈现,作为视觉符号向受众传达创作者的情感。所以在运用秦腔形象时,要了解每个角色的造型背景,突出角色特点。如在秦腔脸谱中,红代表忠、白代表奸、黑代表耿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这些颜色并不具有这些象征意义,但是在运用时仍要多加注意[3]。
符合大众审美、紧跟时尚潮流是设计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流行的简化设计直接明了地向受众传达了所要表达的信息,突出主题,而直接将秦腔的形象运用到设计中,显得时尚感不足,缺乏创新和突破。将形象进行高度概括,如设计卡通形象,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保留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部分,不仅可以突出记忆点,让受众了解角色的特点,还符合现代审美。例如,根据徐延昭角色形象绘制的卡通形象可运用在卫衣设计中(图1),服装大面积选用白色,卡通形象被放置在左上方胸口处,简约且不失特色,紧跟时尚潮流,打造出秦腔国潮风。
图1 徐延昭卡通形象在卫衣中的运用
秦腔角色造型精致繁复,在简约审美的影响下,可以剔除不必要的部分,保留重点有代表性的部分,使角色造型的特点可以鲜明地表现出来。传统的秦腔造型形象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让受众清晰透彻地了解设计所传达的内涵。例如秦腔人物造型围巾设计(图2)提取人物冠帽,再通过剪影的处理手法,颜色选用暖棕色调,与秋冬季节相呼应,整体设计简约大方,受众广泛。
图2 秦腔人物造型围巾设计
不同的秦腔角色都有自己的配色特点,并且这些颜色都极具代表性,可以向观众展现角色的身份以及性格特点。色彩一直是戏曲的特色之一,抓住这一特点,按比例提取角色色彩,再运用到设计中,虽然没有具象表现,但能体现角色的神韵。例如秦腔丝巾(图3)提取了秦腔人物服装中的经典色彩与人物造型和现代几何相结合,冷暖色调相互呼应,使丝巾的视觉效果更强烈,并在设计过程中将人物图案化处理,进行一系列拆分重组,重构成新的图案与颜色,使人物造型与丝巾这一单品的融合更和谐。
图3 秦腔丝巾设计
秦腔是西北文化的瑰宝,造型、色彩和纹样都承载了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然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的影响力并不广泛。输出传统文化是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宣传的设计思想,本研究借助设计这一载体,在实用性和时尚性的基础上宣传秦腔传统文化,促进秦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