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凤玉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步骤,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师想要教授的新知识,跟上教师上课的进度,教师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将知识顺利地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预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怎样看待预习?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预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初中生在数学预习方面呈现出许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学生不明确预习的作用和预习的重要性,一些同学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虽然老师布置了预习,但是我预习不预习老师也不知道,何必事先多费脑筋,还浪费了许多时间。部分同学虽然知道要预习,可是由于缺乏老师指导,不知道该怎样预习,没有正确的预习方法,预习时大多沿袭语文的预习方法,把书上的黑体字下面画上波浪线,跳过一些推导性思考性的问题,走马观花,通常看看课本就算完成预习了。学生只是记忆,并不思考,更不会去探究,使学生失去了自己独立探索的机会,不能获得科学探究的经历。数学预习成为夹生饭,不能深入的进行有效的预习。有的同学虽然能进行课前预习,但是缺乏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能持之以恒,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本身数学基础差,已学的知识没有巩固好,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能完成作业已经是很困难,进而导致缺少预习时间,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
要解决上面几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索。
(一)初中数学预习有效性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如下的积极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使学生能自己去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内容,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可以主动地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一些标记,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學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科开展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前预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预习有效性的指导
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这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因此,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预习方法辅导,教会学生做什么(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发展学生的思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三)初中数学预习有效性的方法
预习不仅是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看一看,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法。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温故知新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3)笔记法。课前预习,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方法。
(4)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5)尝试练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总之,预习的方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从质疑开始,由解决问题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发展,激发创新思维,使数学教学沿着“定向—质疑—探究—创新”的思路展开,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知,在探索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