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
近期,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制定印发的《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更进一步对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就包括文物的定价问题。
《办法》要求,将成本能够可靠取得的文物资源资产及时登记入财务账,其价值增减变动也要及时反映在财务账中;成本无法可靠取得的文物资源资产(暂时无法明确定价的文物),先在备查簿登记,待可以定价时,从备查簿移入财务账。对文物资产评估,文件要求文物收藏单位购买、征集文物资源资产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那么,给文物定价,好处有哪些?
首先,博物馆开展定级和评估工作可以有更详实、相对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虽然目前各大博物馆的文物都有相应评级,但如果具备更详實、全面的数据支撑更能真实反映一家博物馆的馆藏水平。这样,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应的拨款政策时也能有的放矢,进行更合理、更科学的分配方案,加大对文物藏品征集和运营开放工作的支持力度。
其次,对博物馆文物藏品进行更全面、更精准的定价,更有利于博物馆与外界进行合作、对接,包括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的藏品互借展出,甚至与企业合作时也能更方便进行对接,否则,没有精确依据,大多凭感觉,很容易造成双方合作不对等。
此外,还有一个好处是,博物馆文物在保管、展出时一旦发生意外,能明确各方权责和赔付。
在凡事都讲究数据化的当今,对每一件文物建立档案并进行精准地定价,无疑是一桩好事,但对于各大文物收藏机构来说,当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第一,不少文物难以被定价。对于一些国宝级的孤品文物,市面上没有同类型艺术品的交易记录,如何进行定价?一些遗址类博物馆还有大量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古建筑、石刻雕像等文物,很难找到可参考的估值对象,如何进行定价?
第二,一些藏品较多的博物馆会面临空前繁琐的统计工作,如果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对原有登记账所登记的价格进行更新,会面临较大的操作难度。而文物的价格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动。那么,统计就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是否需要相隔几年进行重新估算?而这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各大综合性博物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而单靠博物馆内部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此庞杂的工作,这就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而什么样的第三方机构具备评估的资质?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第三,对于遗址类、民俗类博物馆来说,其文物定价会更困难,甚至无法定价,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情况,综合性博物馆在与遗址类、民俗类博物馆在文物价值数据上产生很大的落差,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对于上述问题,目前相关问题也正在探索中,尚无定论。不过,博物馆要实现真正数字化,这一步必须阔步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