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021-06-21 23:33伍优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8期

伍优青

【摘要】质疑是一种好品质。学习数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带着质疑学习的学生,能更好地将学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质疑精神;质疑方法;质疑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第二学段要初步养成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也就是说,从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做到不唯师不唯书。因为,解决问题是解决别人思考留下的知识,而提出问题则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出新的知识。学生能提出质疑,证明学生真正地从内心去思考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培养小学生的质疑精神?

一、培养质疑精神,让学生敢说

培养质疑精神,要从每一节课开始,即让学生敢说。有经验的教师会在第一节课,让学生畅所欲言。如,说说在幼儿园都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读小学了,还想学习什么数学知识?学数学有趣吗?等等。这样,在学生的心里种下“我可以说”的种子,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教材中的练习题,有这样的题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如图)

(人教版一年级下练习五第9题)

此类题目,必定是前面已经有问题先要学生解答的。此题先出示问题:小灰比小白多几个?再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是要让学生模仿课本进行提问,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师在处理此类题目时,要让学生敢说。教师可以采取同桌轮流说或小组轮流说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然后,请几个学生作为代表说。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向学生布置“给家长讲课”的作业。如,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说你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可以布置表达作业,告诉爸爸妈妈什么是加法,如何进行加法的计算等。学生在给家长描述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知识的好习惯,还给学生创设了敢说的环境,将学习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久而久之,经过“说知识”的锻炼,学生会越来越敢说,越来越能说。

很多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总会不漏痕迹地犯错,让学生发现教师的错误,然后让学生质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很有用的。如,教师在教授7+2=9时,故意把7+2=5。细心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教师算错了,并指出教师把加法算成了减法的错误行为。这样的“故意犯错”,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还能让学生在潜意识地明白:教师不一定都是对的。学生可以大胆地对教师质疑,在学习中能根据自己的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发声。

二、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会说

质疑不是想说就说,不是乱说,而是经过思考之后的说。有的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总是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总会提出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教师该怎么引导学生合理地提问呢?

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教师可以告诉其他学生:你们能告诉这个同学,他哪里错了;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教师可以问问其他学生:哪个同学能帮这个同学解决问题呢?让学生知道,当别人不会的时候,是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在学习《十几减9》内容时,计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提问:14-9怎么计算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不着急把14-9的方法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学生会说:“(1)因为9加5得14,所以14减9等于5;(2)我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4等于5;(3)我先算14减4等于10,再算10减5等于5;(4)我把14分成9和5,先算9减9等于0,再算0+5=5,等等。”在说出自己的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明白:课堂上,当我的想法和别的同学的想法不一样时,是可以提出自己想法的,课堂上可以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有良好质疑精神的学生,在思考后,会找到“想加法,算减法”和“破十法”这样比较方便计算的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懂时会说,让学生在有不同的想法时会说,让学生想知道更多的知识时会说。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向学生不断地输入科学的质疑方法。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随着知识量的增多,随着听到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学生的质疑之声会越来越响亮。

三、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乐说

教学中,教师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在对学生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提问、不敢质疑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怕错,怕别人笑话。即,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明明是不懂的,他也不敢提出来。因此,教师要鼓励“敢于提问”的学生,肯定学生的行为。这样,学生就不会怕了。一年级学习《退位加法》内容时,有良好思维的学生会发现,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和“十几减8的”方法是一样的。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时,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十几减8的方法和‘十几减9的方法是一样的。”这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一样,并表扬学生会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不是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吗?

教学时,笔者经常会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是最厉害的学生,因为他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敢于告诉别人“这个知识,我不明白”的学生,是最快有进步的学生,因为他总是及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清楚;敢于在课堂上分享错例的学生,是最有勇气的学生,因为他把错都纠出来了,那他以后就不会饭同样的错误了。在鼓励中,学生不把“犯错”当成是“错”,而是从“犯错”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从“犯错”中发现全新的问题,从“犯错”中获得深刻的经验。

课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让学生随时发问。如,建议学生开设“问题银行”把“问题”存起来,在合适的时候将“问题”提取出来,和教师、同学交流。

“學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生疑,更要支持学生把疑问表达出来。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能对他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我们培养的,将是一个敢问、会问、乐问,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贲友林.重新认识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