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萍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思想品质,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之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小学是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强,对于各种观念接受认可程度高,在小学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益处。小学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各式各样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而在各个科目中,语文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亦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讲授小学语文时,应充分挖掘教科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爱国之心,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
部分语文教材已将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如,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五年级教材中即有一个单元的主题为“家国情怀”,该单元共有《古诗三首》《圆明园的毁灭》等为代表的三篇重点精读的课文,和一篇名为《小岛》的略读课文。在语文教材已经具备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上述“家国情怀”单元的学习要素主要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因此,笔者将从上述学习单元出发,结合课文的具体体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进而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会充分利用现有教材,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实现家国情怀教育深深植入日常课堂中。
一、搜集资料,了解背景,感悟爱国情
虽然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均是包含爱国主义精神,但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创作时的背景不同,实际所表达的感情也存在差异。因此,要想深刻体会每首诗、每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必须通过查找创作所处时代背景等相关材料。所以,在实际开始讲授相关课程前,需要让学生充分收集相关时代背景资料,以便更好实现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教学目的。以《古诗三首》为例,其包含《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作者分别是宋代诗人陆游、林升和清代诗人龚自珍。上述三人分属不同时代,作品的创作背景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主动收集诗人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等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互相分享,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体悟诗歌意境和情感。
只有充分了解诗人陆游为抗金不懈奋斗,直至去世仍然念念不忘收回故土的一生,才能够深刻理解“但悲不见九州同”所表达的遗憾与不甘,才能领悟诗人对“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热切盼望,自然就会明白其要求后辈子孙“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理由。通过整首诗的学习才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只有充分了解林升所处的朝代现状,才能更加深刻理解“西湖歌舞几时休?”所表达的诗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悲愤之情,进而明白全诗所表达的对于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讽刺和激愤,衬托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深深的爱国之情。只有了解了诗人龚自珍亲眼看到因为统治者无能而出现的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才能够理解诗人对社会变革、国家振兴的渴望。因此,了解上述背景,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所包含的诗人对于国家重视人才、积极进取、焕发活力的热切希冀。
上述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相关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诗人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进而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当今的时代背景,让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如今的成就与辉煌来之不易。因此,作为中华儿女,必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朗读感悟,以声传情,培育爱国情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根本,充分阅读课文,能够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情感,感受文字魅力,陶冶情操。但是,以读为本,并非主张生硬地诵读,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而是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学生自发朗读,进而实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这样,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能够逐渐培训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为例,该篇课文是梁启超在海外流亡时写的,其主要目的是驳斥当时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污蔑,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信心。该篇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营造出强大的气势,表现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该段语言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充沛。第二段主要使用四字短句,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收集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得画面。第三部分运用反复、对偶等修辞方法,进一步深化文章情感。这篇文章整体上语言简洁、情感充沛、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阅读、集体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奋发有为的情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得学生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
三、用心寫作,外化于行,践行爱国情
写作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写作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间接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习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写作,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爱国情。
讲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文时,笔者主要提供三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第一是如果能够穿越时空,穿越到清代圆明园的辉煌时期,你能够在园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请写出看到和想到的内容。第二是当你看到圆明园被大火包围时,你想说什么,请写出你想说的内容。第三是看到圆明园如今残垣断壁的样子,你想对毁坏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说些什么?想对懦弱无能的清政府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想说的内容。学生在写作中表达了各种情感,既有对圆明园的赞叹,也有对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愤怒;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写到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不断奋发向上,认真学习,为建设美好祖国努力奋斗。
此外,本单元的学习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写作,如,“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主题写作,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畅想二十年后家乡的未来、自己的未来以及自己如何为家乡做贡献。这样将家国情怀外化于行,转变为实际行动。
总而言之,当前在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入爱国主义相关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教师,应当综合运用现有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余雅鸿.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
[2]毛文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天地,2011(11):52.
[3]李娟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探析[J].教育,2018(14):58-59.
[4]王秋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8):186.
[5]陈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好家长,2017(3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