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珊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而该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实现。然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如何提高专业素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学科的教师们。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提升也逐渐成为教师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笔者如何提高个人的道德与法治专业素养,以期能够为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专业素养;途径
每个行业有其各自的专业素养。而教师专业素养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体现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质和修养。所以,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含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和人格素养。那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怎样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呢?
一、以渊博的学识取信学生
以渊博的学识取信学生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指明灯”。一直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生行动的指标,能为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時引导、解决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相比于其它学科而言,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科教师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要能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那么,在教学中,对于生活事件的解析、提炼,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已学知识和经验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正所谓,学无止境。教师更应该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以渊博的学识取信学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笔者时常通过专业书籍的阅读、研究,相关讲座培训等来提升专业学识、专业素养。例如,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到历史知识,笔者便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历史的书籍,了解、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到法律知识,笔者便多参加法律讲座,多关注新闻事件,学习法律知识等。笔者通过不同的渠道不断地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视野,力争知识面涵盖多学科。
二、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踏脚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使命,那么,教师日常工作的场所自然就是教师了,而主要的教学环节则为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艺术的高低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在上课时知识的吸收程度。可见,一个具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能迅速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价值性等,意味着这门课程具有面向生活世界、更为开阔、灵活的资源观。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在资源开发、资源意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素养要求。
记得刚踏入教师行业的笔者,充满迷惘。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打不起精神,让笔者万分沮丧。后来,笔者自我反思,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情境等进行了推敲。笔者发现,个人的教学设计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此以后,笔者积极参加教育教研活动,从活动当中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然后结合本班级的学情加以运用。此外,笔者也会多向他人请教学习,勇于实践。经过笔者的努力与积累,现在的每次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这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成果得到较好的成效,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阶梯。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稳定,还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做出改变。《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课程必然包含着思想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作为专设的德育课程,任课教师承担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意识形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正确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的成长。如,笔者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我们不乱扔》一课,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不要乱扔垃圾。上这节课后,教室里纸屑减少了很多。然而,还是有几个学生乱扔垃圾。即使笔者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他们还是没有改掉这个坏习惯。后来,只要笔者去到教室看到地上有纸屑,笔者就亲自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慢慢地,班上的学生在笔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主动地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和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笔者从中领悟到,有时候,无言的行动比起苦口婆心的劝导更有影响力。教师良好的行为举止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
四、以博爱之心呵护学生
以博爱之心呵护学生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桥梁。对待学生,教育工作者要真诚地对待,要具有宽容之心和责任感,这是师德的核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立场是关注学生的价值学习,让学生具有个体化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是否具有人本关怀的学生视角,是衡量教师专业性的一项基本指标。
笔者任教一年级时,班级有一名叫小喜的学生,她性格内向,比较自卑,平时不怎么合群,与他人的交流少。为了帮助她健康成长,笔者联系了小喜的家长,希望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小喜更好地成长。经过与家长的沟通,笔者发现了小喜家庭的特殊性——小喜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因医疗事故去世了,而母亲又常年在外地工作。小喜是跟奶奶生活的。而奶奶因忙于种地帮补家计,与小喜相处的时间也比较短。久而久之,小喜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了。在一次课堂上,笔者看到小喜长长的刘海遮挡了眼睛,影响学习。于是,笔者为她买了一些漂亮的夹子和橡皮筋,然后教她如何扎辫子。此外,笔者常常与她谈心交流,引导和帮助她多与同学玩,让她逐渐融入班群体。一个学期后,小喜变得开朗活泼,也更加自信了。
五、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化,以及向小学生渗透德育的课程。它不仅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而且能使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其责任和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素质,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人。
参考文献:
[1]杨桂兰,崔耀辉.专业化教师的特质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张仁贤.教师十大素养 专业素养[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李再湘.教师专业成长导引 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