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发展阶段青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2021-06-21 18:58张志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阳县新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

张志敏

摘 要:在实施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进程中,农业机械化需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化多样性需求为目标,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机化转型升级已日益凸显,山区农机化发展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该文通过对典型的丘陵山区县青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青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包括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思想深入人心;综合运用政策,精心培育农机化创新研发产业;立足于大农业思维,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细化落实政策,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期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充分发挥农机化功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制约因素;对策;青阳县;新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9-0106-03

2020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发展阶段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已不言而喻。在这一重大战略实施推进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工作需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农机化多样性需求为目标,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机化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山区农机化发展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青阳县作为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如何结合区域特点,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充分发挥农机化功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是农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新发展阶段,青阳农机化需要稳住“基本盘”,跳出固化思维,契合大农业发展。为此,笔者对青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青阳县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提供参考。

1 区位特点

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面积1130.7km2,总人口28万人。县境南北向长约65km,东西向宽约40km,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群峰峭拔,中部丘陵绵延,北部以平原、圩区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生态农业特色明显,拥有优质大米基地1.2万hm2。

2 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青阳县农机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已达30万kW,机具总量达7.5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5台、水稻插秧机56台、稻麦联合收割机88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06台、打捆机11台、谷物烘干机43台、保鲜储藏机械83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6299台(含茶叶加工机械4867台)、畜牧机械313台、水产机械580台。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71%。农机社会化服务持续发展,农机服务组织16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154户,农机维修网点26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25000人,农机服务总收入达1.2亿元。

分析数据发现,一是青阳县农业以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发展为主,兼顾茶叶等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其他农业产业为辅,导致农业机械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二是目前仍然以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为主,其他农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机械发展较弱,茶叶机械则呈粗放式增长;三是基于青阳县区位优势和农业发展特点,其他农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潜力和趋势。

3 农机化发展制约因素

3.1 固有模式限制,对大农业发展趋势认识不足 近年来,整个农业产业全面暴发式发展对农机化全方位的迫切需求,导致对山区特色农机化发展存在的突出短板不明确,定位不清晰。

3.2 投入产出比较低,创新研发能力滞后 近年来,受农业产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农业机械的创新研发产生的经濟效益与社会大众商品相比相对较低,导致社会、企业和个人不愿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即农业机械创新研发性价比较低,与现代农机化“两高两全”发展目标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和矛盾。特别是山区特色产品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有些甚至局限在一个较小的区域或某个农业产业的一个环节。

3.3 新技术、新机具宣传推广力度有限,传统推广手段尤显乏力 随着整个农业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与之相应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有限,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已很难适应。

3.4 基础设施薄弱,无法匹配新阶段农机化发展需要 目前农机“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机耕道路网络末梢不完善,仍有大部分田块难以适应机械化作业;农机库房建设用地难;维修网点较少,技术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些农机化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需要逐步细化解决。

3.5 社会化服务组织尚未形成规模,难以适应现代农机化发展需要 由于传统观念、信息化、资金投入、年龄文化等原因,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营比较保守,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运行不规范(仍然类似于家庭作坊式的模式),无法满足农业机械规模化、市场化的需要。

3.6 农机化队伍难以满足农机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随着农业产业的全面深入发展,行业内部深度交叉融合,以及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农机化发展要求农机行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知识体系,还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以及一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市场经营等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知识体系。农机化队伍结构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2个层次,管理人员队伍需要不断充实更新,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改善提高。目前农机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等,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机化发展需要。

4 农机化发展对策

4.1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思想深入人心 未来已不能孤立地看待和探讨农机化发展问题,在第2个100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起点,只有全面深刻认识农业现代化理念,才能明确和清醒地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随着智慧农业、互联网+等概念的普及,需要引入农业机械化的广义概念,横向来说,农机化涉及农林牧渔等全行业发展;纵向来说,已从过去的产前产后延伸到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发展。青阳农机化发展需要坚持与农业现代化相匹配的原则,立足于区位特点,对农机化发展重新定位,尤其需要明确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突出短板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4.2 综合运用政策,精心培育农机化创新研发产业 之所以衍生出“产业”这一概念,一是创新研发对于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性而言,二是可以作为措施或目标之一,通过不断加强创新研发来满足现代农机化发展需要。由于农机化性价比很低,创新研发尤显底气不足,需要从环境、政策等方面给予小心呵护、精心培育。例如,一般农机生产企业发展生存能力很脆弱,更别说长远规划创新研发能力了。因此,农机生产企业需要勇气和担当,破除固有观念和局限,大胆实施创新举措,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扶持,推动形成政企商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农机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依赖于大农业各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产生新的技术(机具)需求,反之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基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目前农机化创新研发的方向和定位主要考虑2个方面:一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如何实现高质高效;二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以外的农林牧渔等整个农业产业如何实现全程全面和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目标,其中也包括产前产后的延伸以及农产品加工环节。

4.3 立足于大农业思维,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从目标范围上来说,在做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同时,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农林牧渔等全行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如“两高、两全”和“两利用”机械化技术的运用推广。从手段措施上来说,一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统筹协调,这里的“农艺”可能更需要延伸到整个大农业的广度;二要基于传统的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平台、电视媒体、手机应用平台等,拓展灵活多样的推广新模式。

4.4 细化落实政策,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便捷适宜的作业基础条件和存放机具的库房等基础设施。适宜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农机通行(机耕道路)条件相对滞后,因此可以在山区特色农产品相对集中的区域,探索政企农几方合力模式试点突破;同时尝试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小农田整合,适度推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按照有关支农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协调,落实农机具库房用地问题,切实解决农机具的粗放式使用管理和进一步发展的后顾之忧。做好维修网点规划布局,加强引导扶持和规范化建设,联合有关农机产销企业,帮助提升其技术和服务承载能力。

4.5 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农机化主战场主力军作用 随着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对高效节约的社会化服务的强烈需求,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迫在眉睫。一是做好广大农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进一步提升其生产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培养其市场经营和大农业发展理念;二是做好小而散的农机专业户、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合理引导和自愿整合;三是鼓励支持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建立机具共享的生产联合体,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四是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促进智慧农业发展;五是重点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倾斜,建立作业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创设落实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给予重点引导和扶持。

4.6 加强体系建设,为农机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农机化发展和市场化的角度将农机化人才体系概括为“两支队伍、一个主体、一个装备升级”。“两支队伍”包括农机化推广和安全监督管理,归纳为上述的管理人员;“一个主体”即农机化从业人员;“一个装备升级”即农机产品创新研发生产制造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机化人才,需分类施策,多管齐下,健全体系。

4.6.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智慧农业、智慧农机蓬勃兴起,极需与之相适应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需要在健全从省市县到乡镇的农机推广体系基础上,培育并纳入一批新型的村、合作社当中的“土专家”进入推广队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同时,采取集中培训、现场会、网络推送、深入企业、农业生产一线调研等各种方式,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业务技能。

4.6.2 强化安全生产,为农机化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农业农机、安全生产等各项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人员不仅要具备农业农机的专业基础性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法治基础和法治精神。新阶段农机化发展范围不断拓展延伸,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逐步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基础上,应考虑加大监理执法人员知识体系培训更新力度。

4.6.3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资格标准,规范农机市场化运作 农机从业人员主要是一线农机化生产人员,包括直接从事农机生产作业、农机维修、农机经营销售、农产品加工等与农业机械相关的从业人员。作为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主体,不仅要加大农机从业人员个体培训,提升其农机职业化技能水平和法规制度、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还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及时补充、更新、完善人员组成的合理结构。

4.6.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农机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更多的科技专业型人才加入到农机装备研发生产队伍中来,建立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5 结语

新发展阶段,青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打破传统、创新思维,以改革冲锋的勇气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建设的洪流中,以推进“两融、两适”(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設相适应)为路径,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尤其是山区农机化需要趁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青阳县新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
青阳县蓉城镇第一小学
青阳县:建设“四好农村路”奏响乡村振兴曲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青阳县土壤硒普查情况及开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