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颖,陈荣锋,王利平
(余姚市林业服务中心,浙江 余姚 315400)
红叶杨是一个彩叶新品种,又称变色杨。作为速生杨树,它体量大、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挺拔,生长迅速,成树周期较短,三年即成大规格苗木,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好树种[1]。红叶速生杨是从雄性植株芽变所得,从遗传角度来说,也为雄株,不会形成飞絮。因此红叶速生杨在绿化上不会形成飞絮对空气造成污染,对天牛、螨虫、叶斑锈病、洪涝、干旱都有很强的抗性。同时,叶面颜色三季四变,3月展叶后叶片呈玫瑰红色,持续到6月,7~9月份变为紫绿色,10月份为暗绿色,11月份变为杏黄或金黄色,观赏价值颇高。其特性适应近年景观绿化造林工程讲速成、用大树、多色块的要求,易于快速育成大规格工程苗[1]。
试验地位于临山镇临城村(pH6.8)、泗门镇大庙周村(pH6.8)、泗门二线塘塘裙(pH8.7,含盐量0.9%)。各地专人负责日常管抚。
1年生、茁壮、无病虫害的全红叶杨嫁接苗;种苗来源于河南商丘。
1.3.1 扦插时间。试验时间2019年3月。
1.3.2 试验地点。临山镇临城村和泗门镇大庙周村。
1.3.3 插条的处理。将种条剪成15 cm左右的插条,斜面切口。每插条留3~4个芽。部分插条下部2 cm左右用生根粉浸泡约3 h(生根粉1 g兑水1 kg)。三个处理共8个组合,插条各约500株。
1.3.4 扦插密度。40 cm×40 cm的株行距,每亩约4100株;60 cm×60 cm的株行距,每亩约2000株。
1.3.5 扦插方法。圃地结合土壤消毒、基肥施放进行翻犁、耕耙整平,然后起垄做床。苗床东西走向,床宽1.4 m,床长20 m,步道宽25 cm;床高15 cm左右。扦插时芽朝上,将插条垂直或稍微倾斜插入,扦插深度正好露出第一芽,插好后浇水[2]。
每个处理扦插约500个重复,从中随机选择长势中等、有代表性地块内的100株进行调查。
2019年5月,记录扦插的成活率;2019年11月,记录扦插苗的地径和高度。2020年11月,测量地径、高度、枝下高、分支数、冠幅。
扦插2个月后,各处理扦插成活率见表1。从表1可知,总成活率为88.25%,各处理平均成活率在80%~93%之间,各处理相对差异有所不同。组合5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93%,组合6扦插成活率最低,为80%。
表1 全红叶杨扦插苗各组合成活率一览表
2.1.1 生根粉对扦插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生根粉这一外源激素作用,调节扦插基部形成层细胞向根细胞分化,最终促进根系形成。从表2可知,生根粉处理和未处理的各4个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分别是91.75%和84.75%,相差7个百分点。与其他2个影响因素相比,生根粉对全红叶杨插条成活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2 全红叶杨插条各处理成活率一览表
2.1.2 插条部位对成活率的影响不明显。不同的扦插枝条部位,含有的生长激素有差异。非末梢插条的1~4的4个组合,成活率为86%~92%,平均成活率89.5%, 末梢插条4个组合的成活率略在80% ~ 93%之间,平均成活率87%,相差2.5个百分点,不同部位插条成活率差异不大。
2.1.3 插条间距的大小,对成活率影响不明显。大小间距处理的成活率分别是88.75%和87.75%。扦插后,相同面积的土壤均能够保证插条生根成活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不同间距对插条成活率无明显差异。
2019年11月调查,各组合生长量情况见表3。由表可知,扦插后的生长量:平均地径2.37 cm,平均树高2.22 m。平均生长量未能达到出圃苗木规格(地径2.5 cm,树高2.5 m)。组合3、4、7、8当年生长量均超过平均生长量。其中组合3当年生长量最大。其余小于平均生长量的组合中,组合5的生长量最小。
表3 全红叶杨扦插苗各组合当年生长情况一览表
2.2.1 间距对插条当年生长量有较大的影响。由表4可知,株间距40 cm×40 cm、60 cm×60 cm扦插的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2.23 cm和2.08 m、2.51 cm和2.37 m,相差0.28 cm、0.29 m。株间距大的生长量,都大于平均生长量,且明显优于株间距小的生长量。
表4 全红叶杨扦插苗各处理当年生长情况一览表
2.2.2 插条部位对扦插后期生长量有一定影响。非末梢与末梢处理的平均地径和树高差异分别是0.13 cm和0.15 m,与平均差异值相差较小。非末梢插条的平均地径2.43 cm,树高2.30 m,生长量略大于平均生长量。非末梢插条扦插后当年的生长量较好于末梢插条的生长量。
2.2.3 是否用生根粉处理,其扦插当年生长量差异较小。生根粉处理和未处理的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2.36 cm、2.21 m和2.37 cm和2.24 m,均接近总体平均值。生根粉对扦插当年生长量影响较小。
由表5可知,组合3的第二年生长量最大,各指标均大于平均值。
表5 全红叶杨扦插苗各组合第二年生长情况一览表
组合2和组合5的各项指标均小于平均值,且组合2的生长量达到最小值。
2.3.1 与当年生长量相似,株间距对插条第二年的生长量影响较大。由表6可知,60 cm×60 cm间距的各指标均大于相应的平均值,且明显优于40 cm×40 cm间距的生长量。与插条部位和生根粉处理两因素相比,不同间距的生长量差异最大。
表6 全红叶杨扦插苗各处理第二年生长情况一览表
2.3.2 插条的不同部位对插条第二年生长量差异的影响不大。5个指标中,非末梢和末梢的第二年地径、高、枝下高的差异较其他2个指标的差异大些。
2.3.3 是否用生根粉处理对插条第二年生长量影响不大。生根粉处理过的插条,在第二年生长量指标中,地径、高、分枝数的差异略大于未用生根粉处理过的插条。
在芽、叶萌动、夏季干旱时浇灌。连续阴雨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施肥与灌水相结合或在雨天进行。5~6月施尿素,促进苗木加速生长。9月施钾、磷肥复合肥[3]。
3月、7月人工除草或药物(百草枯)。
嫩枝刚抽出时,抹去侧枝,留下主杆。
高温多雨季节喷洒农药(杀灭菌等)
当年成活率和第二年生长量及成本、预期销售情况,如表7。两种间距的亩产值分别是:1.83万元/年和1.23万元/亩,均达到了亩值万元的收益。但小间距的利润为1.36万元/年,大于大间距的利润(0.84万元/年)。针对全红叶杨苗圃收益,40 cm×40 cm小间距扦插的收益高于60 cm×60 cm的收益。苗圃建设时,插条的间距直接影响苗圃收益。
表7 不同扦插间距收益一览表
在本次试验的3个处理中,生根粉对红叶杨插条成活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插条的部位对插条成活率影响次之,扦插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选取非末梢、生根粉处理,插条的成活率较高。
3个处理中,扦插间距对插条当年的生长量影响较大,插条的部位次之,是否浸泡生根粉几乎没有影响。因此,扦插间距大的插条,其扦插当年生长量较好。
扦插间距大的插条,其扦插后第2年生长量较好,插条的部位和有无否浸泡生根粉差异均不显著。因此,扦插间距对插条第二年的生长量影响较大。
根据当年成活率和两年的生长量,作为苗圃预期收益评估,小间距的扦插繁殖,其收益利润较大,达到亩值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