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1 15:17张文超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名作欣赏 2021年18期
关键词:祥林嫂教学法高中语文

⊙张文超[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将比较教学法引入语文阅读课堂,是对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课堂改革的积极探索。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对文本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生在对课内外文章的比较的同时,也加大了阅读量,无论是字词语句还是写作的结构,学生都有了大量的积累,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定有所见长。

一、比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一)比较以及比较教学法的定义

比较,就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似物体的相同处或者不同处。“比较是一种最本质的意识活动,没有这种活动,人的一切有意识生活就会是不可能的。”它是分辨事物的方法,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方法。”

通过对比较和比较研究法的定义进行阐释,我们对比较教学法的理解就会变得轻松。比较教学法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对象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对象异同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对象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一般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本文主要是谈比较教学法与阅读的结合。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将比较教学法渗透在其中,那么将有助于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

(二)比较教学法与高中语文阅读结合的依据

1.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结合奠定了基础

“为确定事物间的异同,人们必须先进行分析和综合,把被比较事物的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或要素成分区别开来,同时又把它们联结起来,才能鉴别出它们哪些方面相同和相异。”由此可见,比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品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依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的思维已经达到了成人水平,也就是说,他们已具备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品质,这就为用比较教学法进行阅读奠定了基础。

2.教材选编的横纵结构为结合创造了条件

全国现行的部编本教材,单元是其基本单位,这样的编排方式能够使同中有异的课文和它各项内容构成一个个有机的小综合体,“语文单元教学方法的特点就在于比较”。编者在将不同的文章选入同一个单元时必定按照一定的标准:相同的文体、话题等,这就在横向上为比较教学法提供了便利;纵向上,编者在选编文本时也注意到了初高中选文的衔接,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在初高中都有所涉及,其前后作品便可形成比较。教师应利用语文教材这一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将涉及的文本和作家连接起来。

3.教师自身的广泛阅读为结合提供了可能

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像语文老师,也就是说做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要广泛阅读,成为杂家。随着网络普及带来的阅读便利和教师阅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对知识孜孜以求,源源不断地从网络和书本中汲取营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终身备课的理念。教师自身广泛的阅读是活力课堂的铺路石,并为语文课堂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比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前文对比较教学法的定义和与语文阅读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接下来将以高中部编版教材为范本在实例中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同中求异

在阅读中通过对两篇以及两篇以上的具有相似之处的文本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以实现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所提倡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同人异文,走近作家

同人异文就是对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进行对比,在不同文本的交织碰撞之间,学生会对作者的了解更加全面,对文本的分析更加深刻。作家同时期的作品风格趋同,如果教师能将作家同时期文章收集起来进行系统教学,学生便能够在观察和分析中寻找出不同文章的普遍性。在苏轼被贬黄州后,其作品多以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同时其中夹杂着一些哲理性的人生感悟,可以说黄州和苏东坡之间相互成就。高中对这一时期选的文章有必修第二册的《赤壁赋》和必修第四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此外《后赤壁赋》出现在必修第二册的课后题中。这三篇是苏轼黄州时期的代表作,被后人成为“赤壁三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顺序,将这三课进行比较,就能体会到苏轼当时达观自我的气质和潇洒的气概。

2.同题异文,走近主旨

虽然很多不同的文本有着同一个主题,但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千差万别,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下不同文章的比较,不仅可以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感慨人生短暂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在必修二当中,曹操在《短歌行》中谈到人生,他写道:“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歌行体的最后他还表现出对贤者的渴望,由此可见作者对成就一番霸业的迫切心情。

此外,苏轼在《赤壁赋》当中将自己一生与无穷无尽的长江进行比较,在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人生自然如蜉蝣般短暂,而恰好此时的作者处于被贬之境,不能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悲从中来。两者一对比,学生便会对古人那种人生短暂、功业难就的心情予以理解。可以说,主题阅读打破了文本和作者的界限,体现出了语文的综合性。

(二)异中求同

“语文教材是思维的教科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异中求同,寻找不同作品中的相同点,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以达到自学的境界。

1.异中求同,人物形象的比较

小说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情节和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将有助于其深刻理解文本的主题和内涵。

眼睛,作为心灵窗户,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变化。在鲁迅的《祝福》中,文中有三次对人物画眼睛的描写,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能把这三次描写从原文中抽离出来,加以比较,那么祥林嫂的形象和悲剧性也就显而易见了。祥林嫂初到鲁镇是因为丈夫已死,为躲避婆婆逼她改嫁而出来做工。她的逃一方面是对婆婆封建权威的反抗,更重要的是受一女不嫁二夫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四婶眼中的她只是顺着眼,表明祥林嫂的安分守己。

不久,她被婆婆强行掠去,强嫁深山,反抗不成的她只好屈服,夫家待她不错也有了儿子阿毛,生活似乎有了转机,但丈夫和儿子相继的死去又给了这个苦命的女人重重一击。走投无路的她再到鲁镇做工时,祥林嫂依旧是顺着眼,但相比初到鲁镇时,她眼角还多着泪痕,眼光也没有之前精神。眼角的泪痕不仅是在哭她那因伤寒死去的丈夫,更是对自己悲惨命运的哭诉,眼光中消失的精神表明这次的不幸,不仅打击了她的身体,她的心灵更是受到了深深的伤害。重回鲁镇的祥林嫂却因再嫁而被封建礼教所不容,鲁镇的人没有改口叫她贺六嫂而是仍然叫她祥林嫂,语调中充满着嘲讽,这一切祥林嫂都默默忍受着,但当她希望以捐门槛的方式救赎自己未成功时,这终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她做不了工,沦为乞丐。在作者最后一次见她时,她眼睛中居然连悲哀的神色都不见了,由此来表现祥林嫂已经对生活不再有希望,变得麻木不堪。

通过对比分析三次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学生由小见大,看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也感受到了当时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一步步走向思维的深处,领悟到了小说的深刻内涵。

2.异中求同,环境描写的比较

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环境又分为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或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或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三个不同时间段对雪的描写进行比较。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林冲被派去掌管草料场赴职的路上,当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下一天大雪来”,第二次是在他到草料场觉得十分寒冷,出门找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最后一次是他回草料场时,“看那雪下得紧了”,将这三次的雪进行对比,可见第一次是说开始下大雪了,为后文再次描写雪做铺垫。第二、三次都只用了“紧”字来突出当时的雪又大又急的特点,除此之外,并无赘述。但也借助了雪又大又急这一特点来渲染了一种紧张和悲凉的气氛,因为前文提到高俅的儿子看上了林冲的娘子,几次三番想杀掉林冲,通过对天气恶劣的描写也是对林冲的处境危险的暗示。果不其然,将其调遣到草料场只是一个圈套,为的是放火烧了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

此外,对雪的描写也起到了推动情节的继续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如果不是因为下了大雪,异常寒冷,林冲不会想到出门买酒来御寒,若不是雪下得如此之大,草屋被压倒,林冲无处可去,他不会到山神庙去过夜,也是因为雪大,林冲才用石头挡住了庙门,否则他就无法听到陆谦等人如何害他的对话,从而不会一怒之下杀了他们,投奔了梁山;另一方面,要不是有大雪,陆谦等人也不会去山神庙躲雪,也就不会有后续的事情发生,可以说,正是这场大雪使得一系列的巧合发生,将人物聚在一起,催化了矛盾,成了情节的加速器。用比较的方法去解读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其在文中表现出的作用便会显而易见。将这三次的雪进行对比,可见用比较的方法去解读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其在文中表现出的作用便会显而易见。

3.异中求同,同一素材的比较

作品的素材其实就是在文本中所描写的事物,不同的作家对同一个事物进行描写时,因为人生际遇等的不同,作品往往千差万别。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是以荷花为素材的,那么可以选用其他以荷花为素材的作品来进行对比教学,这里选择了初中教材中的《爱莲说》来进行纵向比较。

首先,这两篇都是散文,不同的是前者为抒情散文后者为议论性散文。其次,表现手法上,在《荷塘月色》中随处可见比喻、拟人、通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荷花的美丽。例如“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主要是用到了通感。而《爱莲说》用了映衬的手法,虽然作者的写作对象是莲花,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单独地只描写荷花,而是用牡丹的富贵和菊的隐逸烘云托月般去展现莲的高洁。

最后,我们从表现情感来入手,分析文学作品讲究知人论世,所以我们从写作背景入手,《荷塘月色》是作者处于中国的黑暗时期创作的,那时候整个国家被深深的白色恐怖所笼罩,压得人难以喘息。此时的作者,内心难以平静,痛苦常常伴随着他,于是他便借这月色中的荷塘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愁和苦。而《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生挚爱莲花,常常忙中偷闲,约几个三五好友来欣赏池中莲,这篇佳作便是他在饭后赏莲所作,主要是用到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来表现自己虽身在官场却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三、比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阅读就是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的碰撞。阅读最主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作为两者对话的桥梁来实现它们的间接对话,可以说教师只是作为引导的工具,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学生才算真正学会了。如果能将比较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课堂,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就会进一步地挖掘出学生的阅读潜能。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对相近文本的引入,一方面会让文本的意义变得更明确,让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对教师的意义

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生是密不可分的,用比较教学法来进行阅读教学,对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不失为一个全新的机遇。首先,要精准地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才能在对新旧知识对比时做到心中有数;再次,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材,用大局的观点来俯视整套教材,不能就篇论篇,而是找出不同文章的异同之处,并适当地补充课外的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最后,要想运用好此方法,还不能闭门造车,要多阅读一些理论上的书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书籍和他们对话,以获得新的感悟。如果教师可以做到持之以恒,那么其专业素质便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对于比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同时更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有助于思维的提升与发展。但教师在使用此方法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精读文本,不可脱离文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正在呼唤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和阅读教学的结合将会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助一臂之力。

①〔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初探(上卷)》,郑文樾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页。

② 商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③ 郭黎岩主编:《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

④ 甘其勋:《知同与辨异——略论语文课的“比较教学”》,《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3期,第6—7页。

⑤ 叶圣陶:《怎样学好语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周益民编选,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⑥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材研究中心:《语文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第16 页。

⑦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材研究中心:《语文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第5 页。

猜你喜欢
祥林嫂教学法高中语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