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装、西裤、文件包,这是毕业生到招聘会现场的常有配搭。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很多毕业生招聘会从线下现场招聘,变成了线上网络招聘。打开2021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网站,只见教育部联合地方、高校以及社会知名招聘网站共同开展“2021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除了国家层面的网络联合招聘外,各省按照要求也连同高校举行网络招聘活动。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教育厅会同全省高校,依托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开展就业促进周线上系列活动——广东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百校携手 聚力就业”大型校园网络招聘活动。中山大学就是其中一家承办专场的大学。
各用人单位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的方式进行招聘。今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小陈就是在校园网络招聘活动中找了自己的心仪工作。不管是线下招聘,还是线上招聘的模式,近年来,国家层面以及北京、上海各地都对高校毕业生工作非常重视,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的新高,加之市场供需存在错配,促进就业任务更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表示,针对毕业生求职面临的困难,在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上聚焦发力,千方百计促进市场化就业。具体来说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支持一个强化”:
首先,“四个支持”分别是支持企业吸纳,支持基层就业,支持自主创业以及支持见习培训和升学深造。一是支持企业吸纳,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给予税收减免、社保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同时,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扩大招聘毕业生规模。二是支持基层就业。一方面,发挥“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示范引导作用,稳定招募规模,加快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等事业单位招聘进度。另一方面,运用学费补偿、高定工资、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毕业生到基层社区、医疗卫生等领域就业。三是支持自主创业。对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毕业生给予倾斜支持,精准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政策。同时,运用社保补贴政策,支持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四是支持见习培训和升学深造。通过就业见习计划,动员企业提供见习实践岗位,给予见习补贴支持,对见习期未满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剩余期限补贴。通过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提供新职业培训机会,支持毕业生技能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
“一个强化”是强化就业服务。人社部搭建了常态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政策发布等一站式服务,日均发布岗位近30万个。同时,持续举办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活动,推出线上线下行业性、区域性招聘会。
值得一提的是,宋鑫表示,人社部将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毕业生查询政策服务的信息可以登录各级人社部门的官方网站,或者拨打12333服务热线,还可以登录求职登记小程序提出需求。人社部门将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除了人社部门外,教育部门也是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的重要单位。2020年秋季学期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政策举措,启动实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的吸纳作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性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各项工作。例如,在公务员招录方面,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将考录时间提前约2个月,预计于7月基本完成。而在基层就业项目方面,教育部、人社部、共青团中央已分别启动“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
大学生征兵方面,配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做好“一年两征”征兵改革,第一次征兵已基本结束,大学生报名非常踊跃,第二次征兵报名已于4月启动。国企招录方面,会同国资委、中央广电总台等举办“国聘行动”第二季,已累计提供岗位58.9万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录方面,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导各地做好教师招聘工作,预计于8月基本完成。
此外,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录规模,把升学扩招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统筹推进,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是大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会同人社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资委等部门,共同组织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群体等专场招聘会40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342万条。同时,指导各地各高校抢抓春季校园招聘季,坚持线上线下协同,持续举办各类双选会、对接会等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信息。
三是持續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创新形式开展线上全覆盖的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2020年秋季学期以来,“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已围绕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解析与职业发展、求职技能等主题,累计举办35场,观看人次超过1.08亿。而且,推动各地各高校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8万余名一线就业工作人员特别是毕业班辅导员作用,摸清未落实岗位的毕业生求职意向,做好“强信心”的教育引导和“暖人心”的指导服务工作。
四是加强就业困难群体特殊帮扶。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建立重点群体就业台账,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开展精准帮扶。特别是面向湖北高校毕业生群体,继续开展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一帮一”结对促就业工作。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再创新高,作为高校大市的北京地区今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25万人。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获悉,目前就业进展总体平稳。为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北京市人社部门近期开展了“五行”“五送”行动。据悉,“五行”“五送”,即“校园行、市场行、社区行、企业行、创业园区行”“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指导、送培训”。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北京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走流程”中,收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直接反映的问题,比如在应聘过程中存在重复体检的情况,灵活就业导致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没有技能证书导致面试失利的情况等。
针对重复体检问题,北京率先取消本市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入职重复体检。常规入职体检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在有效期内,各用人单位可互认共享体检结果。除特定项目外,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重复体检。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可以节省体检花费和减轻负担。
针对灵活就业社会保障问题,对于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只要离校2年内初次就业为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满30天,就可以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成功后,可按标准连续享受最长3年的补贴。今年1至6月,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每月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三項保险费共计约1244元,其中政府补贴951元,个人仅需缴纳293元。
北京还有不少高校毕业生希望可以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围绕支持大学生创业,北京市人社局与市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依托本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北京四板市场),在全国首创“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也就是大创板。
大创板着力打造“进口有政府服务,出口有市场承接”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工作模式,针对大学生创业面临的融资难、资源少、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和市场化专业服务作用,提供公益性、专业性和定制化的免费创业孵化,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股权和债权融资对接、规范治理、培育孵化、股权管理、转板上市等专业化服务。
最后,针对技能培训,应届高校毕业生可以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还可以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今年5月到8月,北京定点培训机构可承接100个班次3000名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可承接30个班次近千名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上海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0.7万,再创历史新高。《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上海市人社局”)了解到,其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上海市人社局将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每年会同教育部门出台专门文件,合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服务。
另外,上海出台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补贴政策,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力度,组织开展专场招聘和就业指导活动。从2012年开始,上海连续9年开展扶持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通过转观念、提能力、拓渠道,积极帮助失业青年再就业,这一计划被国家人社部推广到全国。
除了按照人社部要求,开展好2021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和筹备好“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外,上海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也有其地方特色。
例如,根据上海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结合上海各行业对有效人力资源的需求,上海市人社局进一步开发与该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充分发挥就业见习政策作用,既帮助青年提升就业能力,又能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努力做到学员和基地的“双赢”。
发挥“乐业上海”微信平台在高校毕业生服务和宣传上的力度,继续优化高校毕业生服务专区,千方百计采集高校毕业生相关就业资讯信息,系列性打包发布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政策信息、招聘信息、指导信息、活动信息和办事指南信息,打造高校毕业生求职一站式服务频道。
而在创业方面,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高学历人员创业越来越多,在上海已逐渐成为趋势。因此,上海鼓励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积极参与创业实践。为帮助大学生参与开展创业实践,近年来,上海市人社部门与市教育部门,共同帮助各类大中专院校,建设院校创业指导站,帮助在校大学生获得各类创业政策和公共创业服务。对于有意创业的学生,建议他们先参加创业培训教育,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再进入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创业见习,打磨商业计划最后,进入创业孵化基地,通过专业孵化,来快速实现项目落地,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2021 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网站
专业孵化很重要,例如:饿了么,上海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企业,创始人是上海交大刚毕业的学生,最早就是通过起点创业营、近铁创客空间两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接力孵化成长起来的;还有樊登读书,知识付费行业的准独角兽企业。央视主持人樊登和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生郭俊杰等一起创办,最早成立于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后期经联通互联网创业中心、工技大科技园孵化培育成长起来的。
可以说,大学生创业,准备充分并找到了项目对口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成功率就能大幅提高。目前,上海建有一个创业实训基地,3个分基地;127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178个各区人社局认定的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头连着国家社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长期以来都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东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今年也再创新高,达到64.2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和外省来粤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求职规模预计超过85万人。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广东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2021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部署了10项务实管用的工作行动,分别是市场就业拓展行动、创业创新扶持行动、粤东西北人才支撑行动、国有企业就业引领行动、机关事业单位扩招行动、专项渠道促进就业行动、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就业服务精准对接行动、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就业权益保护行动等。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更加注重人才流向的引导。重点是引导高校毕业生更多到基层、到粤东西北地区就业。比如,继续加大“三支一扶”“山区计划”等各类基层服务计划组织力度,在“双百工程”人员招募过程中给予适当倾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和成长。提高粤东西北地区事业单位招聘比例,落实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组织“东西北地区企业”与“珠三角地区高校”开展校企人才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到粤东西北地区就业和发展。
另外,广东也更加完善就业服务的供给。在校期间,有关部门将通过“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职业指导进校园”、“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提高对政策的知晓度。毕业以后,人社部门和其他部门将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制清单,持续定向提供岗位,确保离校前后服务不断线。此外,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将实施专项帮扶、优先援助,促进有就业意愿的学生100%实现就业。
深圳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国企就业引领、机关事业单位扩招、提高参军入伍、升学、科研助理招录规模等,千方百计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图为深圳人才园 图/ 麦婉华
在广东,广州、深圳都是重点城市,这两个城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方面又有哪些经验与亮点?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广州市人社局”)了解到,该市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位,还将“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举办‘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系列活动”纳入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
例如,举办“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系列专场招聘会,重点招聘2021届高校毕业生和往届尚未落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目前已举办“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12场,参会单位累计2195家次,提供招聘岗位4.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787人。
广州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南方人才市场等平台资源,打造服务高校毕业生的一站式“一网一平台”(即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阳光就业”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从求职面试、接收申办到离校未就业登记及报到、档案保管、就业调整改派、就业创业证申办、补贴申领等一站式全流程网办服务。创新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在穗院校“就业创业e站”建设,目前已认定第一批共31个在穗院校“就业创业e站”,每年根据其工作开展情况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
而在创业服务方面,广州依托“一赛一平台”(即“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项目展示对接平台),整合优秀创业项目,联动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和创投机构资源,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基地孵化、创业政策、创业担保贷款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促进创业项目成果落地。“赢在广州”创业大赛至今已举办10年,前9届大赛累计超过7万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而深圳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上也有其特色政策与服务。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副处长谭艳介绍,深圳2021年各类高校毕业生共计2.9萬人。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深圳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不算太多。深圳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国企就业引领、机关事业单位扩招、提高参军入伍、升学、科研助理招录规模等,千方百计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另外,深圳还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认真落实基层就业补贴、企业招用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
各地各高校抢抓春季校园招聘季,坚持线上线下协同,持续举办各类双选会、对接会等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信息。
由于毗邻香港,有不少港澳青年到深圳就业、创业。就此,深圳积极拓展港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空间。在深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同等享受该市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优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深学习、就业和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融合。
“然而,如今深圳其实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出现一种状况:高不成低不就和慢就业。”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部长徐劲说,在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服务过程中发现,部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仍存在“眼高手低”现象,对工作人员推荐岗位“挑三拣四”,也不愿意申请“青年见习”、“灵活就业”等就业兜底政策。“慢就业”的情况也相对突出。深圳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总体而言家庭条件较好,部分孩子毕业后选择放慢脚步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不愿意盲目找一份工作消磨时间;还有部分家庭和孩子更加倾向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国有企业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岗位的竞争更为激烈。
除了就业上的拓宽渠道措施外,深圳在鼓励创业上也不遗余力。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部马双丽介绍,深圳连续多年举办“逐梦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可申领最高 10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最高 4.5万元的场租补贴、最高3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以及最长3年的社保补贴等,切实减轻青年群体创业成本。而且,深圳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难题。取消高校毕业生的户籍和毕业年限等要求,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从30万元提高至60万元。
数据显示,2021年1-4月,深圳发放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共计约 3.1亿元,惠及人数超过10万,是去年同期的20倍。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