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1-06-20 03:02赵军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笔算人教版计算能力

赵军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的核心,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一切数学活动都依赖于计算。而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更是知识技能获得、数学思维训练、情感品质培养的前提,某种意义上,数学计算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和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发展学生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在《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各学段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和估算技能,再次强调了计算在整个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计算对于数学如此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学生计算能力差、轻算理重计算、忽视口算和估算等诸多现象,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课中扎实地开展好计算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课堂观察与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 创设情境,激发计算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进行计算,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主要源于数学生活和情境。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使学生乐于计算,努力把学生感觉抽象和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有趣。

1.在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计算的需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主题图后,提问学生,你们都玩过翘翘板吗?你能找到蕴藏其中的数学信息吗?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根据图中一共有3组跷跷板,每组有4个人,跷跷板边上有7个人在玩耍,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结合情境学生很自然想到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年龄性格特点,自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2.在趣味活動中调动学习兴趣。数学学习以活动为载体,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计算的快乐,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趣味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计算方法、学会正确计算和提高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用混合运算解决购物问题”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购物情境,分别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来模拟购物场景。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高,并能积极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像“一个书包52元,一个文具盒8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这样的问题不断地被学生提出来,并一个个被解决。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二、 实践交流,沟通算理和算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计算教学中教师也应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我们轻视算理和算法的统一,忽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很不牢固。相反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并参与合作探究,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又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1.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算理。学生思维发展需要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建构也是如此。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例1时,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学生根据信息和问题很快列出算式60÷3,接着让学生尝试说说怎样口算?学生很快说出了得数,但是让他们说出理由时,很多学生说不清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就需要安排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摆一摆、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真正理解了口算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巩固算法,学生推理能力得到发展。

2.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能让学生停留在直观感受上,更要让学生把道理说出来理解透彻。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并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数除法笔算”时,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92÷30,学生先估算后尝试笔算,教师随后出示小棒图,通过巧设问题“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交流。在此环节,很多学生能说出因为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要写在个位上。在小结环节,教师又引导学生比较 92÷3和92÷30两个算式的商里面3的不同位置,通过对比和互动交流,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了笔算除法的算理。

三、 强化训练,提高计算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学段学生要能熟练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和会估算。计算作为一种学习能力,只有让学生坚持训练,就能“孰能生巧,巧能生精”。在计算课上,我们一方面要避免重复的机械的练习,一方面也要做口算能力训练、简便方法训练、难点知识训练、趣味计算训练等,通过每天坚持训练,不断强化,以此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

1.在口算训练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口算是估算、笔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试想一下,如果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都不熟练,在后面的学习中将如何提高计算能力。因此,加强口算训练,是各学段进行计算教学的一个重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教师每天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以卡片、听算、课件等形式进行口算,强化训练。同时定期开展口算竞赛,通过评选每周口算大王和计算小能手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计算信心,确保口算训练有效果,确保人人口算过关。

2.在变式练习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计算教学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通过分层练习突出计算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计算要领和方法,更要通过变式计算练习,培养学生辨析能力和运算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2÷2后,先让学生口算,再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在个别学生汇报后,教师又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详细介绍了竖式的写法。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个别学生在课堂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方法,教师结合错例,课上课下强化学生的笔算训练,做到课课练、日日练,以此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四、 严格要求,培养计算的习惯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大量事实证明,缺少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计算出錯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学生正确计算尤为重要,“好习惯,益终身。”计算课上,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到一丝不苟,通过刻苦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在认真审题中培养计算习惯。认真审题是学生计算的前提,是学生作对计算的关键。而在审题时,学生不仅要看清题目更要理解题意;不仅要找到信息更要理清思路关系,做到审题仔细认真不走过场。例如,在学生做题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做之前必须认真多读几遍题,读题时做到眼到、收到、心到,尤其是做应用题必须做到圈和画,圈出已知信息和画出要解决的问题后,再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解答过程必须完整,做完题后要认真检查,做错的必须及时修改。在书写上,要求学生做到作业整洁,书写规范。

2.在估算验算中培养计算习惯。估算和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更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在计算课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估算和验算的意识,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在口算除法章节安排了估算教学,并在随后学习笔算除法时,教材编排意图都是先估算再笔算,目的就是通过估算确定商的范围,培养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在笔算教学环节,也进一步强化验算,通过引导和严格要求,让学生体会验算对于提高计算能力的意义。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计算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更是提升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

■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笔算人教版计算能力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