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

2021-06-20 22:28蒙均敏李玫姬韦兆钧黄媚
高教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

蒙均敏 李玫姬 韦兆钧 黄媚

摘  要:图像时代的到来,数字原住民——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图像时代的变化,引导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结合图像化的时代特征,制定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具体实施战略——挖掘中医图像文化资源内隐的价值观,打造立体多维的涵化路径,采取“图像”与理论讲授结合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3-0164-05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mage era,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gital aboriginal-Chinese medicine majors' cognitive style, thinking style, behavior style, and learning style has brought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age of images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shoul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the image to formulat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method of imag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icit values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and multi-dimensional cultivation path, and adopt a training mechanism that combines "images" with theoretical teaching.

Keywords: pictorialization;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pproaches

在數字图像时代,图像成为人们认知世界、情感交流、信息沟通交流和重构人们对世界认知的重要方式,导致图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使得人们的情感、情绪体验、视觉感知方式、信息接收方式等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但图像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旧有的教育方式与媒介形式受到了挑战,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图像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行为交流方式、学习方式等的图像化转变,创新运用图像化教育方式契合大学生的图像化发展需求,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一、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概念与特点

(一)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概念

图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来区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图像是一种非文字传播的阅读文本,凡是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符号形态都可称作图像,如雕像、建筑、装置艺术、化态景观等;而狭义上的视觉文化,就是指现代社会通过各种视觉技术制作的,报刊、广告、摄影、电影、电视及网络等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视像文化形态”[1]。图像既包括静态的图像,如图画、雕像、照片、雕塑、建筑等,也包括动态的图像,如影像、动漫等。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把图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即把“图像化”的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图像”的感性直观与形象生动等优势,以立体多维的图像表达抽象的价值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化教育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通“图像”来感受更加立体、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各种“图像”资源包括图像、雕像、影视、图画等各种蕴含“真、善、美”的价值理念的图像、影像内容,结合图像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进行开发、挖掘、转换、创新各种图像资源,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教育的“向善、向美、向真”的价值导向。

(二)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特点

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把“图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直观性与形象化的统一、象征性与隐喻性的统一、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契合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图像化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图像的直观性、形象化给人一种视听感官的冲击,以直观的形象展示了图像本身蕴含的思想及理念,但每个人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知识结构对图像的内容进行理解、重构、编码来作出价值判断。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图像的直观、形象化的一种感染力、表现力弥补理论教育的感性的不足,适应图像时代大学生的认知和阅读习惯,与他们的图像逻辑思维相契合,既能调动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也能在感性直观的教育方式下把价值观的内容内化于心,达到全面的诠释抽象的理论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可见可感和入脑入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图像的象征与隐喻的统一即利用图像符号意指某种事物象征的精神内涵、理想信念或者隐喻的价值理念。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图像的象征性与隐喻性的统一将晦涩难懂的价值观以图像的象征、隐喻手法将其生活化、简单易懂的具象方式表达出不可见的价值观,如借助长城、中华龙、国旗来象征国家的寓意;和平鸽象征和平寓意;天平隐喻的是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中医的“阴阳”隐喻了对立统一的哲理。

图像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即“现实性是指当代图像在制作过程中的灵感、选题、取材及其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虚拟性是指以知识、信息、消息、文字、图像、声音等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2]。正如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选取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军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为题材,以虛拟Q版动物造型的形式展现出来;“大抗战”动漫游戏,选取中国8年抗日的史实为题材,以虚拟的网络游戏把中国在抗日过程中国共联军的战役、游击战、地道战等历史事件来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对外的抗日战争历史。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图像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把史实结合网络虚拟游戏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二、实施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依据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价值导向的“显性”与“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论述。在2020年中国面对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央视网根据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推出的超然动漫“对疫”,以动漫的短视频播放人类千百年来与魔物抗争,人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联手攻关击败病魔。国家以当代青年喜欢的动漫方式把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精神等价值观理念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方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实现价值观的引导。央视通过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把现实生活的难题与虚拟的网络展示、解读现实的抗疫事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在2020年3月10日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国家跟随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网络直播视频把现实生活中的抗疫情况对全国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信息的实时性、交互性以网络呈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化表达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变为图像话语、生活话语,在观看视频的弹幕和即时评论进行信息的交流,把“爱国、无私奉献、生命至上、社会责任感”等社会价值共识以鲜活和富有感染力、情感并茂的方式激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行为自觉。

三、学情变化——实施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依据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从本质上来看,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图像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大学生的图本思维方式及价值观、信仰、道德规范等受到了图像化、视觉文化强有力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文本叙事的理论灌输方式受到了挑战,呼吁图像化、视觉化的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图像崇拜和视觉狂欢已成为当代青年追求的主要文化范式,这使得以文本话语、理性话语为主要话语形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冲击”[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图像化的教育方式耦合大学生在图像化时代的一种视觉享受的需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认知方式的图像化转变

“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认知时所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4]。大学生的认知方式跟随图像时代的发展由文本述事转变为文本述事与图像述事相结合,凸显图像述事的重要性;“与语言、文字符号不同,图像符号是通过主体的视觉感受和图像的反作用来认知世界,以图本的形式进一步重塑主体的认知”[5]。他们认知方式的图像化转变表现为“借助电视电影认知外界,通过多媒体课件开展课堂教学,以及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宣传图、大街小巷中的广告图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方式”[6]。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幅广告牌、国家及国际社会新闻、3D与4D电影,5D的VR体验等,都是大学生认知世界及体验的图像方式。图像化的认知方式中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和容易记忆契合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认知和信息交流的方式,而对于抽象和深奥、形而上的东西有着本能性的排斥;正如大学生通过好莱坞影视认知美国先进的科技及隐含在影片中的个人价值观、英雄主义;日本的动漫认知日本的征战特性及日本的文化;韩国的偶像剧认知韩国先进的整形技术及浪漫的文化;英国的神探影视剧认识英国的绅士品格等。中国出产的一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军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为题材拍摄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漫,大学生通过观看这个动漫片来认知我国的党史军史的发展,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更是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凝聚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认同。图像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图像化导致图像述事的直观性与趣味性、生动性契合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逐渐形成一种图像化的认知方式,进而重构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二)大学生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图像化转变

思维方式主要指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主要分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形象的直观思维,前者是以文字为主的文本逻辑思维,后者是非文本的情景化、直观性的图像思维方式。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图像时代的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方式与信息的交流方式更多借助网络的表情包(动态与静态的表情包相结合)如阿狸、兔斯基、蜡笔小新、暴走漫画蛋先生;借助电视与电影来认知外面的世界、借助网络游戏来消遣课余时间、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视频、微视频等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及发泄不满;这种具象化及直观性的的图像化认知方式、交流方式促使大学生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图像化转变;如习惯性的随心随性的摄影拍照、习惯在网上观看视频和图片,习惯性的通过抖音小视频、微信小视频等方式共享,分享别人的欢乐或者是悲伤、也分享自己的生活及烦恼;通过网络游戏与他人的网络互动来交流思想,张扬个性,通过网络视频的弹幕与他人交流思想,通过体验5D的VR真人实战带来的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感等满足自己对精神的需求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及认可。“图像为人们营造出具体可感、可见、可触摸、可体验的形象化场景”[6],吸引大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不仅是伴随着图像而存在,而是图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图像则反过来进一步塑造着青少年的话语表达方式、记忆、思维以及情感经验,逐渐形成了图像话语和图像思维”[6]。

(三)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

学习方式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在数字化图像时代大学生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都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学习工具的数字化发展促使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面对的电子书、多媒体上课、微课、慕课、雨课堂、网络课程的普遍实施,凸显了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表现由文字为主,图像为辅转变为图文结合进行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今年的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网络平台和超星学习通APP上的名校名师上的“示范思政网络课”等,都是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充分凸显在图像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在现今大学生是“机不离手”,以移动终端为媒介的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等,使大学生的学习从教室、宿舍窄小的上课空间向操场、食堂、地铁站、公交站或者其他的公共场所等来扩展,实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网络化和图像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是契合大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需求。

四、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呼吁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运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教育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教育方式运用在遵循图像化逻辑思维的前提下,在教育内容上,挖掘中医的图像文化资源的价值观意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上,打造立体多维的涵化路径和采取“图像”与理论讲授结合的培养机制,以图像化的教育方式把隐喻在传统中医文化的价值理念展示出来,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解读抽象的价值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教育内容上,挖掘中医的图像文化资源内隐的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的价值观及共同的文化符号。要求教育者对中医的图像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转化,以中医学生所熟知的中医图像文化符号及共同的价值理念增强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中医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仁、和、精、诚”,如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以人文本、天人合一、诚实守信等的价值理念。教育者要挖掘中医图像文化中的“医者仁心、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伦理道德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及“治未病”的健康观、“医患和谐、同道谦和”的道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医术精湛”的职业观、“以人为本”的生命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等等。如教育者组织大学生参观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雕像、教学楼前的中医药历史发展文化石雕走廊、图书馆正门两侧墙上的岐黄论医、杏坛讲学大型石刻浮雕、张仲景大广场的仲景铜像、合德楼前的“河图洛书”石刻像、教学楼旁的“孔子问道老子的”雕像等直观性、形象化的图像,在参观过程有意识对直观的中医药文化景观及文化符号进行解说,揭示其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形神兼顾的健康观、整体平衡的思维观、辩证论治的诊疗观和大医精诚的道德观和医圣对中医学的无私奉献精神、探寻医道的艰苦奋斗精神、《问道》中儒家仁礼、仁爱为本的道德追求;使大学生产生“中医历史的连续感和‘身在其中感”[7],通过石雕图像的行为“形塑”和“群塑”对医学生进行感召和教化,强化价值观教育效果;在视觉经验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行为动机或模仿,引导医学生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以实现个体的知行统一。

(二)在教育途径上,打造立体多维的涵化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教育,既要遵循教育对象的视觉感知,又要遵循教育对象的图像化体验路径;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引发内心的触动、把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外化为日常的行为。

第一,校园环境中的中医药图像文化景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路径。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校园环境具有浓厚的传统中医文化特色,独特的中医历史建筑及校园文化石、种植多种中药的药师山及校园中的中药树林等校园文化景观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作用。教育者组织大学生参观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如中医特色的文化标语、中医经典著作石刻文等,引导他们在感性直观的文化环境中领悟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等价值观;亦或是引导学生参观学校的板墙或者学校宣传栏、教室及学院文化宣传栏的中医人文精神的图像标语,让大学生感知学校的校风、学风都充满了中医人文精神,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

还有校园一角中的著名中医大家雕像、名人铜像、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校门口的晨钟暮鼓楼的中医特色建筑,广西中医药大学达道楼前的青铜雕像——《对话》展现的张仲景、希波克拉底两位东西方医圣会晤的雕像,图书馆边上的刮骨疗毒的铜像;合德楼前的大型石刻河图洛书图、张仲景大广场的铜像等中医特色的校园图像文化景观给大学生营造一种爱校、爱中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大学生手绘中医名人图像、摄影、中医人文精神专题漫画展等方式,在仰望、凝视、描绘中医名人雕像的过程中触动学生的内心对“医圣”以人为本、济世救人的精神认可和坚定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图像化的教育方式带来一种“隐性”的价值观教育。

第二,举办中医药图像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路径。如教育者举办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为主题的微视频大赛,让学生自己编剧及自己扮演的方式加深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医学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中医经典的价值观的图文互构的文化活动,激发情感共鸣,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悟“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仁德为本”等价值观,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进行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判断,最后达到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外“中医药特色图像文化展”、中医名人名师“手绘展”等多种主题图像活动,引导大学生通过图片制作、微视频拍摄等形式认知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的多种价值观,以中医药图像文化交流的形式实现价值观认同。

第三,构建以中医药图像文化为主题的校园舆论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路径。诸如开设中医药图像文化的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号推送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文章及微视频、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的推文及中医义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视频等,让中医专业的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引发共鸣和震撼的情感体验,激发其产生认同、内化及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驱动力;开设红色微博、红色论坛、“国医大师”博客等,依托校园的网络舆论平台的互动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网络教育活动中,使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体悟和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图像”与理论讲授结合的培养机制

在图像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图像化转变呼吁教育者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采取“图像”与

理论讲授的结合,即契合大学生对图像化教学方式的需求,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性需要。教育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的价值观教学,既要把理论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同时结合“图像”进行价值观教育。例如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拍摄的图片、视频;全国人民为抗疫捐物等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激发医学生内心的爱国、奉献的情感,因为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的一张张护士穿防护服勒的面部变型照片、一个个为抗疫而奋战的医生累的倒地睡觉的照片及视频,以直观、具象、逼真的人物形象及他们身上的医者仁心、生命至上、高尚的职业道德、乐于奉献、不畏困难、以人為本的价值观直击大学生的内心,引起他们的内心的情感共鸣,实现在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

以抗疫的图像结合理论讲授,教育者通过课堂短时设计图像——抗疫与中医为主题的制作卡片;以此引发大学生的反思:作为一名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怎么做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还有学校推送微电影——名医校友,以视觉影像引导大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影片表达出来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线上的名校名师讲思政课,引发大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博物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图文结合的现场教学,以直观、具象、逼真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大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转化到日常的生活行为中。

参考文献:

[1]王勤富.当代图像传播的特征与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6:60.

[2]王友萍.当代图像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寇晓燕.文本与图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叙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2):34-37.

[4]刘星焕.当代图像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8:15.

[5]郭科.思想政治教学图像化构建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1):52-53.

[6]郁有凯.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教育[J].青年探索,2019(03):64-72.

[7]刘莉.全球场域中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12):51-5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
以自主型员工队伍建设为载体,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现代企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以思想政治工作“四个贴入”打造过硬的企专消防队伍
新媒体视域下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