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在高职院校理工科女大学生择业观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0 22:28王欣苌云莉
高教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心理

王欣 苌云莉

摘  要:以高职院校理工科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就业意向、就业压力、心理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她们在择业过程中信心不足,感受到的压力更多,生涯规划模糊,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育人显得尤为重要。以心理学视角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长期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关键词:生涯规划;心理;理工科女大学生;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3-0148-04

Abstract: A survey of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pressures, carrier planning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rientation shows that many femal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eel more pressures, who have neither clear objective nor enough self-confidence in career selection. So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during career select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using psychological method to help them deal with gender? differences which exist for many years, and clarify their own carrier planning.

Keywords: career development; psychology; female undergraduat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areer concept

引言

近年来,社会焦点常聚焦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学生数已高达高校总人数50%以上。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凸显,常常出现“有业不就”或是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方向,重视她们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评估高校教学水平的因素之一就是就业率,部分高校将重心放在校企合作、就业招聘活动上,在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下,教师通常是讲解就业理论知识教学、就业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心理健康和角色变化的引导,导致就业指导有着诸多不足之处。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方针也需要不断更新,指导理念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加强人际关系处理、就业规划、岗位选择等方面的指导教育。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访谈对象为高校从事就业的辅导员、从事教学管理的老师、一二三年级的在校生与已毕业学生。本次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行健职业技术学院671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为第一部分;通过调查、收集、整合形成的《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为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人员对就业的意向、心理状态、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期待值等方面。其中男生409人、女生262人;大一278人、大二184人、大三196人、已毕业13人;人文社会科学249人,理工422人;独生子女人数为341、非独生子女有330人;247人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兼职经历428人,既有兼职经历又担任过学生干部的164人。

二、研究分析

收回问卷后,首先使用SPSS软件对此次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分析,具体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该问卷的Alpha指数为0.758,数值大于0.7,表明本文设计的问卷是有信度的,各问题之间的一致性较好。KMO值为0.735,数值大于0.6,P值小于0.5,说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之后观察图1碎石图,我们可以发现仅有前7个因子的斜率较大,之后因数的曲线就变得较为平缓了。所以选择前7个因子作为因变量,探究其与剩余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職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现状

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共32个学时,为大班制授课,分布在大一、大二的任意两个学期中,课程量少、教学形式相对保守,教学内容大多以职业指导为导向,其中自我探索仅有两学时,很难扩展学生关于心理健康的认知领域和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

于专业课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当前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部分老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全面认识,心理教育方面也不专业,不仅无法保障就业指导质量,学生的自我探索也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1]如果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将无法传递有效的就业实践信息,也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学理念无法与时代接轨。即便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储备,也会导致心理引导缺乏科学性,甚至会造成引导偏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理工类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择业心理教育结合,并且就业指导课程要设计得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在课上做到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进行自我探究、调整自己心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高职院校理工类女大学生现状

1. 就业意向

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时选择专业对口的人中,有七成以上的学生是人文社会类女生,理工科男生的比例达到了73%,人文社科的男生占67%,而理工类女生占比最少仅有58%。这一方面说明随着院校的大规模发展,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理工类女大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专业对口与工作的选择上,理工科类女生的思想也逐渐变得理性,不再一味地要求工作要和专业相关。“你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这一题的选择上,仅有理工科女生排序为个人能力不足,学历不够>社会经验欠缺,对未来感到迷茫>掌握的信息量少>对求职过程感到害怕与恐惧>性别>家庭因素,其中性别位于第五位,而人文社科类男生和女生以及理工科男生的排序都是学历不够>社会经验欠缺,对未来感到迷茫>掌握的信息量少>对求职过程感到害怕与恐惧>家庭因素>性别,性别因素位列最后。因此正确对待社会长期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也是工科女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如图2、图3。

2. 就业压力、心理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感到就业压力的问题上,通过性别与学科的交叉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什么学科的学生均有83.31%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但女性比男性高6个百分点,女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人更多。对于是否希望有就业心理辅导上,男女生也存在同样的趋势,女生对就业心理辅导意愿更强,不希望就业心理辅导的占仅为17%。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女生较男生而言更希望得到心理辅导。具体如图4、图5。

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占比96.25%,工科类女大学生有非常明确的长期职业规划仅有13.75%,而有近期规划和生涯模糊甚至没有规划的人占比81.72%,84.35%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不是很有信心,特别是女生择业信心较男生明显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大学生择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之社会阅历不足,家庭期望过高等因素,自身定位偏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心态失衡。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对理工科女生中的就业压力与就业心理辅导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p值分别为0.021,均小于0.05,表明理工科女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心理辅导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就业压力与是否需要心理辅导之间存在着差异,差异值为0.69,更说明心理育人应该从生涯规划应在入学初期就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贯穿始整个大学生涯。

三、心理育人在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心理育人”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心理育人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成果。[2]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虽然二者各有侧重,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可以相互借鉴。[3]本研究也期待,按照这一发展理念,能够把心理教育中的心理营养运用在促进高职院校工科女生的职业规划课程中。

要以健康的心理为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终身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才能就像是基石,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规划。并且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渗入到各类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从而帮助推进学生的全面發展。

在开展亲子教育的活动中,当人们往往将心理营养使用在自己身上,在学习做自己好父母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人际关系、生活的质量,都随时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往往会矫正并且调整好自己拖延、焦虑、抑郁和敌对等消极心理的状态。昆明理工大学的周文等人使用情境再现、角色扮演和萨提亚冰山雕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假定大学生的期望,未被其父母未被满足的情境,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人际相处网络产生迷惘的情境,通过扮演该情况内的不同角色,演绎推理除不同人物应对该问题的方式。[4]在不同情境下,引导大学生如何正视自己拥有的正面资源,并且做到肯定、接受、认同、重视自己。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心理,通过解决对父母的怨憎、愤恨等抵触情绪,最终实现与父母达成和解的目的,运用情绪管理等多种手段引导大学生稳定情绪。并且可以通过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相应的心理营养技巧。首先从最简单的认同赞美开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让大学生体会到温暖、舒适的教育形式,并且有自信能够全程参与互动。与此同时,在全程各类辅导中,将肯定赞美认同的环节渗入其中。在此基础上,在假定错误和失败的情形时,注意帮助大学生认清如何做才是接纳自己,引导大学生在时间上、选择上就开始重视自己,认为自己沉迷网络游戏、极度消耗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外在行为,而不是重视自己。在做到肯定赞美认同、无条件接纳和重视等三点的基础之上,引导大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方面的技能,正确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培养信任父母的观点,健全人际关系安全感,全面有序地推动他们心理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因此为了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进行,学生必须深刻认知、了解自我,这样才能够从理性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自我类型,根据对应的人格匹配理论进行心理测试,使学生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且进一步看清自身所掌握的能力与技能,通过环境分析准确定位自身价值。[5]学生制定生涯规划之前,就已了解自身的特点与需要,就可以明确今后的职业规划所需达到的目标,从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正功率。

四、发挥心理营养教育在高职院校工科类女大学生择业观培养中的作用

(一)将心理营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

尽管就业在学生大三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在这个阶段也愈加明显,但要达到心理营养教育的目的,就要追根溯源,在入学初期就要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如学生本身就是由于个人兴趣选择的专业、沉浸于学习、乐观向上,在面临就业困难时,也会积极应对,不会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但如果入学之初,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态度消极,对后期就业问题就比较抵触、散漫,不好的情绪会持续累积,在毕业时期呈现出来。因此,高校应该将心理营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从入学初期阶段的职业规划、中期阶段的专业知识教育,到后期就业指导的专业技能培训,将心理营养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时期,通过心理营养教育让她们调适心态,提高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正确对待社会长期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同时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6]

(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指导,引导女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

整合资源,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可以尝试打破社会、学校的边界,引入校外优秀的资源,搭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系统,聘请心理专家,组织现有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提高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强调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构建科学培养方案,强化对高职院校工科类女大学生的个性化辅导,让他们能够觉察、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发现情绪背后的期望,从觉察自己开始探寻问题,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自己与社会相适应的择业观。

(三)加强择业观教育,树立女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高职院校工科类女大学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并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性格、兴趣爱好、人际交往模式、价值观、能力特长、技能水评等方面,自己能够在选择职业时准确地定位,然后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当前的高职院校工科类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她们普遍把就业期望值定的偏高,只有对自己了解,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让现实和理想更接近,与此同时也可调整盲目和自傲的心理。[7]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生活和社会,拓宽自己的就业思路。努力将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让青春之光在梦想奋斗的道路上闪耀。

参考文献:

[1]杨春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8-10.

[2]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

[3]贾林祥.心理育人的内涵、机制与实施路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2019,33(3):112-116.

[4]周文,李方敏,高张清.心理营养教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05):87-93.

[5]陈琦,王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11):125-126.

[6]冀虹,李松波,王涛.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渗透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87-88.

[7]冯晨音.发挥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基于高校心理育人的視角[J].林区教学,2020(01):7-9.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心理小测试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