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菲
“临行尚作半日留,满泛青瓷话离别。”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深入宋人生活的完整青瓷,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极为罕见。完整青瓷瑰宝难寻,一些发烧友只好把目光转向了青瓷碎片的修复,他们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修补好的青瓷,重新洁白晶莹似玉盘。在郑州,就有这样一位发烧友。近30年的淘瓷和修复之路,让他踏遍祖国各地,只为多寻找一片古代的青瓷片,他想把修复青瓷的事业做到极致。
一个专门做古代青瓷修复的人
河南青瓷馆被簇拥在繁茂的植物间,黑底金字的牌匾,敞亮的玻璃门,30平方米大小的空间,馆内中后部用一件屏风隔开,馆前南北两侧的展架上,摆满了修复好的、大大小小近百件青瓷,这就是马新生的藏宝屋,馆虽小,但却没人敢轻视。马新生说,摆在展架上修复好的青瓷,只是一部分,“到目前为止,我修复的青瓷物件儿,已经超过360件了”。
青瓷,指的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表面有青色釉,宋代汝窑、龙泉窑等都属青瓷。马新生告诉记者,他只修河南的青瓷,所以河南青瓷馆里最多的,就是宝丰清凉寺汝窑和张公巷窑的青瓷了。360件修复品,是什么概念?他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完整器,存世不足百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为何与修瓷器结缘
马新生说,30多年前,他经常到古玩城淘一些小玩意儿。最初,他对古钱币感兴趣,后来,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吸引力,他对一堆破烂瓷片着了魔。也是在那个时候,马新生动了把破瓷片粘在一起的念头。“补就青瓷转玉盘,夜深秋重酿新寒。”修补好的青瓷,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看着一堆碎片,经过处理修补后,显露出其特有的天青、豆青、卵青等色,重新呈现出大气端庄、高雅素净的模样,这是马新生的“兴奋时刻”。
马新生本来是一名中医,原本是在工作闲余时,将修复青瓷当作爱好来做。渐渐地,随着对青瓷修复着迷,他做了人生极其重要的决定——不做中医,到全国各地收集瓷片,做民间最专业的青瓷修复人。“修复不算难,最长时一两个月修复一件,这种过程是个享受。”马新生坐的位置,可以将馆内所展青瓷尽收眼底,可能他也没意识到,他看向青瓷的眼中,满含对这些青瓷的爱意,“我这个工作,难就难在收集瓷片”。
马新生说,十几年前,他开始到全国各地收集瓷片,不过,汝窑产地为河南省,他到得最多的地方,是郑州的古玩城,“最多一次性收过几十片,近些年,瓷片一片难求”。
锤炼出火眼金睛
据了解,马新生修复青瓷的材料,就是常见的石膏。现有的瓷片拼不出完整的古青瓷,他会根据已有主体部分的青瓷,将残缺的地方用石膏填补上。填补后的青瓷,白色与青色相间,瓷片历经千年激荡的颜色和气质,在白色的映衬下,如同后周柴世宗描绘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绽放出一种残缺孤傲的美。
近距离地观赏和触摸青瓷,再对比现代青瓷制品,能感受到很大的不同,就是青瓷馆中两种不同的宝丰清凉寺汝窑和张公巷窑,从外观和触感也不一样。“汝窑胎质疏松,烧制温度比张公巷窑低,平常我们说的天青色,就是汝窑中最难得的颜色了。”马新生说,拿宋代的汝窑来说,精品集中在皇宫,多用作皇家装饰观赏品和祭祀盛放贡品的器皿,量本来就小,“十窑九不成”,描述的就是成就精品极低的概率。再加上能做出精品瓷器的匠人也少,“就拿拉坯这一项工艺,匠人从小培养,一辈子只做拉坯这一件事,几十年的锤炼,将技术精进到极致。”马新生感叹。
極致的工艺和独居风骨的匠人精神,给青瓷赋予了更多更深的含义,马新生也秉持着几十年认真做一件事的精神, 尽一己之力将青瓷文化传承下去。近30年的锤炼,马新生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现今的他基本上能辨别出瓷片的真假,这也引得全国各地的诸多藏友纷纷带着自己的宝贝前来请马新生鉴赏。
淘瓷路上的趣事
几十年的淘瓷路上,有着各种看似奇奇怪怪的经历。马新生说,十几年前,本来他已经带着20余万元去往买车的路上,朋友一个电话告诉他,发现了一种方盘的瓷片,他二话不说,带着钱就赶往了收瓷片的路上。“后来,我花了买车的这20多万元,买了方盘的瓷片。”马新生笑道,“去买瓷片当天晚上都没睡好觉,方盘太难得了。”让马新生睡不着觉的,还不止这一晚。据介绍,在他近30年的修复路上,还有一段传奇,曾经自己花了3年时间,才将一个青瓷碗拼凑上。
“2012年,我修复了一个青瓷碗的下半截,但是找遍手边所有的瓷片,上半截始终找不到。”奇迹发生在2015年。有一天,马新生照例去逛郑州古玩市场,淘瓷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青瓷碗的上半截碎片。“当时看到后,心里犯嘀咕,觉得有点熟悉。”马新生说,可当他捧着这几片碎片,回家找到三年前的青瓷碗,小心翼翼又带着无尽虔诚,将碎片边缘与下半截的青瓷碗对接后,严丝合缝,“我激动得快哭了,这简直是奇迹!”
记者看到,馆内现有的碎瓷片,大的不说,小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这些可都是马新生的宝贝。曾有人闲逛到文博城,来青瓷馆一探究竟,因为并不了解青瓷,指着一堆碎片问马新生,“你这些破烂碴子能值两百块钱吗?”这让马新生哭笑不得。但他也理解。事实上,汝窑等青瓷实属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小众的分支,了解其价值的、抱着虔诚之心膜拜青瓷器具的人确实有,马新生告诉记者,有全国各地的青瓷发烧友慕名来到河南青瓷馆,看到一件件修复好的青瓷,眼睛放着光,他们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青瓷,感受其细腻如油脂的釉面,体味着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只有他们懂这些青瓷的珍贵,毕竟平常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隔着展柜远距离赏玩”。而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青瓷,或许也正是他开门设馆的初衷。
(责任编辑:薛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