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彩霞
摘 要: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现代美术。印象派画家主张外出写生,而不是传统的室内作畫,这一新的观念是莫奈带给他们的,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尽力结合人与自然风景的关系,这种绘画表现方式对于后面出现的艺术流派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莫奈对后世绘画的影响之所以如此之大,在于莫奈将高超的技法与绘画理念完美融合并融会贯通。他打破了贵族官方艺术,冲破了传统画派的束缚,开启了现代绘画的先河。
关键词:莫奈;艺术创作;艺术情感
一、莫奈生活的背景
(一)莫奈生活的社会背景
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强有力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暴发,给法国带来了强大的生产力,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物质基础,也推动了艺术领域的迅速发展。1789年法国政局动荡不安,轰动一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实际上也标志着整个欧洲19世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也是19世纪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思想教育和观念的大力宣传,很多学者对学院派产生不满,要求进行绘画创新。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虽然其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文学艺术、精神层面相对空虚,为此他们需要艺术品来装饰家庭。对他们而言,学院派的高雅与他们格格不入,也正是如此,艺术界正在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二)莫奈生活的绘画背景
对于西方传统绘画,画家更多的是将所看事物完美再现,运用不同技法和理论,尽可能地将画面与实物“无缝连接”。而在传统绘画的造型基础上,印象派画家莫奈将全部身心和热情都投入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研究中,打破了传统绘画酱油色的固有色调,灵活有力的笔触加上明亮欢快的色调,生动地展现出阳光下万物的生机。
在题材的选取上,莫奈多选取大自然景象或者日常生活,作品几乎不描绘任何关于社会现状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的情节,更多的是表达个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向往之情。在构图上,莫奈的作品并不强调完整性,而是强调真实感和随意性。
二、莫奈艺术风格
(一)莫奈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莫奈从小生活在勒阿弗尔,那时候由于父亲忙于经营杂货店,他只能同母亲生活在一起。童年时期的莫奈经常同大自然亲密接触,对大自然有不同于他人的亲密感。十五岁的莫奈就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漫画家”,再加上母亲的生活补助,使他四年后得以去往艺术之都巴黎。在巴黎学习期间,莫奈穿梭于各个画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布丹就是他结识的好友之一,也是他在油画学习方面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莫奈来说极其重要。西方的传统绘画是以写生和室内创作为主,布丹虽为莫奈的启蒙老师,但他并未经过正统西方传统绘画教育。也正是因为如此,布丹个人开放的画风影响和感染了莫奈,促使莫奈在后期的求学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绘画模式和方向。刚到巴黎求学之时,在卢浮宫目睹历代大师的经典艺术作品,莫奈被巴黎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心怀向往的莫奈在参加一次官方沙龙画展中,被巴比松画派画家柯罗、杜比尼等人的作品打动,感触颇深,进一步坚定了他学习西方传统绘画的决心。
在学习西方传统绘画,莫奈自身的天赋使得他的学习事半功倍。莫奈在巴黎的浓厚文化氛围熏陶下,走进了格莱尔画室,学习库贝尔和柯罗等古典主义大师的绘画技法,充实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和渴望。后期,在伦敦的画展上,莫奈接触到了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透纳。透纳的作品多表现光与色,同行的毕沙罗和莫奈在透纳的影响下,开始对光和色进行研究与学习,这也对莫奈的绘画人生有较大的影响。在之前思想理论的支持下,莫奈自由不羁的性格、对大自然的热衷,推动着他走出画室,在外写生,全身心去靠近大自然、体会大自然、记录大自然。经过不断的实验与研究,莫奈认为,自然界变化万千,同一事物,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光线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是不同的,捕捉画面获得的瞬间印象和灵感也大不相同。正因如此,莫奈的绘画人生与室外写生、光线和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莫奈油画创作技法
莫奈的《日出·印象》取景于他生活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从小生活在勒阿弗尔海边的莫奈对勒阿弗尔港口的早晨情有独钟。画面中,远处一轮红日正从海平面缓缓升起,太阳的余辉洒满整个海面,红蓝交错,明亮动人。船只和港口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漂浮着,远处飘渺的雾伴着太阳的光辉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朦朦胧胧,令人遐想。远处归来的船只与远景融为一体,又同被新日映红的橙色天空、近处的船只形成对比。近处水面以黄绿色调为主,笔触随海面起伏走动,远景近景对比,动静结合,富有诗意。画面笔触轻松欢快,大色块潇洒肆意,小笔触若干若湿,如行云流水,又似中国书法的大气。形体和色彩边缘时而虚时而实,笔触与色彩的协调使画面有着和谐的节奏感。正是由于这幅《日出·印象》,印象派开始了它的辉煌,莫奈的绘画风格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
物体受光面的颜色是由固有色和光源色决定的,暗面是由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反射决定的,这一理论被印象派大师莫奈诠释得十分准确。“干草垛”组画是莫奈把印象派理论诠释得非常精彩的作品。同一地点、不同时分的干草垛在视觉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晨光时分的干草垛,整体画面给人温暖、积极、阳光的感受。从地平线的暖色调向天空冷色调自然过渡,暗部赭石色、橘红色等暖色色调的柔和与亮部柠檬黄、蓝灰色形成鲜明对比。在灰部与亮暗部的自然衔接中,蓝紫色调功不可没。傍晚时分的干草垛,画面色调为蓝绿色调,整体给人安静、萧瑟之感。暗部色调以赭石色和蓝绿色为基调。两幅作品虽然在题材上相同,但是在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上却大相径庭。“干草垛”组画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莫奈在创作时对大自然以及光线的捕捉和处理。“干草垛”组画中草垛的造型精准,为色彩释放热情奠定了基础。笔触跟随形体和色彩的轨迹,使形体各个色块融合,浑然一体。形体与色彩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二者缺一不可。色彩为形体添砖加瓦,形体为色彩提供基础支柱,二者合一,更有生命力。
莫奈的“睡莲”组画在构图、色调上都各不相同,每一朵睡莲都有其内在韵味和故事。“睡莲”组画是莫奈的暮年之作。晚年的莫奈患有眼疾,导致他对光线的捕捉不是特别敏感。“睡莲”组画是莫奈对睡莲不同时间段的描绘,患有眼疾的莫奈难以描绘出睡莲在不同时间段色彩与光影的变化。正因如此,莫奈的笔触更加松动豪放,使得睡莲形体虚实相生。
在色彩表现上,作品多以蓝紫、蓝绿为基调。看起来所有画面基调相似,固有色相同,但是莫奈在自然光的捕捉上却极为苛刻,他力求在特定的时间段里呈现睡莲在自然光线下的不同状态。外加环境色带来的影响,光线的反射效果都尽数收入莫奈笔中,使得每幅作品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睡莲”组画除了在色彩上给人清新爽利的感受之外,笔触较前期作品相比也大有不同。前期作品画面色彩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笔触和肌理的运用并没有很使人耳目一新。而晚期的“睡莲”组画,画面安静,通透感十足,笔触五彩斑斓,又似中国画中的披麻皴,变化无常。湖面以深蓝色为基调,岸边垂柳倒映其中,莫奈巧妙地以垂柳的竖向趋势来描绘湖面,睡莲则以横向来刻画,相得益彰。画面景物不同,刻画手法也不同。笔触的走势勾勒出整个画面的层次感,笔触时而湿润,时而干枯,使画面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三、莫奈对绘画的独到见解
莫奈作品对色彩的表现独树一帜,画面冷暖对比强烈。他长期探索光与影的变化、阴影与轮廓线的画法,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光与色。通过对光与色的研究,找到表达物象最适合的形式,比如经常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体现瞬间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曾国华.再识莫奈[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2]曾双凤.莫奈油画创作中的艺术情感[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5.
[3]张淑萍.从《睡莲》看莫奈晚期创作抽象意味的转变[J].剑南文学,2011(2):84.
[4]王刚.光影印象[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5]翟羽佳.绘画中的光色世界,浅析印象画派莫奈的风景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