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防控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21-06-20 06:01苏娜娜王振宪王志鹏衣翠翠田立新
高教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园安全高校

苏娜娜 王振宪 王志鹏 衣翠翠 田立新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引起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本课题以“高校校园安全防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弘扬新时代“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价值思想,聚焦高校校园安防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及建设,探索安防生态系统有效实践路径,在安防意识革新、利益藩篱突破、安防团队融合及安防文化打造、激励惩戒机制完善、担当落实监管考核等方面着力,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校校园安防工作格局,确保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有序。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安防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5-0112-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ew campus safety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aus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high concern. This topic takes "campus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o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forward the value thought of "life first and security first" in the new era,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ecurity ecosystem, explores the effective practice path of security ecosystem and creates, motivates and punishes the mechanism in security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interest barrier breakthrough, security team integration and security cultu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and take charg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uild an all staff, all process and all-round pattern of campus security work, so a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order of campus security.

Keywords: colleges; campus security;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osystem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安全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1]高校作为铸造完善人格、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摇篮,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民族未来。对学生成长成才,对高校自身长远发展,抑是对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独立富强来说,安全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都不可或缺。

研究好、培育好整体协调、预防为先、积极主动的高校校园安全防控生态系统,构建起一整套师生员工全员融入、教學实践生活全过程参与、校园内外全方位布局的“大安全观”下的校园安防方法论,突出校园安防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性、防患未然的前置性、化解危机的积极主动性,是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直接抓手、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有力保障,更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当前高校校园安防工作基本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大环境日趋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持续提升,这是值得所有公民欣喜与肯定的事实。

急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屡受威胁,个人隐私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名誉安全、网络舆论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看不到的安全隐患如洪水猛兽,校园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安防压力陡然提升。

在此背景下,如何主动预防、及时应对、妥善处置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成为推动平安校园建设、促进高校健康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要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未雨绸缪、预防为先,整体协调、系统防范,内外兼修、身心安全”的大安全观,通过全面系统研究新时代“互联网+”浪潮下的高校校园安全工作,聚焦各类新型校园安全隐患,辩证思考安全问题产生根源,努力探究隐患排除途径,并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安防生态系统,让整个生态系统自主运行、主动发力、提前应对,努力将各类校园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提升师生员工的风险防范、危机化解能力,千方百计确保校园各主体安全,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维护“平安校园”的营卫防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课题组通过对山东济南长清大学城10所高校的校园安防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有效调查问卷1896份),结合实地调研、蹲点观察、座谈访问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以下结论:近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有序,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持续提升,对党和政府的各项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对自己所在高校和谐有序的发展充满自信与希望。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不容回避。在国家日益繁荣强大、民族日趋接近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在校园治安、防火、防盗等传统安全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师生员工的心理问题、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校园贷款及隐蔽的宗教渗透、错误思潮侵蚀等新问题、新挑战、新压力不断萌发,我们传统的依靠人防、依靠保卫部门、依靠事后处置灭火应急的校园安防理念、手段、方式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迫切需要从高校校园安防理念、安防人才培养、师生员工的安防教育、考核督查落实、激励惩戒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突出“整体性、前置性、主动性”三个特性,才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校园安防工作、提升校园安全工作水平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二、当前高校校园安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窥视高校整体的安防工作现状及所面临的难题。

(一)安防意识急需革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安全观尚未形成

调研结果提示:很大一部分高校师生员工对安防工作认知尚存在较大误区,没有认识到每一名校园主体都是校园安防工作的重要一分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校园主人翁意识尚未建立——有45.70%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安防工作就是完成有形的安保任务,确保人身、财产及消防安全等;34.15%的受访者表示越来越关注数据信息安全、师生心理健康安全;至于思想认识安全、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及高校间谍问题,仅有1.78%的受访者表示曾关注思考过;有82.93%的受访者表示,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后,首先会想到是保卫部门的责任;对于“有没有想过每个校园主体都是校园安防工作的重要一分子”,有27.3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想过,校园安防工作是保卫处等职能部门的责任”,还有13%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可见,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安全问题发生后,被动应付、滞后处置的情况仍然存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安全观尚未形成。

(二)安防宣传教育手段、方式、方法落后,多重理论说教,轻体验式教学

调研显示:对于当下的安全教育宣传推广工作,89%的受访者表示“一年内,参加过1~5次安全教育培训”,53.67%的受访者表示“当下的安防培训重理论宣

讲、开会布置、书面总结,而轻场景演练”,甚至有2.65%的受访者极端认为“当下的理论宣教及演习教育工作没多大用,多是形式主义”;有意思的是,在绝大多数受访者诟病当前的安防宣教工作同时,有76.7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尝试演习教育、体验式教学及新媒体技术下的情景模拟”。

可见,当下高校校园安防宣传、教育工作多偏向于理论说教、口头传达、开会强调,而少情境带入、体验教学、情景模式,没有很好地应用“互联网+”下的新技术、新载体;高校校园安防文化依然薄弱。

(三)安防工作与学校强势学科发展不能较好融合,存在“两张皮”现象

对于“在自己授课的课堂上,跟学生讲过相关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这一问题,100%的辅导员老师表示“只要有机会,就会强调安全”,而与此相对的是,仅有3.6%的专业课教师表示“会结合专业特点及时政热点讲一讲”,79.17%的专业课教师表示“偶尔讲讲”或“从未讲过”,理由是“内容与专业课关联度不高”,他们认为学生的安全工作主要与辅导员及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有关。

可见当下绝大部分高校领导干部非常重视校园安防工作,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底板思维”及“底线意识”已经确立,但却与教学工作脱节,安防教育不能融入强势学科的主课堂。

三、提升高校校园安防工作水平的应对举措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态系统理论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生态学视角来看,高校校园安防体系是由学生、教职员工、安保部门、其他各业务部门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要素组成的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互动、全方位依存的有机整体。

尤其是在经济迅猛发展,文化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多变的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中新的安防问题不断产生,原有的校园安防工作体系备受挑战,迫切需要构建起一套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行之有效的全新理念体系及实操技法。

(一)革新高校校园安防认知理念,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安全观,激发每个校园主体的“主人翁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校园安防工作,技防是基础,人防是关键,对安防工作思想认识的转变与革新,则是提升校园安防工作水平之活的灵魂。如何将高校师生员工对校园安防工作的认识,从单纯关注有形的人身财产安全,延展至心理健康安全、人文情怀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政治安全等更广范畴内的无形安全;如何引导相关职能部门从目前的“重救火,轻预防”的现状,到构建预防为主、未病先治、主动出击的“大安全观”下的校园安防生态系统理念,无论对于做好本次课题,还是提升校园安防工作水平,都大有裨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作为高校管理者,做好高校校园安防工作,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从保障人民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维护学校安全、学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当前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切实把学校安全稳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 系统思想,整体观念

针对目前普遍“重救火、轻消防”,校园安全防控被动、滞后的现状,如何树立整体观念,确立系统思想,落实未雨绸缪、事前主动防控理念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安防生态系统不是由哪一个单独个体就能独立构成的,在防控内容、防控方式、影响因子、时空范畴等维度上都应秉持系统性原则,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学习,方能发挥合力、凸显价值。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校园安防工作不再是某一部门、某些人员的专属任务、单兵作战,必须全员积极主动参与,将整个校园与安全相关的因子分类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凸顯生态系统整体优势。

学校完善校园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拿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人翁姿态,主动融入安防工作中;转变校园安全单纯局限于防火、防盗、防骗等方面的陈旧观念,构建“大安全观”下的校园安防生态系统理念;敦促各业务条线、部门树立“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发展思路,建立联动响应机制,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使整个校园安全因子分类聚合在一起,结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合力,凸显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优势,切实保障学校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保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2. 未病先治,防患未然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这提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校园安防工作,一定要树立“上医治未病”的理念,从出现安全问题后“被动应急处置”转变为“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主动应对”,努力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艰巨繁重的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切实提高防范化解各类校园安全风险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3. 内外兼顾,身心安全

实现高校校园全方位的安全,需要引导师生员工将校园安全的关注点,从单纯生理性肉体安全、财产安全,延展至心理健康安全、信息安全乃至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更宽广的范畴;从认知引导、情感培养、能力发展、人格健全等多个维度,强化人文关怀、厚重安全体验,培养政治过硬、身心健康,能追求真善美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尊重传媒规律,利用“互联网+”,营造重实践、重参与、重体验的情景教学氛围,打造润物无声的优秀校园安防生态系统文化

勇立潮头、顺势而为,方能笑傲沉浮、事半功倍。高校校园安防工作也要紧盯社会发展演变规律,尊重文化传播规律,把握新形势,正视新问题,利用好“互联网+”,发掘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新媒介、新载体,创建参与性强的场景宣教项目,达到安防宣教入脑走心的目的,实现安防教育从偏理论研究、重课堂说教到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训练、演习教育体验等多途径、相补充的转变,将生命教育及校园安全保障能力培养等融合进校园安防生态系统理论建设及实践操作中去,培育优秀校园安防生态系统文化,为高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战略支撑与现实保障。

(三)把握时间节点,创新融合载体,利用课堂教育主渠道,将校园安防工作与学校主业尤其是主流强势学科发展相融合,消除“两张皮”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抓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这个重点,落实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等要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3]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大思政”课题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围绕“平安高校”建设的整体工作目标,必须秉承新时代“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校园安全工作理念,创新课堂教育体系,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紧紧抓住新生入学、在校课堂教育、毕业生离校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安防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将学生安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把政治安全、生命教育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主业,尤其是强势学科的课程体系中来,推进安全教育课程化体系化建设,利用好课堂主渠道,消除“安防是安防,教学是教学”的两张皮现象;要充分重视社会实践,不断开辟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能设身处地与学校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并能身体力行捍卫国家安全,在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助力。

(四)加强监管考核,狠抓责任落实,完善激励惩戒机制,确保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权责对等,为担当者担当

被动执行易,积极主动难。比安防理论突破、安防文化打造更重要的是实践推进、真抓实干;比领导重视、受外力影响被动改变,更有效的是建立危险指数参照系,构建起“免疫生态系统”,让生态系统自主、积极、有效地运行,排查安全隐患,自动开启隐患消除机制,并不断总结提升,形成理论实践闭环。

制度的生命在于严格执行。加强校园安防工作的顶层设计,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多方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警、事故统计分析机制,推动安全监管常态化、长效化;调整权责范围,让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权责统一起来,让校园安全工作各相关主体要素承担安防工作重担,学校各部门要广泛参与,给与足够的支持,真正激发每一名师生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好“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大利益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4]在提升技防硬件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安防工作惩戒激励机制,引导各业务条线教职员工尤其是保卫处、实验管理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宿管中心等与校园安全工作息息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在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校园安防问题时,不畏难、不怕难,切实做到以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一整体利益为重,通盘看待校园安全工作,加强安防业务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落实好岗位职责,对于自身存在的沉疴不回避、不遮掩、不打马虎眼,能自我揭短、自查自省、见贤思齐、狠抓整改;学校管理者要切实用好隐患排查这个“扫雷器”、监督检查这盏“探照灯”、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牢牢牵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及时压实责任、传到压力,发现安防问题,及时排除安防隐患,做到善有奖、恶有罚。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安防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及实操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视校园安全工作的全新视角和积极主动应对校园安防隐患的有效路径。本文试图从安防意识的革新、“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之整体大利益观的形塑、闻过则喜境界的养成、狠抓落实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未雨绸缪之校园安防文化的打造等方面着力,逐步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把控”的安防理念,构筑“整体协调、未雨绸缪、主动防控”的安防工作格局,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有序,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有力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4.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01.

猜你喜欢
校园安全高校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高等院校校园安全稳定创新工作机制研究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开学季,打好校园安全堡垒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