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徐娴英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大部分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目标。“零售学”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平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零售学”课程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并通过专题调查及策划活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零售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5-0080-02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对社会和企业的责任,也是教育部对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直接要求。
一、“零售学”课程对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市场营销专业及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必须构建一个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够培养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零售学”课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个综合平台
大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都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学生所学大多是孤立的营销理论,但是没有一个具体行业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联系起来,学以致用。“零售学”作为营销理论应用的最前沿,毫无疑问可以承担起这一职能。
市场营销的专业课通常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营销策划”“品牌管理”“服务营销”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掌握了全面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为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学习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后,学生需要一个行业或一个岗位去实践其所学,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职业体验中。“零售学”可能承担这一职能:一方面,“零售学”的许多知识是之前所学专业知识在零售行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零售业以其分布广泛、进入门槛低的特点,非常便于学生实习和实践。
(二)零售行业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渠道
零售行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也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与之相伴随的就是零售业的迅速增长。零售业的迅速发展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其中电子商务更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最大的需求市场。因此,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市场营销专业也必须开设“零售学”课程。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零售学”课程建设思路
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零售学”课程建设不应该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而应该是一个结合营销学的专业课,以课题、活动、调查专题为内容,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平台课程。具体来说,“零售学”课程建设应该包括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創新和更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零售学”课程建设的关键。“零售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必须体现其作为应用平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的老师进行协调合作,让学生在零售学课程上,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例如:
与主讲“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老师合作,组织学生进行零售专题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学生的报告可以作为两门课的作业提交,同时两门课的老师共同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和打分。
与主讲“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师合作,设多个相关调查专题,让学生选择,进行问卷设计并完成调查。两门课程的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调查给予指导和建议,并最终打分。这些专题可以包括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消费者选择实体零售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因素等等。
与主讲“广告学”的教师合作,要求学生收集不同零售业态的广告,包括网络平台及实体零售的不同广告,并进行分析评价。
与主讲“网络营销”的教师合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新零售”的范式,调查零售企业线上营销的成功案例,分析零售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另外,“零售学”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和创新,而不能单纯依靠教材和书本上的知识,毕竟书本知识的更新比不上现实经济的发展,甚至一些零售企业的实践已经领先于理论的发展。这就要求“零售学”的教学要向现实学习,及时跟踪企业实践创新,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我国近年来在零售业领域有许多创新实践,如“双十一”“6.18”“河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等零售新业态,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专题,应该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零售学”教学中要及时跟踪国内外零售业发展的最新动向,通过案例或专题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零售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零售业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师主导型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导型课堂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把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导。教师的课堂讲授只起到引入和导论的作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辩论、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参与进来,课堂60%-80%的时间由学生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强化。
2.将“零售学”的教学与相关竞赛结合起来
“零售学”课程教学中设置的专题调查如“消费者冲动性购买”“零售商圈调查”“零售促销调查”等都可以与各种竞赛结合起来。在教学安排中,引导和指导学生结合课程的相关专题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调查大赛、互联网+大赛等。通过参加上述比赛,让学生对零售行业的热点现象、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3.将“零售学”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的,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基地应该包括零售企业或电商平台,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应用知识、认识行业和企业,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本课程进行中或结束后,安排学生到本专业的实习基地的零售企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双十一促销”或“新年促销”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商品陈列、商品促销、服务管理”等理论和技巧。
(三)考核体系的完善
与教学安排相对应,本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理论考核为辅。可从团队与个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从团队的考核来看,有些作业和活动是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如小组讨论、presentation和市场调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考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执行能力及团队精神,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从个人的考核来看,学生需独立完成三到四次课后作业并提交报告,以巩固其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教师评分时重在考察其收集文献资料、调查分析数据及写作能力。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零售学”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零售学”课程将“知识+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完成调查或策划活動来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达成“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双重教学效果,活动专题的设计就非常重要。结合学生前期所学专业知识,调查或策划专题包括如下内容:
(一)零售商圈调查
要求学生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零售商,对其商圈所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口状况、不同业态商业集聚以及商圈的辐射范围等进行调查。其中人口状况包括区域内人口的数量和密度、年龄结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流动人口数量等要素。要求合理进行问卷设计,在零售商附近发放问卷并收集,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完成调查报告。
(二)卖场布局调查
零售商的卖场设计、商品布局陈列等都影响着零售卖场的活力。学生通过对零售卖场进行观察走访,了解卖场的布局陈列,并实地体验卖场的路线设计,绘制卖场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卖场布局是否存在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整建议。
(三)消费者行为调查
针对电商对实体零售的冲击,在实体零售中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消费者选择实体零售的原因,了解影响消费者线上线下消费的影响因素,为实体零售改进经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四)零售服务调查
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零售商的收银服务、导购服务、退换货服务、停车服务、母婴服务等进行调查,结合服务营销的有关理论对零售商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五)零售广告策划
要求学生选择某零售商,结合广告学的有关知识,分析零售商的特点及广告的目标和需求,为其进行一个专题广告策划,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广告策划案。
(六)零售促销调查
学生可以以顾客和商家的双重身份,对商家名目繁多的促销方式进行调查。从顾客的角度认真思考自己对促销方式的认知和喜好,了解促销对顾客的吸引力;从商家的角度,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收集问卷,了解不同的促销方式的促销效果。最后,结合本人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完成调查报告,给出具体的促销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国巍,程国辉.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5(12).
[2]曾锵,吴俊杰.知行合一理念下市场营销专业“零售学”课程建设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9).
(责任编辑:王义祥)